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1-12-03陈三营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区攻坚革命

刘 慧,陈三营

(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

2020年是我国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革命老区的脱贫、摘帽、开发和致富是影响全面脱贫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正如他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说的那样,自己内心有一种革命老区情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客观现实依据,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脱贫问题和扶贫工作是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和保障。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工作,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情怀和老区情节。他强调,革命老区是我党和军队的根系所在,我们要永远铭记自己从哪里来,无论走到哪里,不管走的多远,都不能忘了本,不能丢了根,要始终把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工作和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工作的重点。[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带领老区人民从贫困中走出来,让老区人民不仅脱贫,而且走上发展致富之路。在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下,在长期扶贫的实践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革命老区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前景出发,积极探索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径,围绕革命老区的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贫困理论。

(一)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加之经济体制不完善,工农业发展缓慢,人民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五亿多农民食不果腹。此时,国家的首要任务便是尽快解决土地问题和温饱问题。基于当时的国情,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出发,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帮助亿万农民脱贫。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并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做法。他指出:“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2]1952年,周恩来强调,革命根据地人民长期与反动敌对势力的残酷压迫进行斗争,贡献最大,牺牲最大,受到的摧残也最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老根据地的工作,大力支持老根据地人民恢复和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3]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城市的经济发展稍有起色,但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存在普遍贫困现象。国家还亟待解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所造成的历史遗留难题。为了发展经济,尽快让民众的生活水平踏上新台阶,邓小平同志高屋建瓴地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概括,并着重强调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贫困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就是一纸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将是镜花水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格外关心老区的扶贫工作,提出首先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已有的扶贫成果,在稳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的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老区脱贫工作置于更高的位置,以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最终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关注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为革命老区的发展和老区民众的脱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原有扶贫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秉持共同富裕的思想,深刻总结过往脱贫工作经验,结合革命老区的实际发展需要,不断探索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径,创新扶贫新模式,为新时代革命老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客观依据

改革开放初,中国的贫困人口众多,减贫压力大,扶贫任务重。由于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我国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为了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共同富裕,1994年国家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该计划是接下来七年间全国扶贫开发的总纲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和依据。该计划明确提出,减少返贫人口;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卫生、教育、文化等落后状态;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自此计划实施到2000年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下降了4791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从1994年计划实施前的8.87%降至3.4%。

进入新世纪,国家的扶贫开发重点发生变化,扶贫重点转向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其中革命老区的脱贫工作尤为重要,也最为艰难。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发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发展滞后,人才短缺、自然条件恶劣等问题成为制约革命老区脱贫和发展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国家发展不能忘了革命老区,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必须放在扶贫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虽然我国贫困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尤其集中连片革命老区脱贫任务重,但是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怀和指导下,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成就,贫困问题也将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划上句号。[5]

贫困问题是我国一直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难题,革命老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较多、较为集中的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需要切实解决好贫困问题。而解决好革命老区的脱贫问题又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尤其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取得了重要成就。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我们的扶贫脱贫任务仍然很重。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的客观依据。

二、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倾其所有为革命,把自己仅有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革命和国家。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能忘记老区人民对革命的无私支持和奉献。对于老区脱贫攻坚开发工作,他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脱贫方针。

(一)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要把好思路

革命老区大多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地方,如陕西、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的革命老区都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土地贫瘠,地形起伏大,交通不发达,信息交流不通畅,自然条件恶劣。基于革命老区的这些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要把好思路的要求。

定好脱贫的标准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的标准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对于标准的制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标准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决不可脱离实际,不能制定无法达到的标准,同时,也不能制造虚假数据,为了实现脱贫目标和完成脱贫任务而故意降低脱贫的标准。习近总书记关于扶贫标准的重要讲话和论述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把好了脉,定好了位,为贫困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画好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老区人民掉队。这告诫我们,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忘记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辐射范围广,因此老区脱贫迫在眉睫。

聚焦特色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老区乡亲们回信中指出,革命老区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革命老区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的现实条件和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革命老区人才支持和培养计划,重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用科技扶贫和人才脱贫指引扶贫工作的开展,既要想脱贫也要会脱贫、能脱贫和巧脱贫。同时要加强乡村科普工作,支持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央企业要定点帮扶革命老区贫困县和贫困村脱贫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付转移规模,将扶贫政策落实到革命老区的每一个贫困村落。要改善定点扶持的革命老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帮助其找到本地的发展特色,促使革命老区开展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和生态开发。

(二)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要找准方法

革命老区大多分布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尤其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这些地方多受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属于特殊的政治地理区域。这就要求我们在脱贫工作中,要针对不同老区的具体实际进行详细分析,因地制宜,找准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要回答好“谁来扶”(扶贫主体)“扶持谁”(扶贫对象)“怎么扶”(扶贫方式)“如何退”(效果保障)等问题。“扶持谁”要求我们切实摸清真正的贫困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到户、具体到人,建卡立档、精准对焦;“谁来扶”要求各级各部门清楚认识各自的职责与任务,加快形成具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要坚持分工明确到位、权责明晰、考核严格;“怎么扶”要求扶贫工作要走到基层,切实了解情况,不报假账、不做虚事,要变输血为造血,并根据革命老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扶志”“扶智”“立志”“尽职”相互促进的多维脱贫模式;“如何退”则要求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退出标准和程序,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并对将要退出的贫困户、贫困县进行严格评估和把关,逐户对账销户,不留死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怎么扶”这个核心问题,必须依据贫困地区的当地实际和贫困人口的特殊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五个一批”工程就是将脱贫工作划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通过发展生产、激活经济活力来脱贫;第二类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培育一批优秀人才;第三类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第四类合理安排好易地搬迁群众,解决好安置问题;第五类切实落实好社会保障兜底工作。

脱贫攻坚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思想脱贫,但是现在一部分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存在着依靠外力脱贫的“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摆脱落后思想观念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政府改变扶贫方式,不能以“灌养”式扶贫开展工作,要增强老区的自我“造血”能力。思想脱贫必须不断改善革命老区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新型脱贫思想观念的宣传,打破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政策倾斜,使“扶智”“扶志”“立制”相结合。总之,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要准确定位革命老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方法,走一条适合各地发展特色的老区脱贫道路。

(三)加强党的领导推进革命老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6]革命老区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党的组织和领导核心作用愈发重要,各级各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革命老区的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改善党组织的工作效率与能力,加强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批为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党员干部,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按时圆满完成。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紧紧依靠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做好革命老区脱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脱贫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应该重视对基层扶贫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关怀、厚爱和保障。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必须要提高党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必须将基层党组织落实到贫困地区的基层农户,充分发挥党建的扶贫功能。

脱贫工作越是进入攻坚期,越不能放松警惕,越是要重视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抓实干,发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切实落实脱贫工作。打造一批资质优良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将基层的优秀人才发展为积极分子,让这些积极分子为脱贫开发工作贡献力量。但是,有些老区的部分基层党组织基础较为薄弱,思想落后,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落实不到位,存在着被动的脱贫思想。因此,必须全面加强和完善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老区的具体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将党建工作做细、做实、做新,做到有针对性的帮扶,坚持党建和脱贫工作两不误。

三、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特征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既体现了将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的战略性,也彰显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全面性,更体现了扶真贫、真扶贫的实在性。

(一)战略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系列论述体现了全面统筹的全局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把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开发致富纳入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中来,是其脱贫扶贫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指明了奋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是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相背离的。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全面小康是全方位的小康,不仅包括在城市实现小康,还包括在农村实现小康,不仅包括东部地区的小康,还包括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贫等地区的小康。正是从这种战略布局出发,习总书记提出了革命老区脱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全面性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体现了全面性的特征,既体现在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要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脱贫,也体现在脱贫对象、脱贫开发内容的全面性。

首先,革命老区脱贫对象的全覆盖。革命老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地带和短板,革命老区的脱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决不能让任何一个老区掉队。他指出,如果说没有革命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那么全面小康就是不完全、不完整的小康。

其次,革命老区脱贫开发的内容具有全面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革命老区时多次强调,老区的脱贫不是单方面的,要涵盖教育、医疗、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全方位的内容。他在视察福建时强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要科学扶贫,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既要保证革命老区人民的基本生活,也要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不断增强老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正如他指出的那样,扶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都彰显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全面性特点。

(三)实在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的实效,并多次指出,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要扶真贫、真扶贫。扶贫脱贫工作来不得虚假谎报,不能有盆景式扶贫、走过场式脱贫,必须要有真实性,体现实在性。扶贫脱贫工作的实在性主要体现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中。

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观彰显了实干精神。早在2015年,他就提出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工作中决不能存在形式主义,要坚决杜绝扶贫工作中的官僚主义。扶贫脱贫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克服“虚假式”扶贫、“指标式”扶贫和“游走式“扶贫,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稳脱贫。[7]关于要真扶贫、扶真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这足以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脱贫实在性的重视,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实在性特征。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明确的扶贫目标,制定详细的扶贫任务,明确扶贫职责,必须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安宁和国家发展,容不得半点掺假。

四、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详细阐释了新时代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革命老区聚力脱贫攻坚,打造脱贫特色样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为革命老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指出,要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老区人民的政策关怀,使老区和老区人民尽早脱贫。革命老区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革命老区要主动走在扶贫的前列,精准扶贫和脱贫,重成效,讲方法,关键要找准路子,在精准施策上多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勤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要见实效。

方向不变。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越是冲刺阶段的关键点越要明确目标,不改方向。革命老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准确定位脱贫目标,找准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并独具特色的脱贫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革命老区也在积极领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成绩越骄人,任务越艰巨。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节点,革命老区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瞄准方向,把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平稳、高效地推动下去。

道路不偏。道路决定前进的方向。脱贫攻坚工作不能满足于当下止步不前,也不能因为赶工期,交任务而抄近道。脱贫攻坚工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脚印要留在充分的基层调研上,要留在一个个改善民生、推动乡村振兴的文件上,要留在基层干部把扶贫文件一个个的落实上。人到山腰坡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在关键时刻,越要绷紧弦。革命老区要致力改善民生,织密文化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多层次、立体化扶贫网,走一条适合本地实际、展现当地扶贫特色的扶贫道路。

力度不减。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要重点加强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全面做好老区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工作。扶贫不是最终目的,不返贫才是关键,这便要求我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民众生活,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仅让民众物质上脱贫,还要在精神上富足。其次,加大教育投入是关键。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便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精准脱贫。

(二)为革命老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补足了动力

革命老区人民是继往开来、不断奋进的英雄的人民。革命老区要乘着改革的东风,抓住发展机遇,为全国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做出表率,树立典型。2020年,我国就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是关键时期,越接近成功越要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鼓作气,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信念、树立标杆,精准定位、立足本土,积极探索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和生态扶贫的扶贫网,聚力脱贫攻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脱贫样板。

首先,坚定信念、树立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做好扶贫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革命老区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坚定信念,争做脱贫的领跑者。同时,要树典型、学榜样,多树立奋战在扶贫一线、积极推动脱贫工作、创新扶贫工作的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力度,为其他正在拔穷根、摘穷帽的地区做榜样。以先进帮后进,坚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念。

其次,精准定位、立足本土。革命老区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尤其以山区为多。虽然革命老区基础薄弱,但是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所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精准定位、立足本土。革命老区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留下了很多极其珍贵的革命遗迹,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所以,革命老区可以坚持“红绿双色”的特色发展道路。走红色发展道路,利用本地独特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引进适合山区种植的果树品种,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例如,老区可以适当发展水果采摘、家庭短期旅游等规模型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尽早脱贫,尽快开发致富。但是,革命老区在发展旅游产业之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只有这样,才可持续发展。[8]

最后,创新方法,防止返贫。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互联网时代给民众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带来了重大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应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不断创新理念开拓脱贫思路。“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方式应该在每一个县区应用,把扶贫工作搬上互联网,让民众少跑腿,让腰包鼓起来,让效果显出来。同时,不仅要脱贫,还要防止返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这足以证明扶贫工作的艰难和持久,决不能让已经脱贫的地区和民众再一次返贫。所以,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这便要求建立长期有效的造血机制,增强发家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脱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发扬务实作风,[9]根据各个地区实际,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让民众幸福生活如长流水,源源不断。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扶贫干部和基层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10]不断创新理念,完善机制,带领民众攻坚克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坚决防止返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科学性与战略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整体性与辩证性的统一,是新时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导,为革命老区脱贫、开发和致富指明了方向。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一公里,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必须完成任务,必须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革命老区要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众志成城,聚力脱贫攻坚,打造出革命老区特色脱贫典型样板。

猜你喜欢

老区攻坚革命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延安,老区的希望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中国的出行革命
革命老区展新姿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