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3蔡思雄程晓琳

福建轻纺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筑梦红色院校

蔡思雄,程晓琳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关键,高质量发展是必然的主题。2018年3月30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在福建上杭县古田会址启动。经过这几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探索与实践,正值“建党百年”之际,福建省以“青春领航乡村振兴,红色筑梦创业人生”为主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鼓励青年“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聚焦革命老区,走进原中央苏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并正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发挥着巨大作用。涉农高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能够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切实发挥了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为的主体作用。

本文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农类高职院校通过活动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表示,望涉农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农业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号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高职院校的职能,利用学校多年积累起来的创新创业成果,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整合资源,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1 政策优势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国家层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和福建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六条措施的通知》等政策,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落地。

在各级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开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此项活动中,用他们创新的思维、敢闯敢拼的韧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各种惠民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激发青年返乡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能力。

1.2 人才优势

农业高职院校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团队,通过成立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教师们通过社会服务、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将科技送到农村,给农民进行培训,运用新技术新科研成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了解农村;他们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怕失败,大都愿意通过知识反哺家乡、改变家乡。

1.3 资源优势

农业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田间,走进社区,了解农村的需求,从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产教融合,增强校企合作,将高职院校的智力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与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金融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等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5]。

2 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为引领,主动对接职教改革新形势和学校发展新要求,按照“立足行业、汇聚资源,培优培强、打造品牌”工作思路,全面深化“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教融合”,在“新农培育、三创教育、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特色专业”等领域探索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与模式,打造出了一系列办学特色与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2.1 健全顶层设计,促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为落实党和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发挥高校人才与科技优势,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师生创新创业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统筹学校创新创业资源成立“创新创业创造学院”,在相思岭校区打造了“以农业创业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园,探索形成了“1+N三共”育人模式:“1”,是指1个平台,即相思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N”,是指多个创新创业团队;“三共”,是指共享、共创、共赢。

2.2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学校按照“面向全体、立足专业、强化实践、贯穿全程”的工作原则,大刀阔斧地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出台政策、完善保障、提供支持,成功营造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校园氛围,打造了“课内和课外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训练和竞赛结合、创新和创造结合、创业和就业结合”的教育模式。

2.3 构建“知农爱农”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以专家教授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广大师生深入农业基层一线,为乡村提供咨询服务,并做好科普教育、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等工作,推动高校农业科研成果落地实践应用。

3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项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项鼓励大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用火红的青春和生动的实践谱写“爱党爱国”的壮丽篇章。2018年至今,福建农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683个团队参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通过活动,许多团队优化了企业制度、经营理念,取得了管理、经济双丰收。

案例一:廖同学,2019年毕业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成立福建省展承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几年锻炼,结合龙岩上杭革命苏区红色文化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安全、健康、绿色、高效”的闽西南黑兔产业链与黑兔种养结合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先后荣获“2017年度脱贫攻坚优秀单位服务单位”“福建省上杭县扶贫开发基地称号”、入选“2018年度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国家级科技小院”“地理标志产品”等,助力江西萍乡县和吉安县产业转型成功,目前带动扶贫526户,年均增收3万元。

案例二:马同学,2018年毕业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观光农业专业,在校完成观光农业专业学习的当年,受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返乡发动乡亲们一起成立了长汀县云峰村的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省长汀县鄞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观光果园的多维运营模式”,入选2018年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省级资助项目,获得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

4 结束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本文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视角,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途径。

猜你喜欢

筑梦红色院校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比亚迪筑梦大生态
追忆红色浪漫
筑梦大西安
「两代人」同谱「筑梦曲」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