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特征探析
2021-12-03武青艳
武青艳 杨 鑫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国内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实际,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独特的科技创新观。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特征,有学者进行了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战略目标明确,导航能力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更好地引导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在2014 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1],由此提出了以基础建设、关键问题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研究为明确战略目标的科技创新发展思想。
2016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2020、2030和2049 年重大创新目标:首先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次是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最后是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并强调要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确定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项目,着力于攻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次讲话提出了科技创新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而且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写进了国家发展计划,极具导航性质,使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更加有的放矢。
在2018 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3]。目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积极引导下,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适用型海洋科技、安全有效型生物科技和医疗科技、智慧型数字信息科技、现代型农业科技能源科技及国防科技、绿色型制造科技和生态科技。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调科技创新在战略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确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国际科技创新的竞争异常激烈,国际合作中靠科技创新把握主动权的特征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已跨入科技大国行列,不断在创新中谋求发展,科技事业面貌焕然一新,更突出的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培养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在我国,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等组成了多方位科技力量矩阵,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科技“瓶颈”,如科技基础不够坚实、科技战略导向不够鲜明、科技供给结构不够合理等。
从国内外整体形势和我国发展全局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领域及核心环节,带动战略全局。这一提法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战略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具有的核心作用;明确了不仅要坚持全面系统的科技创新发展,还要抓住发展的关键点。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4]。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打头阵,为全国提供优质产品和高水平科技,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对军事建设、国家安全等关系到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要超前部署,下大力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创从跟跑转向并行和领跑的新局面。要想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5]的主动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将之作为突破重点的“牛鼻子”,支撑全面创新。
三、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系统论思想
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内涵丰富,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3],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军事国防各个方面,以辩证的思维审视科技创新,既重视科技创新对各个领域的导航作用,又凸显科技发展的整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网络信息科技,他认为在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和安全能力上都要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在交通方面,强调无论是大型客车的研发和制造,还是汽车、高铁、动车这些标志国家实力产品的生产,都要有科技创新这一原动力的推动。在制造业方面,他指出,要依托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在农业方面,认为无论是设施农业还是碎片化个体农户都要靠科技。在服务业方面,明确以科技创新带动健康、教育、养老、旅游等服务行业发展。在国防方面,认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为国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的关键,基础研究是打基础、利长远,促进国防科技可持续发展、增强后劲的工作。在生态方面,指出包含水资源节约、治污、生态修复等在内的水安全、能源、海洋工作都要靠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现了深刻的系统论思想。他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6],各领域创新研究的基础是其发展的原动力。要积极发挥优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科研院所的引领作用、高校的基础和传承作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4]。各领域科技创新要坚持成果转化,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靠科技改善民生、建设国防。
总之,立足于解决人民对便捷生活的需要、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信息技术、环境质量、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都要由科技创新提供原动力。
四、立足全球,体现大国担当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由此推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构成了同命运、共进退的发展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从这一理论前提出发,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7]。面对科技创新的种种封锁打压,我们绝不能搞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绝。从国家维度看,国家间既存在竞争关系,更要保持合作关系。科技创新的全球合作是大势所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所有科技创新难题。我们要利用好全球资源,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3]。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显现,在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研发中推出一系列硬核产品。我国还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国家提供疫情防护和治疗帮助,加强同各国的联合研发及交流。近年来,本着开放包容、共享互利的发展理念,我们进一步落实一系列举措,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重要舞台。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也不断展现大国担当,提出中国方案。
16 世纪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影响了全球力量格局,其所引起的产业革命更对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在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加强国际交流,坚持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凸显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了更好地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内国外联动发展等问题,依靠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展理论进行了一次重大创新,提出了具有战略引领价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相互贯通和促进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它们是一个集合体,具有内在联系,必须统一贯彻,不可顾此失彼。科技创新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就是绿色科技,绿色科技创新也是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重要手段。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归纳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六大现实任务,第一个便是把绿色发展的基本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目前,我国低成本资源投入形成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减弱,绿色发展难题要靠科技创新破解,更多更好的绿色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新动力,也成为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的新依靠。
在生物科技、海洋科技、水资源安全、能源利用、农业生态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的经典论述。强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科技创新既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又要保护自然,把绿色科技作为发展方向,解决绿色发展难题,为绿色发展理念提供原动力。
六、契合创造理论,遵循创新规律
前人的创造理论各有特色,但都强调创造人才和环境的重要性。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借鉴国外创造理论合理成分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创新方面形成了重视人才培养和环境建设的特色。
(一)多次强调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加强培养,又要大力聚集有高尚品德修养和爱国情怀的科技创新人才。青年是创新的未来,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改善教育环境,更好更快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激励和奖励措施,积极引进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合理分配和重用科技创新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优秀企业家的重要性,多次指出必须注重优秀企业家的使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这些理论促进了科技创新的人才保障建设。
(二)积极开展环境建设改革,破除各种障碍
科学的体制机制能够保证科技创新事业有序发展,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将科技创新的质量、贡献和绩效作为科技创新评价要素,完善评价机制;把人的创造性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3]。积极净化市场环境,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保证企业的主体地位,建设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政策,既完善了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和聚集引进的制度,又使人才和企业的利用机制更加灵活。为推进科技创新奠定了政策基础,提供了支撑系统,促进了人才的使用、培养、培训和引进,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指导当代中国解决发展中的创新难题,更能沉淀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使中国在新时代世界创新发展格局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作为创新型国家,我国只有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才能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