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3杜琼英
杜琼英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昆明 650223)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教师的宗旨和使命。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开课时间长的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应责无旁贷地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正面价值取向引导,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课。因此,一些教师把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和过级率看得很重,忽视了传道的任务,主要体现如下: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忽略了人文素养教育;注重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忽视了文化性;注重英语语言的职业性,忽视了职业素养。个别教师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认为思政教育是专职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一些教师即便开始了思政教学,但由于不知怎样挖掘思政元素,抑或是发掘了相应的思政元素,却无法隐性融入,导致生搬硬套,达不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有的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一直是老师在主导宣讲,有强行说教之嫌。以上教学行为都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另外,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多是为了期末考试和过级考试,因此更多追求英语语言知识掌握,而忽略了语言本身的文化性,抑或因缺乏对文化价值观的判断,无法理解文化差异,而影响了正确价值观和民族意识的形成。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近年来,相关学者对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由于这是一种新的融合,所以大部分文献集中在改革探索和经验总结上,着眼点落在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目标上,且有较为一致的观点:以人文素质为切入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金燕萍,2019);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2](温偲睿等,2019);对现有教材进行翻新与改造,充分挖掘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整合或补充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3](陈旭,2019)。
部分学者也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陈媛等(2019)认为,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这种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将大量的课堂还给学生,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4]。李嫣(2019)认为,教师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主题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政微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政教育[5]。此外,王静、张若琳、王双等都对各自大学英语思政课程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思政元素,但大学英语和思政融合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课程育人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路人,主动关注课程思政的发展动向、先进理念和高效方法,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按此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争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育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所以,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思想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行动纲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是整个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1.设立学习双目标,即语言技能的目标和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找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素材的契合点,且要结合生活实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和信效度;其次,根据契合点设立学习双目标。
2.设计教学活动。结合学习双目标,设计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策略。无论是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PPT 展示、竞赛演讲等组织形式,还是课堂课后、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都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坚决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可以避免灌输式思想教育不易被接受的现象,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更好地实现语言应用能力与思想教育效果的双重提高。
3.注重教学评价。检验双目标是否达到,是否渗透了思政内容,是否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价值观形成有影响,即授业的同时是否传了道、育了人。可采取的评价方式有:观察学生对融入点是否感兴趣,如果学生积极性不高、话题讨论不热烈,就应重新修订思政素材切入点;期末考试除检测学生的语言知识点外,还应出一些开放性题目,如涉及中西文化价值观的题目,以此来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也可以以思政元素为评价指标,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只有通过评价和反馈,对教学活动和教育价值做出客观判断,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双目标。
(三)思政教学资源方面
目前,思政教学资源大多是中文版的,英文版的思政资源相对较少。国外的英文资料又难以保证其正确性和公正性,所以建设英文版思政语料库势在必行。包括中国文化、中国政治、中国故事及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的题材与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英语语料库等。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例
本文以流利英语口语1 教学实践为例,进一步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
(一)设立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为“语言技能+中国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引导其树立中国文化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二)找到契合点,设计教学活动,恰当融入
利用教材中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某几个国家在某一方面的文化差异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重点引导学生探寻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文化有何差异,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不仅语言技能得到了锻炼,还了解了各国的文化差异,更饶有兴趣地对比并发掘了中国文化的根源,激发了作为中国人、拥有中国文化的自豪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中国文化价值观,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结合教材各单元主题,恰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讲到“love”这个单元,运用头脑风暴,结合小组讨论,由恋人之爱、家庭之爱等小爱扩展到爱国爱民之大爱,并列举一些伟人的爱情故事,如朱德和康克清,他们把爱融入了时代,融入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融入了国家的荣辱兴衰,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不平凡。如果年轻人能把自己的命运和使命联系在一起,把爱情和国家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标,你的爱就是有大格局的,有另外一种风景和味道,且长长久久、矢志不渝;讲到“friendship”这个单元时,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友谊才能长久时,从而引入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到“adrenalin”这个单元时,引入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勉励青年学生“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和圆梦人,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保证了英语技能的教学目标,而且做到了立德树人,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政融合英语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五、结束语
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如怎样把思政素材巧妙地运用到英语课程中,还需不断探究。另外,应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统一讨论、调研,开展教学研究,取长补短、互学经验,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制定合理的思政子目标,以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走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之路,为国家培养有思想、有觉悟、懂专业、会外语的国际型、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