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地:建设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2021-12-03本刊编辑唐超
文/本刊编辑 唐超
建议尽快建设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医疗领域的信息化,以及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健康医疗信息化对优化健康医疗资源配置、创新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成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我国健康医疗信息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杂乱、孤立、残缺、低效”等特点,以至于不同部门各自建库、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关注疾病忽略健康、平台低端效能不大。尤其是保证跨机构的数据隐私性、跨平台的数据共享,更好地解决目前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流转和聚合,一直是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突出难点。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谢良地建议尽快建设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他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构建国家层面的医疗信息“大健康”共享平台。依托现有分散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平台,对医疗信息进行整合。建设保健、预防、医疗、康复和养老一体化的健康大数据平台。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可实现点到点快速、低成本交易结算,减少社会整体医疗交易成本,减少中转成本大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交易结算安全性,提高健康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二是规划区块链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数据库建立中应用,打造医疗区块链“生态圈”。在医疗数据隐私管理、电子病历云平台、医联体建设、处方流转、医保费用结算中使用区块链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将包括医院机构、医务人员、患者三方在内的不良记录数据储存在区块链中,可实现医疗不良记录全网可查,有力提升社会监督实效。医疗保险等监管机构还可通过共享的分布数据,监测患者就医行为的异常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医疗欺诈行为。构建诚信与反欺诈监管,可以降低合规成本。
三是建设医疗机构与患者平等共享的信息体系。通过设置不同的读取权限,达到患者完全拥有对自己医疗信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的诊疗记录输入信息平台,进入区块链中。需要获得并使用他人医疗健康信息的个人、研究机构通过申请,经管理机构和信息所有者同意后,可获取相关治疗信息。借助这种区块链平台,可以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如提供日常保健咨询服务、确定保险理赔金额等。避免同一患者跨院诊疗无法阅览资料信息的短板,导致重复检查和治疗。也为分级诊疗和异地医联体打下数据基础。
此外,在“尽快推进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的建议中,谢良地特别提到高端医卫设备已经成为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他给出了一组数据: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采购的MRI中:进口71.3%,DSA中,进口占91.59%,国家为此付出大笔的费用,以及不菲的后续维保费用。此外,一旦仪器损坏,需要更换配件时,还须等待数周甚至数十天,严重影响了使用机构的有效运行。
因此,他建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扶持相关产业和企业;成立攻关团队、设立攻关项目,搭建攻关平台、配给攻关经费。攻坚克难,研究攻克核心技术;立足现有产业,激励产学研互动和融合;要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鼓励和激励相关学科人才从事现代医疗装备的研发工作;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应用现代金融手段,筹措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一代医疗装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