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党史学习教育综合探究活动设计
——以遵义会议精神学习为例
2021-12-03李屹
李 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更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2015年6月,遵义会议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再次高度评价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遵义会议精神,笔者设计了“遵义会议精神烛照前行之路”综合探究活动,通过学科渗透,让初中生从遵义会议的历史中获得精神滋养。
一、目标定位:找准遵义会议精神与初中生成长的契合点
在初中生中弘扬遵义会议精神,首先要准确定位遵义会议精神对初中生成长的价值。
1.夯实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遵义会议从酝酿、召开到精神传达,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刻“永不叛党”的坚定信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着对崇高革命信仰矢志不渝的忠贞与坚守,才使得党中央和红军转危为安。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发展,世界各种力量交锋更加频繁,当代中国仍面临诸多风险,复杂的形势考验着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初中生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引领学生对真理永恒追求的价值取向。
遵义会议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湘江之战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刻,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已经给党和红军造成严重损失的危难形势下召开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初期军事失利的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勇气以及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历史规律、科学地处理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品格与能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在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初中生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立唯物史观,强化理论思维。凡事讲求规律、遵循规律,永远跟着真理走,不偏信、不盲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将对真理的永恒追求作为一生的价值取向。
3.培养学生对实践永远探索的创新精神。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改变以往对共产国际、苏联经验的盲目依赖,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会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中国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不懈探索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革命道路。
遵义会议折射出的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精神,正是初中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引导初中生认识到,越是陷入迷途、遭受挫败的时候,越需要摆脱依赖、学会创新、学会创造,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唯有与时俱进、创新创造才能在实践的道路上持久赋能。
二、综合探究:领悟遵义会议精神的深刻内涵
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对遵义会议精神,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为此,笔者设计了系列党史学习教育综合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遵义会议精神的深刻内涵。
1.诵遵义会议诗词。
研究与遵义会议有关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其中闪耀着的遵义会议精神。在综合探究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收集与“遵义会议”有关的组诗;组织学生对遵义诗词进行读、辨、赏、悟,从中感受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讨论,这种精神力量对遵义会议召开和遵义会议精神形成有何意义。
易学易记、朗朗上口的诗词,为学生了解遵义会议、学习遵义会议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从语文学科学习的角度,仅关注诗词的语言之美,而不能挖掘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从诗词创作的背景、诗词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遵义会议精神在诗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2.析遵义会议人物。
电影《遵义会议》讲述了在遵义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包括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等五大部分,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在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见“事”而不见“人”,而电影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所以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讲解人物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评述人物贡献,帮助学生从认识一个人,到认识一群人。学生在观、评、析后形成深刻认知,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百折不挠、勇于斗争、积极求索的优秀品质,才能勇于纠正错误、坚持真理,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3.展示遵义会议历史情境。
当代初中生是很难理解80多年前遵义会议召开时的那段历史的。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遗址、娄山关战斗遗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街、红军坟、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毛泽东旧居、万人大会场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如果能让初中生实地参观这些纪念馆,应该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由此,笔者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走进网上“遵义会议纪念馆”,进行一场“虚拟红色旅行”。线上参观后,笔者要求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为纪念馆撰写解说词。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是以整合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加工的,知识越整合越有利于学习。“跨界学习”,其实质就是根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班主任通过“诵”“析”“展示”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维度,立体化地认识遵义会议精神。
三、拓展延伸:在新时代践行遵义会议精神
新时代延续着历史,更创造着历史;新时代的青少年既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从哲学上看,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实践”往往比第一次飞跃“实践—认识”更为困难。
为帮助初中生理解如何在实践中践行遵义会议精神,笔者为他们搭设了一个“脚手架”,即指导学生收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将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对比,探讨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重大转折点有何共同之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这个“脚手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将遵义会议精神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此时教师可相机提出以下问题:(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我们初中生如何在遵义会议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地追求真理、发展真理?用问题引导学生认知: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
总之,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人们理想信念的具体表现或许有所不同,但无论是80多年前的遵义会议精神还是新时代的强国梦,其精神内核都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我们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鼓励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在真理之光的烛照下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