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2021-12-03徐新颖

江苏教育 2021年58期
关键词:研学红色思政

徐新颖

一、认同: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优秀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将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1.有助于坚定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红色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限魅力,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无数困难与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都能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自强不息的坚毅迎难而上,最终取得胜利。因此,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增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

2.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

个体在一定场合的行动倾向就是其价值取向。思政课程应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通过正确的行动去实现人生价值。红色文化反映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红色文化为价值导向有助于促进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选择人生道路,促使我们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并把为国家作贡献放在首位。

3.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政治使命感。

政治认同与公共参与是中学思政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要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感与使命感是维系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的重要法宝。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促使青少年学生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困境: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问题

1.内容挖掘不够,缺乏对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同。

政治认同是思政课程非常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在思政课程学习中,学生对红色文化学而不信、学而不用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文化认同困境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教师对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流于对历史事件的简要概述而没有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活动趋于表面;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缺乏坚定的信仰立场,很容易产生动摇。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解。

一些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不能创设生动的红色教学情境,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堂教学趋于脱节状态。在内容上,红色文化与课堂内容之间缺乏巧妙的融合与衔接,缺乏学科课程内容情境化的先导,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在形式上,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红色文化无法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无法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有些思政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缺乏沉浸体验和渗透感染,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从好奇到麻木再到拒绝,红色文化很难走入学生内心。

三、突破: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路径

1.突出价值引领,深化红色认同。

要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解读红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立体的红色文化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沉浸式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让学生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这是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的再一次强化。徐州市的中小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就是“小小解说员”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到各个红色场馆担任解说员。学生们在收集整理资料和交流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在场馆解说和回答游客提问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淮海战役中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刚正不阿的精神。

2.创新教学方式,促进红色理解。

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教师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深入思考教材知识点与红色文化的相通之处,将红色文化经典作为教育素材运用到课堂设计中,选择新鲜有趣的表达方式,让枯燥的理论体现在生动的故事和动态的图画、音频、视频中。例如: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板块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山河岁月》《国家记忆》等有关红色影视作品,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国家、世界等重大问题,同时加强课外拓展性阅读,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项目化,融入课堂,于无声处成风化人,引导学生从感性的共鸣走向理性的认同。

3.注重价值激励,激活红色魅力。

学习红色文化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上,而应该更多地落实到实践中。学校可以组织青少年学生到有红色遗存的场所进行系列研学活动。徐州市就充分挖掘校内外红色教育资源,发扬徐州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依托徐州双拥模范城的优势,借助徐州空军勤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智力支撑,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内涵,编写研学课程,建立实践基地和思政课现场教学基地,形成“校地融合、行思并举”的思政课现场教学模式和红色文化场景系列研学体验活动。

在军营开放日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参观军营,参与队列、障碍、越野等模拟操作,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在先烈祭扫研学活动中,依托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碑林等红色教育基地,紧扣红色文化主题,聚焦淮海战役精神,组织学生开展祭扫活动,瞻仰先烈、致敬英雄;在亲子“支前体验”研学活动中,亲子双方一起动手制作、细细品尝“南瓜粥”“窝窝头”,一起推“小推车”“运粮车”,开展“支前体验”活动,感受支前的辛苦,体会军民鱼水深情和民心支持的强大力量;在家校社协作的军民社区宣传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参与“军民鱼水情”“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军民社区快闪、红色情景剧会演活动,以所学回报社会。

4.创新传播途径,营造红色氛围。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以抖音短视频为例,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与当今流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增强趣味性。学生们可以改编红色故事,表演红色故事,并将其录制出来,在学校公众号与短视频官方号上播发宣传,让全体师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在徐州市就有一支“红领巾寻访队”,他们倾听历史的声音,寻访红色的足迹,对徐州市的红色旧址遗存,进行实地勘察、数据采集,在学校辅导员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将红色记忆保存在数据库内。学生们在行动中传扬红色文化,进一步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另外,随着VR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网络虚拟空间,跨越时空将红色教育资源运用到思政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力量。

总之,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进一步认同红色文化、实践红色文化并传播红色文化;两者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能够帮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好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研学红色思政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色是什么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