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原理的创新发展

2021-12-03军,

关键词:生命线原理理论

戴 艳 军, 娄 慧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原理(以下简称“生命线”原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的视角来阐述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重要论断的基本理论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9,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范畴、地位和功能、目的和任务、过程和规律以及环境和载体等内容。“生命线”原理则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上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即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任务中居于“首位”地位、中心环节,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以重视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建设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生命线”原理由一个判断、一种经验上升为一个理论进而抽象为一个学科原理,历经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百年实践检验和理论升华,具有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党的建设理论等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命线”原理实现了以创新理论强化“引领”功能作用,以核心价值强化“凝聚”作用,以制度创新强化“保证”等创新性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原理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生命线”意指对主体存在具有生死攸关作用的客体。如“坚守生态环境生命线”“群众路线是执政党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等等,都充分阐明了客体能满足主体根本需要的根本属性,即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存在价值。“生命线”原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展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其生死存亡价值的科学原理。建党百年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时代,“生命线”原理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成为内涵更加深刻、内容更加丰富的科学命题和学科原理。

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生命线”论断的是1932年7月21日《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在信中首次提出了 “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2]。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召开了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在会上党强调了政治工作要结合军事工作和各项任务一道去做,并且从服务、保证、结合3方面阐述了“生命线”的科学内涵。随后,“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在党和军队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多次出现。毛泽东在1944年修改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时,更是亲笔加上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标志着这一科学判断的正式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从“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到“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再到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生命线”的内涵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成为定位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功能的科学论断。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生命线”地位的提升和功能范围的扩大和发展。1956年,毛泽东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写的按语中更是明确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3]这一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的确立,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过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毛泽东在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和党的文件中,也多次特别强调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生命线”地位,为全党工作任务的实现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情况所制定的治党治国战略方针,它不仅阐明了在处理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和功能,而且将其贯穿于新时期其他一切工作的始终。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4]2000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5]党的十六大之后,胡锦涛特别要求“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努力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6],强调思想工作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及其他实际工作去做,努力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良好局面。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命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保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它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生命线”理论的形成。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习近平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对“生命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它不仅坚持和巩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生命线”理论的阐述和思想,而且将其提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来认识,并且将其深入落实到治党治国治军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中去,特别强调了在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人才培养百年大计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习近平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并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8]这些论述既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与深刻阐发,也实现了“生命线”理论在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长远大计方面的创新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经过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生命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将其理论抽象、系统辨别、概括提炼为“生命线”原理,作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中具有统领性、支柱性的原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生命线”原理的成功实践,奠定了“生命线”原理的经验基础,伴随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创生、90年代基本理论框架的建构以及近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生命线”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原理的哲学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由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一系列科学原理有机组成的知识体系。“生命线”原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的正确认识成果,是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等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抽象与凝炼,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首要的、最具统领性的学科原理,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原理的进一步抽象和凝炼奠定了基础。

1.本体论依据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活动”[1]4。因此,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生命线”原理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本体论依据的。

首先,“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历史现象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生命线”原理的现实依据。人们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及人自身的生产,其中物质生产活动是其他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说他们的创造性活动所形成的生活世界是“生命线”原理产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础,同时“生命线”原理也是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这些“现实的人”实现存在和发展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和活动方式。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60人们的一切劳动、全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而实践活动也在生产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生命线”原理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对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内容、以社会关系演进为形式、以人的需要为动力所形成的生活世界有机统一体的反映。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全面进步和谐一致的。人类解放、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用下的必然过程,是一个不断推进、逐渐提高和永无止境的过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的“异化”的根源,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特色则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毛泽东提出的要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倡导的培养“四有新人”;江泽民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习近平提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起来等,都是“生命线”原理提出的直接依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2.认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是“生命线”原理的认识论依据。首先,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又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9]98同时,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对社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命线”原理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质的正确认识,充分地强调并阐释了其在社会结构中的支配性地位、“引领”作用和“保证”功能,对于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和“万能论”的错误倾向具有指导意义。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指出,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开辟道路;当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后,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建设是主要的任务。然而,经济建设不会自动地解决政治方向问题。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石和立国之本,因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待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10]408。因此,政治“不能不占首位”[10]407。这是“生命线”原理的直接理论依据。再次,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生产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10]318。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从经济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阶级意识,启发他们为无产阶级伟大使命而奋斗的阶级觉悟。这一理论成为“生命线”原理主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的依据。

3.实践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党的建设理论是“生命线”原理的实践论基础。首先,“生命线”原理的发展必须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要求,必须有助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来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以保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指出“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11],为“生命线”原理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其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便是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就需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不断地与非无产阶级思想做坚决斗争,才能实现统一思想与团结一致,从而使人民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并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以此来引领社会思潮和凝聚精神共识,为“生命线”原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要求。再次,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及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为“生命线”原理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核心力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增强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如关于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党始终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着力建设学习型具有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始终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重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等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成为“生命线”原理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论依据。

综上所述,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3方面对“生命线”原理展开了哲学分析和理论论证,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功能,诠释了“生命线”原理的科学含义、哲学依据及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的定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原理的时代创新

建党百年来,“生命线”原理历经了实践化“生命线”论断到系统化“生命线”理论再到学科化“生命线”原理三大演进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命线”原理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创新理论强化“引领”、以核心价值强化“凝聚”、以制度创新“强化”保证3个方面,以此来巩固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首位”地位。

1.以创新理论强化“引领”

中国已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面对3个“前所未有”,对于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所发生的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回答,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生命线”原理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从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系统地为新时代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了科学回答,为推动新时代的新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也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中的“首位”地位,夯实了“生命线”原理的理论基础,丰富了“生命线”原理的理论内涵。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意义上确立了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新指针,它富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勠力奋进、赓续前行,极大地展示了“生命线”原理统一思想、把舵领航的“引领”作用。再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它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持续发展前进、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过程。蛟龙深潜、嫦娥飞天、天眼开通等无数事实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而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深入阐释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为“生命线”原理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如通过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教育来解决人们对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四个自信”认识层面的相关问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来解决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问题,调动人们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重任,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能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给“生命线”原理带来的无限生机和广阔前景。

2.以核心价值强化“凝聚”

建党百年来,“生命线”原理由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向国家政权机构、政党、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推广应用转变,直至深入到党的建设和学校青少年培养的具体领域,拓展了“生命线”原理的作用空间。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调动和凝聚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和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发挥了“生命线”原理“凝聚”人心的作用。其次,党中央把对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相连,通过加强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全民的思想动员、加强全民的理论武装及理想信念的培育。以一系列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和全面加强党内教育,继承发扬彻底的、无畏的自我革命精神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出台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倡导“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党内教育来促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改善党群关系,凝聚新时代民心民意,筑牢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政治保证。再次,以重视青年教育、培养可靠接班人来确保党的伟大事业长青,提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12]。抓好青年培养才能为未来中国做好人才布局,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座谈、演讲中,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同时,新时代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与对策、规律与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开辟了新时代“生命线”原理功能发挥的用武之地。

3.以制度创新强化“保证”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成就伟业的保障,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3]制度创新是新时代“生命线”原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作用的探索和突破。首先,建立新时代党委全面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体系。从红军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就体现了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的初衷。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组织和制度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需求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专业化的学科发展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并对文艺工作、文化宣传、党的领导、媒体运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出了明确指示,是对“生命线”原理的时代诠释[14]。其次,重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体系建设。面对新时代多样化的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以及意识形态领域思潮涌动等极为复杂的现实情况,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本指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嵌入国家治理体系,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其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不断引向深入。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出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建立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政课程体系、思政教材体系等,充分践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要求的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等。再次,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制度体系[15]。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于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培养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依据》等文件,形成思政课研究和思政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制度体系等。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制度嵌入,都成为推动“生命线”原理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原理的创新发展“立柱架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上能够进而有为、行稳致远。

综上所述,“生命线”原理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上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实践过程反复验证着“生命线”原理是承继历史、传承事业的理论武器与制胜法宝,对于党的各项工作都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生命线”原理实现了理论、实践与制度3方面的创新发展,而且由于其具有源于现实、指导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真理属性,还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新征程上继续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生命线原理理论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坚持理论创新
工程质量是农田建设的生命线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百万潮汕侨眷的『生命线』——记抗战后期开辟的东兴汇路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黄河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