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预后的影响
2021-12-03张秋鸿
张秋鸿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因为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脑动脉血流中断的情况,或者出现缺血性脑组织坏死、脑组织缺氧等问题,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十分严重损伤的脑血管疾病。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梗死,以及长期高血压病引起的小动脉闭塞等相关情况,同时也有可能是血管因素当中的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夹层、烟雾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以及血小板增高、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等相关原因而导致的。在针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有些患者的病因往往不能充分明确,同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或者功能障碍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例如,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者是不同功能障碍之间的组合症状。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状态,病情持续性、进行性发展,因此在针对各类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理,然后充分做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工作,确保护理更加全面细致,更及时有效,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使其预后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有效落实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这样可以切实有效地体现出康复治疗领域的相关内容,通过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得到更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呈现出良好的康复改善效果,使患者的偏瘫预后水平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性的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这个阶段收治的6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患者偏瘫预后的影响。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有60 例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期间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患者中一共有男性32 例,女性28 例,年龄48~80 岁,平均(59.3±2.5)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1~24 h,平均(10.5±1.6)h。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 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对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护理该组患者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观察和检测分析,然后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相对应的常规护理干预,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等相关内容。
1.2.2 观察组
在护理该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能够保持平稳之后,对其进行相对应的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首先,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更富有成效的心理护理,使其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和勇气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有更加显著的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康复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其次,从根本上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对于相对应的早期康复护理的要点内容以注意事项等能够充分明确,针对自身的肢体功能障碍和目前的疾病现状等,可以充分的了解。护理人员要着重做好床旁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语言方面的讲解和开导,为其提供必要的亲情关怀等等,以此使其治疗的依从性和康复护理的配合程度得到充分的激发,进而促进其更有效的融入到早期康复护理的各项流程中来。
第三,在偏瘫肢体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指导患者保持在适宜的体位状态,着重关注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训练和协同作用,尽可能保持在健侧卧位,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患肢的摆放效果和功能训练成效。同时通过这种早期功能训练也要进一步有效规避和预防踝关节内翻、髋、膝关节废用性僵直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针对患者体位进行改变护理的过程中,每隔两个小时要针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更换,同时对于患者的患肢部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被动按摩,使偏瘫部位的血液循环进一步激活,血液供应更及时有效,进而为患者患肢功能的有效增强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整体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贯彻落实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和相关方案,确保患者对于方案的具体内容能够充分了解,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体的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把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耐受性作为基本标准,尽可能确保患者维持在舒适的状态,以此体现出应有的康复护理效果。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以及偏瘫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偏瘫预后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偏瘫预后效果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3 讨论
脑卒中医院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分别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也就是平常说的脑梗塞,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和分析,以相对应的分析结果为基准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和干预,同时着重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要充分控制好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启动规范化二级预防措施。在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神经内科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模式,在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在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方面,要着重增强,使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能够得到切实提升,这样才能引导患者积极有效的融入到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来,进而取得应有的康复成效。在饮食方面包括低糖,低脂,清淡,适量蛋白质饮食,戒烟戒酒。日常护理包括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在运动功能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充分认识到偏瘫这种常见并发症的根源和相关影响因素,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通过相对应的研究和临床验证可以看出,偏瘫出现后,要想呈现出良好的预后效果,要充分结合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可塑性和实效性来进行相对应的早期干预和功能训练。
在整个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以此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系统,使其功能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通过更行之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进一步提高患者发病之后的康复效果。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更有效的重建患者的功能反射弧,进而使其肢体的康复功能和效果进一步提高,使其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改善。针对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患者所呈现出的预后效果有十分明显的改善,偏瘫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身体各项功能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所呈现出的相关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表明,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充分实现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这样可以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消除,进一步通过健康教育模式,使其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和调动,同时严格按照具体的早期康复护理要求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操作和训练,这样能够提升患者偏瘫预后效果。
在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从患者发病之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推进,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确保各项体征保持在平稳的状态下,对此就要开始相对应的功能训练,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因中枢神经缺血缺氧导致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为其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也可以为后续的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其保持在良性循环的状态。同时引导患者构建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样能够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及早开始康复功能锻炼,减少继发性和废用性损伤,进而确保整体的治疗和康复疗程得到缩短,从根本上提高偏瘫的预后水平。
4 结论
从上文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充分明确,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充分落实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教育模式,这样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更积极有效地进行功能训练和早期活动,通过严格细致的康复护理和干预训练,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偏瘫预后效果,因此这种方法有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