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学习的策略与方案研究
2021-12-03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宗芝岑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宗芝岑
教师要优化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数学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在日常授课中仔细揣摩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心理,灵活改变教学进度,通过多元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为学生建立课堂学习新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一、优化讲解模式,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较少让学生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很难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重视讲解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在引入新知识点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更为精准地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课堂讲解的深度也能控制在合适的程度。
比如,教师在讲解“质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已经掌握“除1之外没有其他因数的数字就是质数”,那么教师在讲授环节就可以跳过定理讲解环节,直接让学生小试牛刀,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质数的判断训练熟练记忆常见的质数类型。这样的课程精简优化,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点的探索过程,同时也能够让课程的展开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评讲模式,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评讲过程彰显着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个过程体现了知识点的串联变形、题目条件的灵活运用、解题思路的条分缕析,是训练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集中体现。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在讲台上评讲习题,这样的课堂评讲模式能够促使台上的同学整理清楚解题思路,对于题目解决过程的分析更有逻辑性。台上学生评讲习题,台下学生评议问题,这样的课堂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应用题之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典型的数学行程问题时,就可以以例题作为学生上台锻炼的素材,从题目分析、突破点寻找到等量关系的构建等环节,都让学生亲力亲为。如:甲、乙两地相距6 km,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时间每分钟行80 m,后一半时间每分钟行70 m。问后一半路程用多少分钟?首先,教师引导评讲学生关注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有什么关联,路程的一半和时间的一半是解题的突破口。其次,教师让学生由时间计算出路程一半时某人的速度,进而顺利解题。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台下学生对于评讲学生的整个讲解过程存在的不足和优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清晰思路。
三、优化知识梳理,培养学生整合能力
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养成将所学内容进行串联的习惯,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零散的规律、特殊公式运用条件、典型例题体现的数学思想,都值得教师给予关注。
比如,教师可以以判断题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圆周率是一个定值,不随着周长和直径的变化而更改。又如,用加法结合律和乘除交换律,让学生明白计算顺序的重要性。这样增加课程知识点梳理环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为优化学生学习策略提供有效的途径。
四、优化游戏环节,以玩促学提高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游戏环节的引入。好的游戏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索中强化记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授“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两个棱长为3cm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求表面积比原来的正方体增加了多少?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在课堂上举行趣味数学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闯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明显锻炼,小组合作解题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在高效的课堂评讲模式的指引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优化知识梳理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程中充分实践,找出适合学生接受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学习知识的收获感,这样才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