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2021-12-03谢娜
谢 娜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阜阳 236037)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1]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指出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开课周期长,教学对象广,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做到语言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涵与使命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教书育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程思政坚持育人和育德相统一,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程,即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它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于一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程课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并促进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实现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思政课程不是一般的公共课程,而是“课程中的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课程,对其他课程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定向作用。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任务和目标上的有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有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有契合性。[3]其不同点在于课程思政的育人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4]2020 年10 月21 日教育部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工具性方面强调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人文性方面强化课程思政。[5]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培养学生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中外文化比较教学中,大学英语把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语言能力培养有机自如地融合起来,与其他课堂一起形成合力,全方位育人,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大学英语教师学科背景单一,缺乏对课程思政要求的认识
大学英语教师学科背景比较单一,其学科方向主要是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应用语言学,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但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要求的认识,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地把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又因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能有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把其自然的融入教育和教学中;不能主动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缺乏实践育人能力,不能科学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各样的“课程思政+语言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情感熏陶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缺少对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由于大学英语工具性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是“语言传授+语言训练”的模式。教学目标注重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侧重词汇、语法、语篇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忽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采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很好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多采用单一的多媒体线下教学,没有很好把线上和线下有机的融合,没有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越性;注重西方文化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教材偏重语言知识传授,缺失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内容所占比例偏小,绝大部分内容是选自国外的期刊、杂志、网站、经典著作中摘选的内容,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原汁原味”,但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展现更多的是国外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但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入,缺失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缺口对育人能力与育人效果评价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学校在两者的比例上虽然略有区别,但是都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缺乏对教师育人能力和育人效果的考核;评价很少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方面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综合考核,没有做到语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缺少对育人能力与育人效果评价。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育人能力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6]。《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2]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课程思政知识储备与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实现大学英语思政课程建设的根基。
一是增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具备育人意识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前提。具备育人意识的教师,能够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地把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教师自身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其次通过舆论宣传、学习文件、培训等形式,进行思想引导,使大学英语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谨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二是丰富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知识储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前提。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专业书籍和期刊的阅读,关注本专业领域最新动态,而且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掌握专业育人、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关系,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中;不断拓宽学习内容和学习渠道,向书本学、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学,与思政课教师交流和研讨,与思政课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自发、自觉投入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享的学习生态。
三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大学英语教师挖掘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能力是有效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发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积极思考如何在进行语言知识传授和西方文化讲解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客观的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教授学生用批判性和思辨性的思维,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课前利用网络推送语言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课中注重课堂设计,把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入语言教学中,课后采取话剧表演等形式,把反映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编成话剧,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能力,在课程建设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增强大学英语育人效果
一是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进现代教学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摈除以往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利用各网络平台,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不仅推荐英语学习平台,如外研社U 校园、CHINA DAILY 推荐介绍中国,宣传中国的网站和宣传片,并定时推送介绍中国建设成就、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等方面的文章、视频等;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注重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避免生硬植入,把思政元素“如盐在水”的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如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辩论、话剧表演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讲授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可以采取中西文化对比教学,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客观地对待各方面的异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英语语言知识、价值引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和提升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组织参观红色育人基地,观看中国抗“疫”故事影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专题讨论、开展线上和线下英语角、小型讲座或工作坊、“用英语畅谈中国文化”沙龙、“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演讲比赛、微电影大赛、情景剧比赛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赋予思政课程以活力,同时又增强了大学英语的课程内涵,也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提炼大学英语课程育人元素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7]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纲要》为引领,结合《指南》基本要求,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2]《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使其充分了解目标语文化,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成为跨文化交际人才。[5]在《纲要》的指引下,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在实现《指南》上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的基础上,应合理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板块,在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具备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家国情怀。
二是组建综合性教材编写团队,打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精品教材。打造优秀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精品教材,需建立思政专家、思政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三者组成的教材编写团队。大学英语教师精通英语语言,负责英语素材的选择、课后习题的设计、把握教材的语言关。思政课教师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因素,协助其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教材建设中。思政专家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政治性,指导如何把思政隐性知识和大学英语显性知识的巧妙的融合;三者形成合力,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三是建立大学英语教材评价机制,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标准。教材评价是对教材的质量进行评判,是判断教材质量优劣的重要环节之一。教材评估包括教材评价和教材评优。[7]在教材评价方面,除符合国家教材编写标准以外,也要符合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材编写要求。建立教材评价机制有利于评判教材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中西文化所占内容比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融合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四)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健全大学英语育人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综合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2]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思政元素在评价中的比例和作用,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构建“线上+线下+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综合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是否具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能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是否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网络平台建设,推荐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相关学习资源;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育人效果的考核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不仅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考核学生的态度、心理、习惯、思想觉悟、法纪观念、文化自觉等,同时考核学生参加英语实践活动的能力。终结性评价一般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在考核题型、内容、要求上注重英语语言的知识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比例,考核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等。建立以教研室、学院教学考核小组和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课程思政考核小组,研讨课程思政建设多元考核评价标准;把教师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和育人效果作为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评审、外出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是健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保障机制。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是成功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强有力组织保障机制,有效整体推进,形成协同联动。学校教务处牵头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心、组建课程思政专家组等,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培训和实施条件;打通思政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之间的学科壁垒,加强两者之间理论的融合,建立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教研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大学英语教师申报课程思政类教科研课题。
四、结 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应充分考虑教师、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多方力量的优势,在建设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实践,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