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
2021-12-03吕静江苏省南京市永安花苑幼儿园
吕静 江苏省南京市永安花苑幼儿园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9月9日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永安花苑幼儿园秉承习总书记谈话的精神,基于园所为地处偏远的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切实分析自身存在的教师梯队不明显、教师管理人文关怀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本园原有文化特色,期望建设打造“三自”教师团队,组建“小蜗牛之家”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就教师发展。
一、修心:创新管理制度,营造文化氛围
实施人文管理,突出尊重二字,尊重教师为人的特质,尊重事情进展的规律。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按照事情发展的科学规律、常识做法实行弹性的、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方式。
(一)实施注重情感的人文管理
在园所管理中,一方面强化、细化各部门管理职责、管理行为、工作内容、程序,明确部门间的配合、交接责任,强调执行与考核一致。另一方面突出关注人的“情感情绪”和“内在需要”,实施人文管理。通过小蜗牛之家营造温暖时刻,在管理过程中发现教师的真需求、真问题,从根源出发,及时有效沟通,达成共识,采取教师接受和适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建立多元合理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合理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与现有专业水平,结合幼儿园的发展愿景,制定适于自身的个人发展规划。幼儿园通过教师的发展规划,有效利用园内外资源支持、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与快速成长。倡议教师落实“我的样子就是园的样子,我为永安代言”的追求。
在支持和引导教师的过程中,要求管理者走近教师、看见教师、发现教师,与教师共同成长、共同提升。形成一个互帮互助、彼此成就的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成长团队。
二、修身——推进“三修”育人,提升综合素养
落实有高度、有内容、有温度、有内涵的“133”行动,引领教师在“三修”中不断提升。
(一)在修心中,致敬大师
向大师致敬,向大师学习人生智慧、做人品格、行事方式。邓小平、习近平等领袖的家国情怀,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的教育情怀,稻盛和夫、任正非等企业家的管理策略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他们对话,帮助教师厘清人生的方向,坚定教育的立场。帮助教师深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责任,在教育生活中拥有大格局,找到人生的平衡,心怀大爱。
在以小见大中,从小处着眼,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以师德示范的“哇时刻”,树立典范。鼓励每一位老师在“点赞身边好老师”的行动中,发现师德示范的行为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典范教师,鼓励教师记录下自己和伙伴的成长“幸福故事”,让永安“最美师范”的点点滴滴在永安传播,影响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在修身中,知行合一
打造拥有“自然、自在、自得”气质的学习型、反思型教师团队,从教师“人”的属性出发,充分考虑女教师的性别特质,帮助教师发现和接受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打通多渠道,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帮助教师面对、处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开展礼仪培训、形体训练、体能锻炼等活动,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可以柔弱,可以刚强,可以优雅,还可以粗犷……引导教师接纳、认可独特的自己,发现自己独有的力量,用自己内在和外在的力量成就自我,从而打造一支自我认同、充满自信、拥有“三自”特质的教师队伍。
(三)在修业中,阅读成长
专业自信是教师自信的底气,也是教师立足于教育场的根本之一。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133”园本研修,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教研的内容更丰富,让教研的落实更有针对性。
在“一树德”中,将教师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在“三学习”中,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目标;学习名园“走出去带回来”取经对照,学专家“请进来”明确方向;学习骨干“区学科组、师徒结对”丰富经验。通过“三行动”,即审议行动(园本研修计划审议、课程审议、大型活动审议)助力活动有意义、有价值、互助行动(同伴互助、学科组互助)助力问题有发现、有解决;展示行动(各类评比展示、一日活动专项展示、教师特长展示等)助力教师有平台、有提升。
同时依据教师实际情况,分层按需提供符合教师阶段发展的专业书籍,提供必读和必选书目。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读书管理考核机制。通过“打卡”阅读、读书沙龙、户外阅读、年级组共读等方式,督促考核读书情况,确保读书成效。通过提升阅读量、精读专业书籍、泛读跨专业书籍等,拓宽教师视野,逐步丰富教师的精神成长,帮助老师们不断树立专业自信,夯实业务基础,提升综合素养,更显“三自”特质。
三、修业——加强课程建设,与文化共生共长
我园以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为抓手,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融合生命教育理念,steam项目活动理念,因生活而教,为生命而育,不断构建和完善“三自”(自然、自在、自得)探究课程,为幼儿提供指向生命、生活、生长的全面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完整的发展。
(一)基于幼儿的生活,选择课程内容
在课程审议和跟进中,教师深入研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站稳儿童立场,审议课程目标和内容。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组织真实、自然、操作、体验、探究的活动,从生活教育和自然教育入手,基于生命的立场,秉承“因生活而教、为生命而育”的理念,循着幼儿生命的轨迹,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开展四季印象、节气厨房、四季农事活动,鼓励幼儿关注自然、探究自然、了解自然。
此外,不断完善“活力健康节”“智慧阅读节”“梦想科技节”等课程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帮助幼儿在自护中成为生命的主人,在阅读中蕴积生命的力量,在艺术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在体验中亲历生命的成长。鼓励教师和幼儿积极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正向的生命态度,成为健康有活力、真诚有智慧、勇敢有梦想的未来人!
(二)追随幼儿的需要,合理实施课程
教师从幼儿兴趣、经验、个体差异出发,开设满足幼儿基础发展需要的园级、年级组级、班级项目活动,同时针对幼儿的兴趣和个人发展需求开展小组项目和个别化学习项目,既满足共性发展需求,又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幼儿园充分利用户外资源的优势,鼓励幼儿从室内走向室外,引导幼儿充分与自然接触、释放天性,在自然、自在、自得中感悟,收获成长。同时幼儿园积极挖掘社区、家长资源,请社区人员、家长走近课堂,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社区,开展有价值的课程活动。
(三)根据幼儿的发展,多元评价课程
幼儿自然、自在、自得的状态一定与教师“三自”的状态是息息相关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使用时光迹、观察记录、轶事记录、访谈等多形式评价;通过幼儿园、年级组、班级、家庭、幼儿多方位评价;选择期初期末、月评或主题评、随机评多时段评价的方式探究课程与评估的“闭环”具体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领教师践行“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的教育观,本着“因生活而教,为生命而育”的宗旨,循着幼儿生命的轨迹,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不断构建和完善“三自”(自然、自在、自得)探究课程,在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将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共生共长。
综上所述,我园以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为目标,创新人文管理机制,通过“修心”“修身”“修业”三修育人路径,加强课程建设,培养永安幼具有自然、自在、自得教育理念的教师团队,用爱与责任呵护孩子的童年,用爱与专业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