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探究

2021-12-03

广东蚕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产生态

罗 莉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402160)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为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效力,应当基于可持续发展视域,探索生态农业模式的现实发展路径,推动我国农业金融体系的健全,使农业得到可持续稳定发展,合理发挥生态农业的现实价值,挖掘该经济模式的改革潜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1 生态农业特征

1.1 规律性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建设应当严格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不可违背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否则将给生态农业发展造成不可逆损失。笔者认为,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运行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生态系统,对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开发模式进行有效完善优化,进而达到生态农业预期开发目标。

农业生产,主要以土地资源为主,在气候环境、自然季节的变化规律下,合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设备仪器,才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值,使土地资源投资开发效益明显提高。在土地附加值得到提升后,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了农户的投资经济收益,发挥生态农业的运行价值[1]。

1.2 系统性

通过对生态农业系统分析可知,生态农业作为运行的有机体,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征。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的系统性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共生性。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未来生态农业模式在发生演变时,应当科学统筹规划,有效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科学高效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生产力,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经济的运行现实效力。

在生态农业背景下,农业生产结构与运行方式将会重构,在加入技术资源后,科学配置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水平,使我国农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保证农业经济新模式的运行整体稳定性与长效性。

1.3 共存性

通过对我国生态农业模式深入解析可知,该种经济模式基于鲜明的共存性,即经济的开放性与隐性共存,使自身不断完善优化,充分发挥其运行价值。该经济模式中的开放性,主要是指涵盖各种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而其中的隐形特征,即指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社会的生态承载力等。

在对我国近年来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现状分析可知,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的推动旨在改变传统耕作方式与农业生产理念,以实现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实际生态模式运行过程中,将使用大量的高新技术与设备,对农业生产进行现代化管理经营。在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要求下,可保证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科学合理规划国土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改善社会生态承载力与环境生态承载力[2]。

2 发展路径

2.1 重视“三农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为推动生态农业的长效发展,发挥生态农业的现实运行价值,应当充分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只有合理解决“三农问题”,才可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可行性。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务农人员不断流失,使“三农问题”更为突出。为此,国家相关政府应当主动出台提升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以不断壮大农业生产队伍,打造新时代职业农民,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模式建构过程中,应当合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辟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径,如农村电子商务、农业跨境贸易、农产品直播销售、农产品品牌营销等,以提升农业市场的信息流通效率,加快对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侧重现代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挖掘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潜能,使得生态农业模式得到有效发展,发挥出生态农业模式运行价值,助力农村脱贫工作开展,有效提升农业工作者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2.2 遵循自然规律

在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过程中,仍需遵循自然生态的一般规律,保证生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部分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时,没有有效考量生态平衡问题,盲目追求农业经济的产值与增长率,使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破坏,无法保证生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在生态农业发展时,应当综合统筹多个条件因素,如开展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时,需合理均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严格遵循地区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农业生态得到持续发展。为此,在产业化引进、项目开发前,必须开展科学严谨地考察评估。必要时需进行实地试验,通过试验数据,评估农业开发项目的可持续性,使得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充分发挥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现实价值[3]。

规模化生产管理是生态农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可根据农业项目的开发特点,探索不同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如农业种植合作社、村企合作组织、外包合作方式等,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创造更大的经济产值。在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过程中,应科学评估当下的农业生产项目,若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逐渐落实退耕还田工作,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相关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2.3 因地制宜发展

通过对生态农业结构进行解析可知,产业链交叉融合使生态农业的结构较为复杂。在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探究过程中,应当考量实际生产问题,深入分析农林渔牧等相关资源,进而协调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保证生态农业模式得到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模式不可照搬,在实际生态发展路径探索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模式开发,汲取其他地区成功的开发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本地区的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如河流鱼类的捕捞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等,相关工作人员需科学全面规划,进而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方案,促进农业生产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由于生态农业模式非常依赖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在生态模式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对地域性差异进行全面评估,突出对各个环节的高效控制,保证生态农业模式开发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4]。

2.4 新能源资源开发

笔者认为,在生态农业模式建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若无法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则不能达到生态农业模式开发预期目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当突出绿色节能无污染,以保证生态农业运行的可持续性。如农业种植生产管理时,应当杜绝农户使用剧毒类化学药剂,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可采取生物防治的工作方式,以保证防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在生态农业模式开发过程中,应当针对新能源进行合理开发,如光能、风能、生物能等,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形成生态循环的能源供应系统,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能耗,保证农业生态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可持续性。如部分地区进行沼气系统开发,部分地区进行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开发,部分地区进行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开发。通过对清洁绿色能源的有效开发,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经济产值,推动我国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2.5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视域下,为推动农业生态模式发展,政府应当有效完善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如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优惠政策,促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如农业专项扶贫资金、绿色农业信贷资金、农业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通过特定的优惠政策与社会支持,使集约型农业经济新样态得到可持续发展[5]。

在农业服务体系完善过程中,应当细化农业服务工作,以保证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有效升级,如农业水利体系的有效完善升级、乱采乱垦行为的严肃处罚、伪劣农产品的坚决打击。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服务环境,便于农业生态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不断挖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潜能,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绿色节能发展。

3 结束语

文中对我国农业生态发展现实路径进行分析探索,基于可持续发展视域,对不同发展路径进行阐述,旨在阐明农业生态模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未来,在我国农业模式发展过程中,应当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时代农业生态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产生态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阿宽的生产小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