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哭泣的女孩
2021-12-03张倩
一、哭泣的女孩
小叶,小学一年级新生,个子很小,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露出一双躲躲闪闪的眼睛。每天早上八点多,当所有学生都进了班级,整个校园安静下来的时候,校门口就会传来小叶的号啕大哭声:“我不要上学,我要回家!”短则半小时,长则一小时。
班主任反映,小叶平时十分胆小,行为上有些自我封闭,从不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开学后小叶总是戴着口罩,今天老师要求她拿下来,她就哭个不停,喊着要回家。
二、哭泣躲闪的背后
小叶从小由爷爷奶奶在农村抚养。小叶3岁时,在乡镇开小店的妈妈把她接到身边上幼儿园。小叶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主要由妈妈照顾小叶。小叶7 岁时,爸爸把她接到城里上小学,平时由爸爸照顾,周末回乡镇全家一起生活。从农村到乡镇再到城里,7 岁的小叶经历了太多重大的变化。躲闪的眼神、不肯拿下来的口罩、声嘶力竭的哭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不安。
三、系统式辅导重建安全感
1.系统访谈,建立安全同盟。
第一次访谈,我邀请了小叶的爸爸和班主任作为小叶的重要他人参与咨询。我向他们澄清了请他们来的目的是形成同盟、相互交流,增进对小叶的了解。小叶的爸爸和班主任都提到小叶不爱交流、胆小、不肯上学,让他们很担忧。
我请他们跟着我的导语想象小叶所经历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体会变化带给小叶幼小心灵的冲击。班主任动情地说小叶太不容易了,小叶的爸爸情绪很激动,说他感受到女儿的害怕和无助,觉得自己做得太不称职了,以后会好好补偿。
理解了小叶哭闹、逃学的背后是长期积压的不安全感,我引导小叶的爸爸和班主任寻找积极资源。班主任发现,同学找小叶聊天时,她有时会把口罩拿下来。爸爸说小叶和妈妈在一起时很自在、放松。咨询结束前,我提议他们为小叶做三件事,帮助她更好地适应环境、建立安全感。
第一次访谈比较成功,咨询师、家长、班主任通过分享结成同盟,确定了帮助小叶的近期目标。
2.沙盘辅导,设立安全空间。
戴着口罩的小叶在我面前低着头站着。“小叶,你喜欢玩沙吗?”小叶抬起头,眼神中有些吃惊。“我们一起摸摸沙子吧。沙子很细很柔软,拨开沙子底部你看到蓝色了吗?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水。”我边说边用手拨弄沙子,慢慢地,小叶的小手也伸进了沙盘。“现在这个小天地就是你的了,你可以选柜子里的任何物件放进沙盘,编一个故事,老师就在旁边陪着你。”小叶从柜子里挑了一个物件放进沙盘。“火烈鸟!”突然她发出了声音,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笑意,于是马上回应:“哇,火烈鸟的名字你都知道。”小叶很开心,放松下来,在沙盘里放满了各类物品,但想不出沙盘作品的名称。
一周后,戴着口罩的小叶再次走进咨询室。这次她直接来到沙盘前摆弄沙子和沙具,并向我介绍摆放的物品。我用赞许的目光回应她,并试探性地问她戴着口罩会不会有点闷热,她看了看我后把口罩拉到下巴底下。她给这次的沙盘作品取名为“森林世界”。
通过两次沙盘辅导,小叶和我建立起信任关系。
3.系统合力,满足安全需求。
两周后,班主任和小叶爸爸如约而来,这一次他们带着满面笑容而来。我请他们交流这半个月为小叶做了什么以及小叶有什么变化。班主任说小叶变化特别大,会主动交流了。小叶爸爸向我表达了感谢,他说小叶告诉他学校有个神奇地方,以后不怕去上学了。他们分享了自己为帮助孩子提升安全感做的三件事,我肯定了他们为小叶做的努力,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小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沙盘辅导,激发内心力量。
第三次沙盘辅导,小叶已经不再戴着口罩。她一进门就愉快地叫了声“老师”,然后主动问我能不能继续玩沙盘。她很快就摆好了沙盘,拿的物件数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我问她愿不愿意跟我分享她的故事,她非常乐意。她说自己是那只红色的小鸟,白色的大鸟是爸爸,爸爸睡前经常讲故事,她开始喜欢爸爸了。她还和我分享了一个小秘密:其实妈妈有点凶,但她还是很喜欢妈妈。
四、辅导效果
一个多月后,不愿上学的小叶不但天天来上学,脸上还时常带着笑容。班主任反映小叶变得合群了,能主动表演唱歌和举手回答问题。她的这些变化是对辅导最好的肯定。
本次辅导,咨询师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信念。首先确定了对小叶来说意义重大的系统成员,通过角色代入让他们体验小叶行为背后的安全感缺失,确定了辅导的目标。然后,咨询师借助沙盘为小叶营造了一个安全、可控、美好的世界。最终,系统合力让小叶感受到了安全和接纳,打开自己,和周围重建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