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金根治疗肛肠疾病常用药对举隅*

2021-12-03朱煜璋郭修田陆金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柴胡肛门健脾

朱煜璋,郭修田,陆金根

(1.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399;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药对是连接单味药与方剂的桥梁,虽看似简单两味单药配伍,但深含中药配伍特点,是历代医家临证布方的“点睛”之处。《千金方》强调了运用药对的重要性,其云:“凡欲为大医者,必须谙《素问》……《药对》。”陆金根是上海市名中医,第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顾氏外科第4代传人,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及科教研工作近五十年,尤其擅长肛肠疾病中医药防治,临床运用药对简而力专,布方灵动。笔者有幸跟诊,受益颇多。现结合案例将陆金根教授治疗肛肠疾病的常用中药药对总结如下。

1 生地黄-黄柏

生地黄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汤液本草》云:“生地黄……诸经之血热……溺血便血亦治之。”黄柏苦寒,擅清下焦湿热,《神农本草经》云其“主五脏肠胃中积热,黄疸,肠痔”。两药配伍,可凉血清热祛湿,适用于湿热下注、血热迫血妄行之便血、血尿,量多色红,舌红苔黄腻、脉数者。

患者女性,27岁,2019年4月12日初诊。便血近3个月,色红量多,便干,日一行,便后感肛门灼热疼痛,伴肛门物块脱出,可自行回纳,溲赤。平日喜食辛辣。肛检示截石位3点内痔,7、11点位混合痔。舌苔黄腻、脉浮数。证属便血-湿热下注证。治宜凉血清热止血。方药:生地黄15 g,黄柏12 g,生地榆 30 g,生槐花 12 g,仙鹤草 30 g,赤芍 15 g,牡丹皮 15 g,苍术 12 g,川牛膝 9 g,火麻仁 15 g,生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服,嘱少食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服药7剂后,便血消失。续服7剂善后。

按语:内痔是指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以出血和脱出为主要临床表现,按症状严重度分为4度[1]。陆教授认为,虽然Ⅰ、Ⅱ度内痔出血中部分患者因便血量多致气血两虚,但与Ⅲ、Ⅳ度内痔出血的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其多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热结于内,下注肛门,肛门气血失调,发为内痔;血热破血妄行,血不循经而便血。《东垣十书》云:“治痔漏大法,以泻火、凉血、除湿、润燥为主。”陆教授主张中药内服治疗,主以凉血清热除湿,辅以止血。上述案例患者平素嗜食辛辣,湿热内生下注肛周,以致血热迫血妄行,当辨湿热下注。治以清热祛湿、凉血止血。方中生地黄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柏清热燥湿,两药清血热以达凉血止血,为君药;臣以生地榆、生槐花、仙鹤草,助凉血止血之效;少佐赤芍、牡丹皮凉血止血不留瘀、苍术燥湿健脾、火麻仁润肠通便;川牛膝引药下行、生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2 黄芪-玄参

黄芪甘而微温,有补气健脾、益卫健脾等功效,为补气之要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云:“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此药不冷不燥,其效如神。”玄参甘寒质润,清热生津、滋阴润燥。《温病条辨》云:“温病不大便,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方取元参为君……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两药配伍,益气养阴、增液通便,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老年功能性便秘。

患者男性,68岁,2019年3月1日初诊。便秘3年余,大便5~7 d 1行,状如羊屎,伴干咳、乏力,矢气少。曾于外院就诊,行肠镜检查无殊,予麻仁软胶囊、番泻叶等通便,未见明显好转。小便可,胃纳尚,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证属便秘-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方药:黄芪45 g,玄参30 g,白术 18 g,炒枳实 15 g,生地黄 15 g,当归 15 g,全瓜蒌18 g,火麻仁30 g,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嘱多食新鲜瓜果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食物。2月15日2诊,诉服药期间大便可3~4 d 1行,症情改善,守方加苦杏仁12 g,桔梗9 g。3月29日3诊:诉诸症缓解,大便可2 d 1行,质软成形,守方续服。

按语:便秘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肠失于传导,糟粕难下。“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诸病源候论》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可见便秘病位虽在大肠,但与其余脏腑均相关。陆教授认为年高脏腑渐虚,老年人便秘虚证多见,气虚推动无力,糟粕内停;阴虚肠道失润,燥屎不下。故在“增液行舟”学说基础上加以补益气阴、润肠通便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上述案例患者年近七旬,便秘数年,质干难下,口干乏力,辨为气阴两虚。方中黄芪补气健脾,玄参味咸入肾,咸味“能下、能软”,两药共达补气养阴、增液通便,共为君药;白术、枳实取枳术汤之意,理气健脾,生地黄助滋阴增液,3药共为臣药;佐以当归、全瓜蒌、火麻仁补血活血、润下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加苦杏仁、桔梗“提壶揭盖”;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3 柴胡-白扁豆

柴胡辛行苦泄,有疏肝解郁之功,《滇南本草》记载柴胡可“行肝经逆结之气”。白扁豆甘温,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本草纲目》云其药性温和,补而不滞,调肝和胃、止泄泻,炒后增强健脾止泻之功。两药配对,可疏肝健脾止泻,适用于肝郁脾虚之泄泻。

患者女性,33岁,2018年11月2日初诊。反复便溏2年,发病以来多于外院查粪便检查及肠镜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其大便日行3~4次,质稀溏,饮食量多或多食厚味、情志不舒时加重,便前腹痛,便后缓解,乏力纳差,小便可,夜寐安,舌红苔白腻、脉弦细。证属泄泻-肝郁脾虚证,宜疏肝健脾、化湿止泻。方药:白芍18 g,炒白术15 g,防风 12 g,陈皮 12 g,党参 18 g,茯苓 15 g,柴胡9 g,炒扁豆12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早晚两次温服,嘱清淡饮食,心情舒畅。11月16日2诊,诉大便日行1~2次,可见成形软便,但遇恼忧之事仍便意急而便溏。守方去石榴皮,柴胡增至15 g,加合欢皮18 g。11月30日3诊,诉可日行成形软便1次,与情志无密切关系,续服14剂善后。

按语: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反复腹痛,并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以大便粪质清稀为主症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2]。陆教授认为,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所致,病机多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大肠传导失司。病位在大肠,与肝脾密切相关,治宜疏肝柔肝、健脾止泻。上述案例患者病症与饮食、情志相关,为肝郁脾虚之象。临证方中陈皮理气健脾,炒白术健脾益气,白芍柔肝缓急,防风散肝舒脾,四药“寓升于补、散于泻,扶土抑木”,共为君药;党参、茯苓增强君药益气健脾为臣药;柴胡疏泄少阳而调肝脾,炒扁豆健脾化湿止泻,两药合用疏肝解郁、健脾止泻,为佐助药对。

4 大血藤-败酱草

大血藤苦泄开降,入大肠经,善祛肠中热毒瘀滞,为治肠痈要药。败酱草味辛苦、性寒凉,归胃、大肠、肝经,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乃治疗肠痈腹痛之佳品。《本草纲目》云:“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两药相配伍,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主治湿浊热毒蕴结于肠之痢疾、脏毒、肠澼。

患者男性,36岁,2019年3月8日初诊。排便次数增多4个月,日行5~8次,为不成形便,时带黏液、脓血,便前腹痛,便后减轻,伴里急后重,口干苦,胸胁胀闷。外院行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未予系统治疗,自行口服益生菌,症情反复。小便调,胃纳尚可,寐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偏数,辨证:肝旺乘土、热毒湿浊内盛,宜柔肝健脾、清热化湿、解毒消痈。方药:防风18 g,白芍 45 g,陈皮 12 g,炒白术 30 g,山药 15 g,白扁豆 15 g,白头翁 15 g,黄连 9 g,秦皮 12 g,柴胡 12 g,大血藤30 g,败酱草30 g,木香9 g,炙甘草15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嘱饮食清淡易消化。2019年3月22日2诊,诉服药后症情改善,大便日行3~4次,见成形软便,偶感腹痛隐隐,黏液、脓血减少。原方加煨诃子15 g,合欢皮15 g。2019年4月3日3诊,大便质软成形,日行1~2次,诸症好转,遂改予自拟温阳健脾化湿方温补脾肾以培元,嘱忌生冷、辛辣食物,定期复查肠镜。随访半年余,症情控制。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3-4]。陆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邪,内蕴大肠;或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湿邪内生;或情志失调,肝脾不和而发。湿热蕴肠、气滞络瘀、脾虚湿盛为发病基础。应根据病情分期论治:活动期应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兼以行气化瘀、收涩止泻;缓解期以益气健脾、温补肾阳为主。上述案例患者便前腹痛,泻后缓解,见黏液脓血便,佐以舌脉,当柔肝健脾、清热化湿解毒。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止痢,炒白术益气健脾,共为君药;山药、白扁豆益气健脾,黄连清热解毒、厚肠止泻,秦皮收敛止泻,陈皮理气健脾,防风、白芍散肝柔肝,柴胡、木香行气,共为臣药;大血藤、败酱草加强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功,为佐助药。

5 地肤子-白鲜皮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本草原始》曰其“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可祛风解毒、清热止痒。《药性论》云其“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两药配伍,可清热除湿止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皮肤瘙痒、疮毒等。

患者女性,44岁,2019年7月5日初诊。肛门瘙痒2年,入夜尤甚而不能寐,得热加重。自行外涂激素软膏,用时好转,停药后瘙痒复发。平时爱食辛辣厚味。胃纳尚可,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肛检示肛周皮肤潮湿、增生肥厚,局部苔藓样变,触及肛门可见肛液渗出。证属湿毒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方药:龙胆草6 g,生山栀12 g,柴胡12 g,黄芩 12 g,车前子 15 g,生地黄 9 g,泽泻 18 g,当归 18 g,丹参 15 g,苦参 12 g,地肤子 15 g,白鲜皮15 g,生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早晚两次温服,药渣煎水坐浴熏洗肛门,嘱清淡饮食。7月19日2诊,瘙痒减轻。守方两日1剂,温服、熏洗善后。

按语:肛门瘙痒症是指局限于肛门周围的良性顽固性皮肤病,以肛门周围皮肤发痒为主,《诸病源候论》称之为“风痒”,相当于中医学“谷道痒”“痒风”等范畴[5-6]。陆教授认为,该病多由过食肥甘辛辣,内生湿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易袭阴位,黏滞重浊,故病多缠绵难愈;《医宗金鉴》云:“热痒阴肿……乃肝经之为病也。”据足厥阴肝经循行走向,湿热之邪极易下注。陆教授主张以清肝经湿热为主,而“血虚则生风,风聚则发痒”,辅以养血润燥。上述案例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易致内生湿热,下注蕴结肛周,以致皮肤瘙痒,故清肝利湿止痒。方中龙胆草清肝泻火利湿为君药;黄芩、生山栀、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导热下行,当归、生地黄、丹参滋阴养血润燥,地肤子、白鲜皮泻热利湿止痒,共为佐药;柴胡引诸药入肝经,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猜你喜欢

柴胡肛门健脾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肛门瘙痒不能挠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