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究预测策略促进深度阅读
——以三年级上册预测策略单元及其拓展阅读篇目为例

2021-12-03刘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温妮女巫老屋

刘杨

(厦门市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2)

预测即猜想,或预想。它不等同于传统教学中所说的“猜猜看”,而是强调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储备和对文本信息的掌握,对文本内容的发展进行假设,然后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验证假设,再形成新的假设进行阅读的一种策略。[1]在阅读时使用预测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关联个体的种系经验,促进思想的沟通交流,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使阅读活动充满乐趣,让深度学习走向实质。

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全面铺开,预测策略的学习,已经作为重要的一个单元纳入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直接指向“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其融入单元导语、文本旁批以及课后练习中。[2]因此,紧扣这一单元,把预测策略作为教学的本体,引导学生掌握这一阅读方法,便能助力学生探寻文本的奇妙之处,迈入阅读的最深处。笔者以三年级上册预测策略单元为例,结合近年教学实践,谈预测策略,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要义。

一、紧扣题眼,在初识预测中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同时也是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学习预测时,最不能放过的,便是文章的题目。细究题目,最紧要的,当属题眼。题眼,是题目的中心,更是文章的核心。紧扣题眼,关联插图,了解预测,尝试预测,学生便能体验到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对预测的兴趣,对阅读的期待,便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学生在课程伊始,也就能迅速走入文本,把脉学习的要点。

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始,教师先围绕“老屋”这一主人公,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老屋留给自己的印象。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观察,表述:“快倒了,已经倾斜”“又旧又破,满目疮痍,到处挂满蜘蛛网”“门前杂草丛生”……屋子又老又破,弱不禁风,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的形象印入心扉。这时候,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屋之“老”。接着,教师出示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生自读课题,读后,大胆猜测,这篇文章可能会讲些什么?学生在了解老屋形象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屋或倒或不倒的各种猜测都有。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时引导:预测可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抓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眼,进行猜测,不失为好办法。最后,进一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同学们,阅读时,我们若能紧扣题眼,大胆预测,读书之旅就能像探险一样充满无限惊喜。

又如,以本单元为主导,拓展教学三年级绘本《女巫温妮》,教师紧扣题眼“女巫”展开教学:先出示“巫”,请学生给“巫”组词,巫师、巫婆、巫术、女巫等关于“巫”的词汇、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汇聚。此时,教师再结合“巫”字的字理,引导学生结合字理信息,说说“巫”的意思,借此揭示课题。之后,教师出示书本封面:看,这就是女巫温妮,你瞧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你想象中的女巫一样吗?学生仔细看封面,“女巫温妮头上戴着星星帽,头发扎着五彩的蝴蝶结,颈上、手上戴着奇特的项链,脚上穿着条纹袜子,手上还有一根魔法棒,她的打扮和印象中的女巫完全不一样,印象中的女巫是浑身黑乎乎的,非常诡异”。除了女巫温妮,图中还有另一个人物,它的名字叫“威尔伯”。请同学们结合封面的信息,猜一猜,温妮和威尔伯会发生什么事?因为紧扣题眼,又有封面作为依托,学生便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扣题据图预测故事情节。

如此教学,在课程伊始,教师紧扣单元主题,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再借由课题,放手让学生大胆预测,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点拨、总结,促进学生初识预测,学习预测,掌握方法。在精美画面、关键题眼、大胆猜想、有声朗读中,学生愉快地开启了深度阅读之旅。

二、巧妙关联,在走进预测中促进思想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时,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其核心,指向的是关联上下文、关联已有积累进行预测。在预测策略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和相关经验、积累,是走进预测的重要依据。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或联结生活经验、生活常识,或联结上文内容,或结合人物特点、课文插图,大胆预测,说明依据,以此,促进预测策略的真正内化及运用,也彰显深度阅读教学注重知识的丰富性与关联性这一显著特点。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2~5自然段,教师可先范读,让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小猫求宿。接着,指导学生着重朗读第2、3自然段,特别指导读出小猫哀求的语气。这时,教师引导:当你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猜老屋会答应小猫吗?为什么?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谈及预测结果及这样预测的理由。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掌握预测的方法:如,预测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可以对比文本的前后关联及关键人物的性格特质。[4]教学如果仅止于此,可能还留有遗憾。因为本文与其他课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文旁有批注。课文的批注,进一步指导着学生预测的种种妙招。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预测策略的掌握,教师可再以微课的形式呈现“预测小博士”与学生互动:博士主要讲解课文旁批的作用,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学习有理有据地进行预测。教师再指导学生读第4、5自然段,感受老屋乐于助人的品质。最后,引导学生回读情节一“小猫求宿”(2~5自然段),师生共同归结预测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本,学生与教师超越预设的路径,边朗读,边猜想,边关联,边引导,边点拨,边归结,通过预测阅读方法的学习、领悟,通过师生全身心的沟通、共享来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体验,来掌握方法、感悟形象。尤其是,教学中,教师进一步利用旁批,借用微课“预测小博士”,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的线索有课题、插图、内容等,强调预测时要有依据。整个环节,学生的预测猜想与“小博士”的活泼讲解、老师的引导点拨互动生成,和谐有效,课堂充满乐趣,教学迈向深处。

又如三年级上册预测策略单元教学后,进一步拓展教学《女巫温妮》,在看完封面,教师可过渡引导:读图画书,光读封面、看文字是不够的,还要看插图,插图也是会说话的文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你瞧,这一栋房子是什么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发现房子的特点是黑。房子里,还有什么也是黑的?学生大胆想象,进行预测:温妮的床是黑的,水杯是黑的,地板是黑的,椅子是黑的,被单是黑的,楼梯是黑的……在学生总览全屋,想象、预测房子情境的时候,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威尔伯也是黑的。读到这里,你猜猜,还有怎样的麻烦发生?学生依据插图,便能进一步预测故事的情节:温妮在黑乎乎的房子里,时常睡过头,误了很多事情;温妮黑乎乎的房子里,经常有小偷闯进来;温妮经常找不到威尔伯,她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多样精彩的故事情节在学生脑海中盘旋,究竟是谁猜对了呢?学生一心想往下阅读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因为关联插图,大胆预测,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阅读的兴趣也随之而来,教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三、对比发现,在乐享预测中提升思维品质

深度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思想的旁通和观念的解放,其本质是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诚如《礼记•中庸》提到的:“审问、慎思、明辨。”即:理性、审慎地去质疑、追问、反思,去辨析、讨论、争鸣,以形成清晰明确的判断能力。基于此,在学习预测策略中,教师可巧妙运用对比,营造矛盾点,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去发现、思考,再结合自身积累和教师点拨,对阅读的结论进行有效辨析和判断。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让学生展现完整的思维,在生与生、生与师、生与文本及其编者意图的碰撞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明晰问题,进而习得方法、发展思维、提升能力,乐享阅读。

教学《女巫温妮》时,当读到温妮把威尔伯变成绿色,抱到草丛中,在匆匆赶回家的时候,再次被威尔伯绊倒,狠狠地栽到了草丛里。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换位体验,此时,温妮匆匆忙忙赶回来,这么连栽了三个跟头,如果你是温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测,有的说,温妮一定会哭的,她非常难过;有的说,温妮一定生气了;还有的说,温妮很爱威尔伯,她不会怪威尔伯……种种预测,种种猜想,和文本相符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比对前文,出示前一次被绊倒的情境,感受前一次温妮的生气;那么,这一次呢?教师出示文本:温妮真的生气了。至此,教师进一步点拨:读图画书,咱们不光要看图,还要回过头来看看文字,比对比对,在对比预测中进一步感受人物想象。

又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情节二(第6~9自然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当你读到母鸡让老屋再等21天时,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感受富有同情心的老屋形象时,教师小结预测方法。此时,教师话锋一转,引发学生对比:将自己的首次预测和故事内容进行对比,结果一样吗?当答案多样时,教师可再现预测小博士,呈现课文旁批小伙伴的预测: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进而以“当我读到……我就想到……于是就预测……”的形式,明晰小伙伴的预测思路。那么,老屋到底答应了吗?教师请学生再读8~9自然段,再次对比发现:旁批的预测与故事里的内容也有不一样的时候。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文读情节二,归结:只要是有依据的猜测,不是随意,都是值得赞赏的。最后,再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屋形象,体验一边读一边预测带来的阅读乐趣。

在对比中享受预测的乐趣、提升高阶思维是本环节的一大特点。本环节教学,主要进行了两次对比,一次品味课文的旁批,借助表格让学生自读自悟,梳理预测的过程,学习借助生活经验做预测的方法,再把文章的旁批与讲述的情结进行对比,发现旁批的预测与故事情结也不尽相同;还有一次是把自己首次阅读的预测与故事内容进行对比。在两次对比中,引导学生感知“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只要不是随意猜测,有一定依据,都是值得赞赏的。[5]如此初读感知、环环对比、朗读品味,深入内心、辩证思考、有效辨析,老屋的形象在学生心里涌现,预测的方法在学生脑海镌刻,预测的乐趣在课堂飞扬,这也正是深度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

四、尝试续编,在实践预测中内化方法运用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集中体现。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内化、运用方法,进而,促进阅读水平的提升,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预测,是阅读策略的普适性方法之一;尝试续编,则是实践预测的主要载体。续编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的预测方法,不断做出预测、不断调整预测的过程,也是阅读、思考不断深入的过程。

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之后,本文在前文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预测。教学时,在学生边读故事,边预测,边学习预测方法之后,教师紧扣文末的省略号,引导学生依据前文讲到的长胡子的各种用处,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章的线索继续预测,看看,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边预测,要边思考你为什么这么预测。如此教学,在前文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把握住预测的要点,明确可以从哪些角度去预测,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运用已学的预测策略,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不断运用预测,不断内化预测策略。

又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味完小猫求宿、母鸡孵蛋、蜘蛛结网三个情节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组读三个情节,畅谈后发现,学生有的说,三个情节的内容很相近;有的说,每个情节的开头、过程和结尾都相似;还有更细心的同学悟到语言的妙用:三个情节的句式也基本相同……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点拨引导:文中三个故事情节雷同,结构相仿,句式相近。像这样,在一个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情节、结构、句式,往往也是故事的主线,依据线索,也是进行预测的好办法。在学生观察、发现,教师归结之后,让学生继续预测:后来还会有谁来请求帮助呢?受伤的老鹰、失落的小鸭、迷路的猎人、可怜的大象……形形色色的主人公都可以成为文章的主角,全凭学生的喜爱。接着,教师请学生顺着情节,依着结构,仿着句式,续编故事。最后,学生交流,评议,尝试练笔。因为有前期足够充分的理解,学生的练笔精彩纷呈。

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读故事的三个情节,感知三个情节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顺着情节,依着结构,仿着句式,续编故事。如此教学,学生基于所学方法,进一步拓展了故事的宽度,又深化了“预测”这一策略,同时也让老屋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这样的续编,是基于语用、指向阅读、学习表达的,是融策略学习、运用,语言理解、实践为一体的,是切合深度阅读教学“注重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发展”这一教学目标的。

五、拓展延伸,在运用预测中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预测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普适性的阅读策略,不仅仅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应该拓展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运用,以提高阅读宽度、广度和深度。

比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后练习,明确指出:读下面的文章,猜猜里面可能写什么?此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介这几本阅读的书目,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近期学过的预测的方法,如,扣题目预测,看封面预测,根据文章线索预测,结合生活经验预测,等等。在阅读一本书时,边读边预测,边读边调整自己的预测,会带来更美好的阅读体验。基于此,教师还可以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前,结合预测策略,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诸如,看到题目时,你有什么想法,看到插图时,你怎么想;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发展,可以用笔记录下你的感受;读到故事结尾,你能再往下续编吗?把自己当做作者,试着写写看。以此,明确阅读的要求,加强学生阅读的效果。

不仅如此,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预测策略,合作学习,合作阅读。可选择一本学生不是非常熟悉的故事书,一位同学读故事,一位同学进行预测。读故事的同学,可在文章的空白处、在文章的情感蓄积处、在情节的高潮处……停下来,让同伴们猜猜,下面将会发生什么事?你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再根据同学提出的理由,继续读故事,比对自己的预测与作者的故事是否相符,如此,不断提高预测的能力,激发预测的兴趣,让预测与课外阅读如影随形,形成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让预测,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更深远的阅读天地。

总之,在预测策略教学中,学生不断了解预测、走进预测、尝试预测、乐享预测、实践预测,不断基于实践、思考,解决关于预测的疑难和困惑,这个过程,是学生走向对话中心、掌握运用阅读策略、获得思维品质提升、浸润美好道德言行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深入的,富有实效的。

猜你喜欢

温妮女巫老屋
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另类之美
不倒的老屋
温妮的魔法南瓜
老屋
女巫来过梦里
萌女巫与魔法猫
萌女巫与魔法猫
萌女巫与魔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