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联网+”,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共同体

2021-12-03福建省霞浦县第一小学

亚太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助学共同体学习者

福建省霞浦县第一小学 林 敏

与学习共同体相对应的是个人学习,个人学习有利于学习者个体独立思维的发展。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教师、助学者所组成的学习型团体,除可以进行共同的学习以外,团体中的成员还可以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包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其中,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使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学习的效果也变得更加显著。目前,多方主体对象对于全阶段的教育工作都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因此可以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此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互联网+”

所谓的“互联网+”,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开始在各个领域与行业广泛运用,传统行业也开始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创造出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这一点在教育行业也是一样的。目前,互联网和一众信息技术设备已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和作用,从这一方面来说,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

(二)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与学习、教育这一过程相关的主体对象所组成的共同体,包含学习者和助学者,学习者包含学生和教师,助学者包含教师、专家、家长等主体对象。学习共同体与学习个体所不同的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共同体中的多个对象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互联网+”的帮助之下,这一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并且脱离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实现学习共同体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相关的教学任务,后续交由学习共同体进行任务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多方主体对象都能够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最终达到一种互相影响、共同进步的结果,外在表现就是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的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明显的特点,导致学生实际学习的难度较大。以学生为个体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在多数情况下都在独自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但是信息技术知识内容抽象,再加上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并不成熟,传统教学方式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托“互联网+”完成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体的构建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学习共同体各个要素之间的交互

(一)学习平台是学习共同体创建的前提

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学习共同体,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拥有相关学习平台,一方面需要供学习者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需要使各种“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呈现出来。除此之外,学习共同体中不同的对象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平台也主要承担着这一方面的功能。

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2020年修订版)对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主要让学生认识3D one软件,以及学会用3D one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形建模。这个教学内容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新颖,也较为困难。课堂教学时间短,许多学生都无法有效掌握3D图形的建模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3D one青少年三维创意社区”这个网络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构建学校的校园主页,为所有学生建立账号,搭建统一的3D one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图形进行建模,也可以通过将文件同步到云端的方式,将作品上传到班级和学校空间,方便学生课后继续完善作品,同时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讨论。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学习,拓展思维,延伸教学空间。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平台,并且在平台中发布相关的学习任务供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形成在线讨论小组,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分享资源、评价学习成果,这对于最终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获取学习资源是学习共同体创建的关键

信息意识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应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在碰到问题时能自觉、有意识地查找信息与收集整理信息,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分析。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依托“互联网+”获取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说,广大的小学生群体切实需要合适的学习资源。

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2020年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我的电子报刊”的最后内容是三个综合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电子报刊的操作技巧设计版面,制作报刊。这个项目式学习,如果单一依靠学生固有的知识来设计,无异于闭门造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充分上网,通过观察电子报刊的样例,通过分析、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电子报刊的组成元素,最终讨论确定电子报刊主题。学生根据所选主题,依托互联网获取、收集、整理报刊素材,才能设计出精美的报刊版面。

从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角度出发,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小学生需要培养其信息意识,从而获取在线相关资源,掌握相关的课程或者资料,针对自身的课题任务涉及的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并且加以运用。负责学习资源运用和选择的教师需要认识到,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认知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学习资源的运用,帮助小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三)助学者需要发挥良好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在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当中,助学者一般都是教师、专家等,而且需要认识到的是,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或者方式,因此,相关的助学者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良好的主导和辅助作用。而且,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学生,其身心发育不成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经常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要求助学者重视自身主导和引导作用。

比如,教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针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或者组织学习共同体成员进行探讨和交流。当学生完成设置好的学习任务之后,助学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对应的物质或精神激励,这有助于学习者对网络学习共同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使学习共同体实现良性循环,对于现阶段和未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与学的主体是学习共同体创建的核心

传统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参加学习的学生主体进行单向知识传输,家长、学校等助学者只起到监督作用。在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基础上,学习者、教师、助学者成为教与学的主体,他们处于核心地位。学习共同体中的这三者,使参加学习的相关人员都变成学习的参与者。

在前文案例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我的电子报刊”中,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与收集素材,设计制作出电子报刊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采用钉钉直播的方式,将学习者的作品对所有助学者进行展示与评议。通过直播,大家共同见证学习者的成长,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的进步。

互联网让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同样的,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可以是同班的,也可以是同校的,甚至可以是异地的。不同的成长环境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形成思维的碰撞,构建学习共同体后,学习者成为学习伙伴,开拓了思维,有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通过互联网,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比如,教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之间的联盟共同体能更好地针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或者组织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进行探讨和交流。

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助学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学习者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团队的方式开展探索、思考、观察,展开学习,可以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生动活泼地成长和发展。

三、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优势

首先,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共同体,使得学习者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或团队的方式,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与传统的单一接受知识理论相比,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共同体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成员具有很好的主体性。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共同体是与学习、教育这一过程相关的主体对象所组成的共同体,涵盖了学生、教师、专家、家长等主体对象。学习共同体与学习个体相比较而言,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共同体中的多个对象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之间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而且,在“互联网+”的帮助之下,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相关的教学任务,学习者接收任务并完成任务。在任务发布、接收、完成的一系列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多方主体对象都能够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助学共同体学习者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