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2021-12-03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陈毓佳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陈毓佳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于2019年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为产教融合、信息化教学、实习就业等指明了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使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对接,从而检验人才培养的成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当前,“互联网+教育”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和PDCA循环理论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2016年4月11日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应当分别选派相关实习指导老师和专门人员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职业院校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自规定发布以来,浙江省高职院校基本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部署和执行顶岗实习工作,大部分学校都已建立并应用顶岗实习信息化平台管理实习工作。笔者通过调研所在学校和兄弟学校,发现顶岗实习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有四个层面:一是学校组织管理不够到位,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实习指导的难度大。部分学校提供的校企合作单位和岗位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多数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导致学生实习地点较分散、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低。二是学生对顶岗实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实习纪律松散,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实习,实习效果较差。三是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不够重视,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没有进行专业的实习指导,导致学生基本处于放养状态,工作效率较低。四是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形大于实,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考核评价流于形式,学生在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上的操作和上交的顶岗实习手册等内容无法体现实习的结果。
二、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管理是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难点,但又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点。鉴于上述提到的当前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托PDCA循环理论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从而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一)PDCA循环理论概况
PDCA是英文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指的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是循环不止的科学程序,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基本方法。将PDCA循环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对顶岗实习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考核阶段、总结阶段的质量管理进行探究,能有效解决当前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二)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信息化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高职顶岗实习管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顶岗实习管理。本文构建的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完全依托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的,具体思路见下图。
1.顶岗实习计划阶段
在顶岗实习计划阶段,学校有责任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寻找优质企业资源,把相关信息发布在信息管理平台上供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此外,学校应认真完成顶岗实习资料汇编,分配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培训,并对实习学生进行培训和动员。在顶岗实习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让学生、指导老师、企业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实习安全方面的教育,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2.顶岗实习执行阶段
在顶岗实习执行阶段,学生应该遵守实习相关规定,每天在实习平台上定位打卡,每周上传实习周记,每月上传月考核表,定期主动和实习指导老师沟通交流,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实习任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给管理带来的限制,对学生的实习做到有效监控。企业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性指导,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学校。校内指导老师通过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按时批改周记、月考核表等,实时和学生在线上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最新实习动态。此外,指导老师应克服各种困难,实地走访和看望实习学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安全方面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
3.顶岗实习考核阶段
顶岗实习考核主要包括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和对校内指导老师的考核,同时建议相关企业对企业指导老师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学生本人、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三个层面组成。首先,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开展自评,占总评的10%;其次,校内指导老师根据实习平台上上传的相关材料和与学生交流、走访获得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占总评的40%;最后,企业指导老师通过学生在企业的考勤、表现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占总评的50%。对校内指导老师的考核主要由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组成。学生根据实习期间指导老师对其指导的情况进行评价,是对校内指导老师考核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学校应该根据指导老师在顶岗实习平台上的相关操作,如周记的批复、和学生的交流记录、平台登陆的次数以及实地走访学生的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监督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行为,激励学生认真完成顶岗实习,从而保证实习效果。
4.顶岗实习总结阶段
顶岗实习结束后,每名学生对自己的顶岗实习经历做相应总结,并和相关实习单位分别填写顶岗实习调查问卷。各专业教研室应该召开顶岗实习总结交流会,分析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校内指导老师分享实习指导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此外,可以评选出顶岗实习优秀学生和先进指导老师,收集其典型资料,进行相关宣传,为下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基于PDCA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三、质量监控体系的应用效果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依托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与实习息息相关的学校、企业、指导老师三个层面为抓手,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断循环PDCA理论,不断细化各阶段人员职责,从而解决顶岗实习暴露出来的问题,稳步提升实习效果。
(一)信息化手段贯穿整个实习过程,提高质量监控效率
信息化手段在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下班按时打卡、每周实习周记上传、实时聊天、信息共享等,解决了顶岗实习时间和空间带来的局限性,能让指导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效率和便利性。
(二)多角度管理顶岗实习,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是一项需要学生、老师、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重大工程。依托信息化手段,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以学校、企业、指导老师为抓手,不断地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能监督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不断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信息化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高职顶岗实习管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把PDCA循环理论引入顶岗实习过程中,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机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指导价值,能有效解决很多问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国家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