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管理的实践效果

2021-12-03周文娟胡梅园

骨科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属骨折患儿

周文娟 胡梅园

儿童因活动量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骨折的高发群体[1⁃3]。手术治疗会让身心发育不成熟的患儿经历从生理到心理一系列应激反应,60%患儿围手术期会产生焦虑情绪[4]。焦虑情绪会导致患儿哭闹不止、疼痛感更强烈、躲避手术、进入手术室时间延长、麻醉剂量增加、复苏时间延长、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等。如果及时对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情绪进行干预,将有效地降低患儿心理问题的发生。国外学者已对患儿手术焦虑情绪体验及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5],然而国内尚未对患儿焦虑情绪管理展开广泛研究[6]。本研究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7],探讨不同年龄阶段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方案。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的四肢骨折患儿[4,8⁃9],手术级别为二级或三级手术;②年龄为2~14 岁;③手术均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方式下进行;④手术时间≤120 min;⑤受伤至手术时间≤7 d。排除标准:①合并脏器严重损伤的患儿;②精神异常、意识不清或智力低下,不能配合研究的患儿;③合并慢性疾病、反复感染的患儿。

二、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11 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80例骨折患儿纳入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管理方案;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80例骨折患儿纳入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焦虑管理方案。观察组男53 例,女27 例;年龄为(6.40±2.21)岁;上肢骨折58 例,下肢骨折22例。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为(5.82±2.19)岁;上肢骨折64例,下肢骨折16例。两组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研究方法

(一)围手术期常规管理方案

入院时,责任护士进行入院介绍,消除患儿的陌生感。手术前,医生及麻醉师分别向家属介绍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家属签署手术及麻醉同意书。责任护士向家属讲解胃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等术前准备注意事项,并指导患儿放松心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手术当日,手术室护士与责任护士床边双人核对后,由手术室护士及家属送患儿进入手术室手术。手术后,麻醉师送患儿返回病房,与责任护士床边交接患儿情况后,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二)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方案

1.成立心理护理小组 遴选操作技能好、沟通能力强、责任心强、有爱心,骨科工作时间>5年,小儿骨科亚专科工作时间>2 年的护士13 名,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其中组长1名,小组成员12名。以“317护”线上培训结合线下培训、小组讨论会、情景演练、巴林特小组等方式培训小组成员,掌握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及心理特点相关知识、与儿童沟通互动的技巧以及虚拟设备的操作方法。

2.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方案的建立 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情绪现状与一般规律,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情绪数据资料,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准确找出骨科围手术期患儿焦虑情绪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结合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规律[7]运用焦点团体访谈法,选择小儿骨科临床护理人员、小儿骨科医生、医院管理人员、心理学专家等,通过2轮专家咨询建立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方案(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方案

3. 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方案的实施 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语言沟通形式,实施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方案。

四、观察指标

(一)患儿焦虑情况测评

入院时、术前30 min,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10]测评患儿的焦虑情况,总分为21~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儿焦虑越明显。

(二)家属焦虑情况测评

入院时,患儿家属填写特质焦虑量表(T⁃AI)[11⁃12],总分20~80 分,分数越高表示家属长期焦虑水平越高。手术等待期,患儿家属填写状态焦虑量表(S⁃AI)[11],总分20~80 分,分数越高表示家属即刻状态焦虑水平越高。

(三)护理满意度调查

患儿出院当天,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满分100 分,总分>95 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IBM 公司,美国)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儿入院时、术前30 min 焦虑评分、家属T⁃AI 评分和S⁃AI 评分等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儿及家属焦虑评分比较

术前30 min,观察组患儿焦虑评分为(45.84±6.7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91±6.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

手术等待期,观察组家属S⁃AI 评分为(37.35±4.5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25±5.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和家属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和家属焦虑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80 80--患儿焦虑评分入院时53.53±3.96 53.75±4.76-0.318 0.751术前30 min 45.84±6.75 57.91±6.96-11.135<0.001家属T⁃AI评分45.30±7.46 44.70±6.97 0.526 0.600家属S⁃AI评分37.35±4.51 46.25±5.74-10.905 0.016

二、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160 份,回收有效问卷160 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6/8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0/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9,P<0.001)。

讨 论

一、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手术期焦虑管理能显著降低患儿焦虑水平

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超过一半的患儿围手术期会产生焦虑情绪,主要原因是术前没有被主动告知需要手术治疗,也没有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宣教。进入手术室时,患儿焦虑感会增加;在手术室里使用心电监护、麻醉面罩时,会感到压抑和恐惧,甚至有时会试图逃离手术台。儿童作为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心理特点不断发生改变。本研究结合儿童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围手术期焦虑管理;通过重新布置儿科病房,以鲜亮的色彩和卡通图案代替白墙,达到舒缓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紧张心理的作用。同时,基于儿童各年龄层认知心理特点,采取口头讲解、图书、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教,让各年龄层患儿理解手术目的。通过VR技术、“琪琪去手术”玩偶演示游戏的方式[13],让儿童提前进行手术演练,从而增加应对能力。对于低年龄层的儿童,护士术前录制家属音频,并在患儿麻醉诱导时进行播放,减轻患儿因与家属分离产生的焦虑情绪。从多种途径干预,使儿童感到安全舒适,更好地为手术做好心理准备[14]。观察组患儿入院到手术前30 min 的时间为(1.77±0.69)d,接受焦虑管理方案干预时间为(45.09±9.84)min。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30 min 观察组患儿焦虑评分为(45.84±6.75)分,对照组患儿焦虑评分为(57.91±6.96)分,两组患儿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管理能显著降低患儿焦虑水平。

二、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手术期焦虑管理可改善家属状态焦虑情况

有研究[15]显示,父母在孩子接受手术时会经历焦虑、压力和无助感,尤其是当孩子第一次经历手术时。家长的焦虑主要是因为对孩子即将进行的手术过程缺乏了解,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孩子的病情和治疗不确定;同时,父母的焦虑程度也与孩子的手术类型有关,当儿童接受大手术时,父母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焦虑程度更高[16]。父母的焦虑水平与孩子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焦虑的父母往往对他们的孩子表现出消极的态度[17]。父母在手术前焦虑水平较高,并一直持续到手术后24 h[18]。因此,采取措施降低家长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是必要的,而且极有可能使孩子受益。围手术期通过公众号科普,以及玩偶演示、虚拟现实技术等演示手术过程,让儿童及其父母熟悉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室的环境,并通过游戏干预来缓解与手术有关的情绪压力。

观察组患儿入院时家属T⁃AI 评分为(45.30±7.46)分,对照组评分为(44.70±6.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家属S⁃AI 评分为(37.35±4.51)分,与对照组的(46.25±5.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与接受常规护理的父母相比,与孩子一起接受心理游戏活动的父母术前焦虑明显减少;表明围手术期基于骨折患儿认知特点的焦虑管理在减少家长围手术期焦虑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证实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管理能显著改善家属焦虑状态。

三、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手术期焦虑管理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术前高度焦虑的儿童术后疼痛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增加,出现谵妄、睡眠障碍和其他适应不良的行为变化的发生率变高,高达40%的接受手术的儿童在术后1~2 周仍表现出新的适应不良行为反应[19]。这些不良行为反应会降低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患儿经过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手术期焦虑管理后,家属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9,P<0.001)。证实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手术期焦虑管理能显著提高家属满意度。这可能与围手术期干预管理能有效缓解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消除家长顾虑,将儿童焦虑降到最低水平有关,并使他们能够充分应对压力,增加心理弹性,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配合、信任和认可。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儿童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突发外伤等意外情况对儿童心理产生刺激而引发焦虑的问题,值得医务工作者高度关注。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心理特点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使患儿焦虑情绪降低,增加应对能力,提高麻醉及手术合作程度。儿童的焦虑影响着父母情绪,父母的焦虑水平亦与孩子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帮助儿童提高手术应对的同时,也提高家长心理弹性;并且整个精细化护理干预过程,家长共同参与,也消除了家长对手术的顾虑,增进他们与护士间的交流沟通,与此同时也提高家长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家属骨折患儿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