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生成与预设完美衔接
2021-12-02周明吉
周明吉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课堂生成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生成也展現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使在预定轨道运作的课堂柳暗花明,展现一片新天地。
一、备课要海纳百川
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的备课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可见,一堂精彩的课的形成,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创造性地解读。事实上,我们常常错误地把备课当成写教案,过分地依赖教参,甚至直接抄袭现成教案。我们要想在课堂上得心应手,精彩不断,那就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社会经验、相关的学科知识等等。有人问一位特级教师:“您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的回答让我受益匪浅:“备课只有一个晚上,但我准备了一辈子。”所以,我们也要不断更新信息,储备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海纳百川,并且不断扩充壮大,也能让学生取之不尽,才能使每堂课都是精彩纷呈。
二、预设要有备无患
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心的预设。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生成资源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其实又何尝不是潜心钻研的结果!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教师则要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科学而艺术地融合预设和生成。 生成缘于预设,但要使生成精彩起来,又不能拘泥于预设。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成为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执教《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学生的提问引发了新问题是靳老师没有想到的,靳老师不但引导学生弄清二者的优缺点,也使学生进行了理性地思考,自觉地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并集体改编故事来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对课文达到了新的高度。所以,我在备课时先不看《教学参考用书》,而原汁原味地多角度品味式地学习文本,集中精力钻研思考,思有所得,用圈、点、勾、画、评、写等法在文本旁空白处记下来,初步设置课堂预设,但并不是要全部搬到课堂上去讲,而只是用来准备学生问到时予以讨论,或者在学生尚发现不了问题时以“主问题设计”粗线条式地加以引导。
三、关注学生的“真情告白”
真实的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带着自己的的经验、知识和灵感对教材的个性化的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而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情告白”。教师必须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适当的引领,并及时纳入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之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我在执教《杨氏之子》一课,讲解作业“邴原求学”中“邴原有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时,学生们一致认为邴原好学的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于是我便让学生写上去,一位女同学举手说:“我觉得邴原还非常懂事,也值得我们学习”“懂事?”她接着说:“其实邴原很想学习,但他并没有像我们一样,想得到一样东西时便缠着父母,他很体谅母亲的艰辛,把上学的欲望默默地藏在心底”“是啊,这也是邴原美德的体现,非常值得我们当代的孩子的学习。”我并不惊讶这位女同学的回答,因为邴原的处境使她引起共鸣,她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他也非常体谅母亲将她们姐妹俩抚养长大的艰辛。或许她的回答给了其他学生不少启发,一石激起千尺浪。“邴原很坚强。他虽然从小失去父亲,但他并没有自卑,也没有堕落。”“邴原很积极,他没有因为家境的不好而怨天尤人,还是积极进取”……多好的感悟,我为孩子们的精细而喝彩。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
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随时随地充盈其中,这是智慧碰撞、情思相融的结果。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或补偏中认可,或纠误中否定,或肯定中引导,有的放矢地整合生成,熔多唯目标于一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人格素质的积淀,让课堂生成与预设完美衔接。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成长的人文关怀,才会在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呈现一片柳暗花明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