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021-12-02王成邹训文

民族文汇 2021年1期
关键词:戚继光民族复兴林则徐

王成 邹训文

摘要:戚继光、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民族英雄。我们要以戚、林二人为榜样,求真务实,永远做一个爱国者!

关键词:戚继光;林则徐;民族英雄;爱国主义;民族复兴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名言。他作为一个军事将领,为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戚继光(1528-1587)山东蓬莱人,出生于将门之家,他领导的军队称为“戚家军”,他创造出“鸳鸯阵”法。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将倭患平息,“戚名震寰宇”。倭寇,为日本浪人组成的武装集团。戚继光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为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在今天的山东蓬莱建有他的庙宇,在浙江东南沿海留下了他的抗倭纪念遗址。称之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个民族英雄。道光帝统治时期,由于鸦片的输入,导致白银外流,严重威胁了清王朝的统治,人民也深受鸦片之害。1839年6月3日至25日,他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虎门主持了销烟运动,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他力主抗击英国,最后被道光帝撤职查办,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垦荒卓有成效。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勘察荒地。那里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这其实是对林则徐本人的一场更大的折磨。但他并不计较。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0万亩耕地,丰盈了国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又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官署中设馆,翻译西书、西刊,主持和审订了《四洲志》。林则徐还注意到了沙俄向外扩张的情况,及其对中国西北边防的威胁。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海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他曾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他的爱国情怀永远值得后世景仰。

相反,一切卖国者,如清朝的琦善(签订《穿鼻草约》)、崇厚(签订《交收伊犁条约》),近代的汪精卫(卖国投日)之流,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为了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以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为榜样,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求真务实,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践行依法治国的理念,为民族复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永远做一个爱国者!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史》(下)詹子庆、田泽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版

[2]《中国近代史》陈旭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一版

[3]《梁衡散文精选》梁衡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

[4]《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戚继光民族复兴林则徐
林则徐奖“错”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戚继光剪鞋子
戚继光剪鞋子
舍小节成大事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家乡的世界伟人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