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全人生指导”,促进学生“圆满”人生发展
2021-12-02沈建珍
沈建珍
先贤杨贤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除了参加社会活动和革命斗争,其余时间一心扑在了教育理论的研究上,撰写了200多万字的论文。他在教育上的一些深刻论述、精辟的见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对现实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启迪、教育意义。特别是他的“全人生指导论”教育思想深刻、渊博、切实、全面,引导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拥有一个健康完满的美好人生”,与今天的新课程素质教育主旨不谋而合。杨贤江认为,青年要“明白世界大势,有志于社会改造,因以力学并实地活动”才称得上具有健全人格。针对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杨贤江的青年人格观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本人在新课程语文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以期以“健全”、“完美”做标准,引导学生实现“圆满的人生”人格观。
一、搭建“有趣”“适应”识字平台,促进识字教学的“圆满”完成
现行的语文新课程教材中,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力求识用结合”。 而杨贤江在有关人的发展——当时被称为“学生改造”——的一些文章中多次提出,“圆满人生”当“求其具足丰富”,“还要求其有趣”,“求其适应”。要“有趣、适应”,“除学科以外,应再有一种关于团体活动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机会”……要有“实地活动的训练”;“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及群体生活”,“以活眼观察活物,而求得其情理之所在。”
在此理论引导下,我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各种“有趣” 的、“适应”学生生活实际的识字平台,建立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以“圆满”超额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二、加强课内外阅读双向互动,促进教材与课程的“圆满”衔接
杨贤江批评当时学校的教材和课程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课程内容单一,狭窄,教学中过分推崇以“课本”为中心,这种教学“不从学生本身上着想,不从社会环境上着想。”“教科书常被认为最后的真理……,其结果养成了只会盲从而无独立思想的恶习。这种教学培养的人便不能广泛地适应社会。所以,教材和课程要改革。”
关于调整与改革课程,杨贤江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补充教材,开阔学生眼界,增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养成好的习惯,增进生活的幸福,增进技巧,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具有“发达读书方面的批判、比较及诘难的精神”。因此,我竭力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书籍提前阅读,有效扩充阅读知识含量。我把每天中午12:00~12:20定为“师生共读时间”,从学生开始学拼音开始,每天拼读句子或儿歌。一段时间以后,每天拼读一小段话;学完拼音后,就让孩子们阅读带拼音的课外读物了。为了鼓励阅读,我会定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设计版面,写上自己读书的书目和心得、收获贴在教室的阅读角上。这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宣传,同时也为同学们换书提供了个书目单。当孩子们的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定期围绕某一专题(比如《我的童话世界》、《校园课本剧ABC》、《小小世界博览会》等)来展现阅读成果和收获。这时候,孩子们如同拿到了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犹如进入到了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的知识宝库,乐不可支,留连忘返。
三、拓展多重课外活动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圆满”统一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杨贤江教学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提倡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足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足以完成自己教育的使命,足以适应各个学生的需要……与事实相接触……”他指出求学的任务不单就只是读书,求学除读书外,还有体操、绘画、工艺、试验、参观、做事等各项内容。所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学校的责任,也是青年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学校规定的课程内活动,在现行习惯底下,是不容学生过问的”。而“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发动,学生兴趣浓,善于成功;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那弥漫的精力于正确,健全自己;课外活动与事实相接触,又能扩张经验,得现实知识,又可以深入民间,履行责任,同时又可以把课外活动所得到的知能,充分加以应用和练习。”因此, 我认为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要高度重視语文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意识。
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动人传说、独特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把这一份珍贵的独特文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交流等途径,探究适合学习、实践的语文素材,从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结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可以请同学们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课外书等查查有关泼水节的动人传说、文化习俗;中秋节来临之际,可以让学生背背《静夜思》、《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水调歌头》等古诗;春节来临前夕,可以要求学生搜集春联,在课堂上朗读、对对子,还可以请书法好的同学写下来送给老师和同学。
可见,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我们有意识地把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领孩子们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语文知识,才能最终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需要,才能达到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圆满发达”的人生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任钟印.杨贤江全集(第1卷)[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3] 任钟印.杨贤江全集(第2卷)[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4] 喻立森.新世纪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