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扶贫”模式发展的SWOT分析

2021-12-02陈姚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扶贫非遗SWOT分析

摘要:自2018年确定了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以来,各试点地区发展情况不一。“非遗+扶贫”新模式的发展路径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到尼木县吞巴乡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非遗+扶贫”模式在尼木县实际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尼木县“非遗+扶贫”新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上添砖加瓦,并针对性提出的可行性意见,为藏香产业发展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给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关键词:“非遗+扶贫”;尼木藏香;SWOT分析

前言

在我国脱贫的道路上,让非遗通过产品去展现自我的魅力,通过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经济市场紧密连接起来,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人熟知非遗扶贫,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尼木怎么通过传统藏香制作工艺走向美好生活。

1.尼木县非遗扶贫情况简况

“非遗+扶贫”模式是我国文化和旅游联系更紧密的大背景下,让非遗产品去展现自我魅力的同时,通过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经济市场紧密连接起来,让贫困户提高经济收入的一种扶贫模式。西藏自治区在中央的密切关怀下共设立了17家形式不一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包括传统制作工艺类项目二十六种,有藏纸、藏香、雕版印刷等。作为2018年第一批非遗扶贫模式重点发展的地区,尼木县共建立了10座形式不一的就业工坊,共有二十五位非遗传承人。尼木县现能正常使用的水磨273座,271户从事藏香制作,525个岗位已正常运作[1]。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在就业工坊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有更充足的动力去建设美好生活。“非遗+扶贫”模式在尼木县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2.尼木藏香“非遗+扶贫”模式SWOT分析

2.1优势(S-Strengths)

2.1.1政策优势

自党的十九大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很多相关会议发表重要论述。尼木县政府在牢牢把握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在传统藏香制作工艺方方面面都明确提出了要求。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在传承和保护传统藏香制作工艺的同时,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与产业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二三”的藏香发展思路、“四体一位”藏香产业发展布局和“四位一体”的扶贫带动机制,夯实产业扶贫的基础,在党和政府引领下打破产业固有的束缚,在合作社发展壮大中实施“党建引领-技术带动-能人经营-贫困户为主”的四个机制,不断优化提升尼木县藏香文化产业,致力于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2]。

2.1.2区位优势

尼木县位于西藏中南部,距离省会城市拉萨市西南120公里,幅员面积3275.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全县总人口36548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原特色小县城。这里是藏香创造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文化独特,山川雄奇,风光秀美,也是拉萨至日喀则交通要冲,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4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公布尼木县吞达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2019年,吞达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

2.1.3品牌优势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尼木藏香,在藏区家喻户晓,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具有“雪域第一圣香”的美誉。2014年,尼木藏香被质检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尼木藏香,消费者对其认可度增强,愿意为其高文化价值承担较高价格,从而激励生产经营者。尼木藏香经历了千百年的创新和完善,由三十多种藏药按适合的比例配合主料柏树配制而成,严苛而纯净的制作流程,在藏区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堪称藏香之最[4]。

2.2劣势(W-Weaknesses)

2.2.1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大

尼木藏香原材料主为柏树段,而尼木县不产柏树,制香所用的柏树大都来自400多公里的林芝或者聂拉木。制香大都分四个步骤,第一,将精挑细选的柏树干锯成约四五十厘米的若干小段,去皮后打孔用准备好的木槭插上紧紧地挂在水车的摇臂上,水车不舍昼夜的劳作,柏树段在铺有石板的大槽中不停的摩擦,反复循环后成木泥。第二,将柏树泥和比例配好的檀木等香料反复揉搓。第三,把混有檀木等香料的柏木泥放入牛角中挤出来。看着非常轻松,但实际操作却歪七扭八,藏香成型成笔直线条状极其考验制香者的坚韧和耐性。第四将成型的藏香晾晒,需背风阴干加上合适的温度,最后捆扎包装即可。传统藏香制作工艺步骤繁琐,正面临传承问题,有些传承人思想保守不愿意将制作技艺传授,年轻一辈学习意愿也不足,学习过程中耐不住清苦、坐不住、赚不到钱选择放弃等。在“非遗+扶贫”模式的路上,传承的问题急需解决,才能更好的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

2.3机遇(0-Opportunities)

2.3.1消费者对非遗产品需求高

西藏作为旅游胜地,随着文化旅游的热度持续上升,游客对异域风土人情有着特殊的向往,为了满足游客的各层次文化需求,各地不停的创新各类消费形式,以此来提高收入。从2009年国家鼓励在各地开展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全国各省组织开展1000多场形式多样,精彩绝伦的展示宣传活动。通过各类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新品推荐会、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让大众更进一步了解到藏香。藏香制作不仅添加了檀木、雪莲花、红景天等藏药,还根据需要添加了藏红花、珍珠、绿松石等贵重的药材和矿物质。具有杀菌除味、预防感冒、提神醒脑、改善睡眠、益气养神等独特的医疗功效,在支持和保护非遗的同时,自己居家日常使用或者当作互赠亲友的礼物绝对为上选[5]。

2.4挑战(T-Threats)

2.4.1“非遗+扶贫”模式有待完善

尼木县对“非遗+扶贫”模式自2018年正式探索以来,相关部门积极筹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工作,不仅全力做建档立卡贫困户思想工作,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帮助贫困户学习制作工艺,掌握更多的制作技巧。还邀请了资深专业的团队,对初级产品进行一系列专业设计,提升附加值。搭建各类平台,通过以销定产,网络直播等方式帮助就业工坊销售产品,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2019年末开始至今的新冠疫情影响,尼木藏香的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销量也大不如前,该模式的探索进步缓慢,还为总结出一套成熟而持续的发展模式。

3.建议讨论

3.1深度挖掘“非遗+扶贫”模式,开创新格局

學习借鉴其他9个试点地区突出的优势,结合尼木藏香产业自身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延展“非遗+扶贫”模式,加大对尼木藏香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和保护的同时,通过深化“四体一位”藏香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四位一体”的扶贫带动机制,在尼木使“非遗+扶贫”模式生根发芽,真正做到造福当地百姓。

3.2加强尼木藏香的宣传力度,鼓励多方参与

利用高校综合优势,在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高校筹划开设非遗特色专业,通过大学系统的培养传承和保护非遗的领域人才。第二,相关部门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专项讨论学习活动,激发传承人的自主性,提高非遗传承人的专业素养,提供藏香制作体验平台,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魅力同时,为培养合适非遗传承人夯实基础。第三,利用线上宣传的广泛性。通过社交软件、软文推广、视频平台、APP应用等多方式进行宣传,达到理想效果[6]。

3.3全面提升尼木藏香的市场竞争力

第一,通过权威认证与公共信息传递的方式,利用好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牌优势,引导藏香企业和散户制作有文化价值和技术标准的产品,高品质的藏香才能在市场中赢得回头客的青睐。第二,组织专家团队对尼木藏香进行专业设计和改造,通过从原料选取运输,制作晾晒,包装销售等不同环节进行指导,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大其附加价值,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进行市场调研,收集消费者对藏香的形状、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的喜好,分析市场的具体情况,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升级,例如用于佛事、家用、礼物等不同需求进行制作。

作者简介

陈姚姚(1999.10.02—)女,汉族,贵州六盘水人,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

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非遗+扶贫”模式研究—以尼木藏香为例(项目编号:S202010694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扶贫非遗SWOT分析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证监会“扶贫”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