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1-12-02许佩珩
许佩珩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为昆虫建个家——基于生物园环境设计制作昆虫旅馆”项目式学习为例,从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项目评价5个环节探究融合课题的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应用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实践路径;环境教育
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优化教学方式,鼓励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同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1]。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知识的直接讲解和反复练习为主,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项目中运用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达成对问题的探索,实现真实而深刻的学习。本文以项目“为昆虫建个家”为例,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以真实的问题作为研究情境,基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的探究实践,最终以产出作品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2]。项目式学习始于问题、导向产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执行特定的科学任务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系统思考,发展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模式,也需具有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3]。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项目式学习应基于课程标准,融入国家课程内容,在明确知识目标的同时重视探究技能目标和思维态度目标。教师通过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项目式学习的每一环节。评价的方式取决于制定的目标,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目标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的实施路径
本项目选择“为昆虫建个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成品产出改善校园生态作为目标,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规律设计制作优化生态现状的昆虫旅馆。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概括为5个环节: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项目评价。
1.教材整合,提炼探究项目
学习项目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基石。学习项目怎么产生?需要教师对学科领域的深度解读并提炼。项目主题既可以由教师整理教材提出,也可以是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发掘的问题。教师要敏感地抓住学生提出的疑问,将生活的思考转化为科学问题,将科学问题回归教材,根据小学科学的知识体系整理成有价值的学习项目。
“为昆虫建个家”起源于五年级学生对校园内昆虫的观察与思考,脱胎于一年级下册《给动物建个家》。基于学生提出的“昆虫”主题在科学教材内寻找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使项目更符合高年段的课标要求和学习需求,将其拓展至“生态”这一概念,最终将《校园里的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等多个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给昆虫建个家”的学习项目。既源于学生兴趣,取材于学生生活,又围绕教材核心知识,指向课程标准。学生对探究的项目既不陌生又充满求知欲,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2.问题导向,解构项目网络
学习项目确立后,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围绕项目主题分析项目涉及的知识、技术、方法。根据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好奇点与思考逻辑,挖掘项目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搭建项目网络。教师对学生讨论的项目网络进行优化,对提出的内容作主次分析,最终生成符合学情、契合主题的项目网络。学生在分析问题、形成网络的过程中调动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发展系统思维,加深对项目的理解。
学生围绕“给昆虫建个家”提出了非常多的发散问题,如:“校园里有什么昆虫?”、“昆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昆虫有什么作用?”、“昆虫类群的处境如何?”等等,每一个都是学生想探知的问题。但在本项目下哪些问题要深入探究,哪些问题超出研究范围,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梳理分析,最终讨论搭建成大家认可的项目网络。
3.学情分析,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网络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的计划,划分项目阶段、项目分工以及完成的时间,保证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如果在课后活动进行,则需充分考虑参与学生的课外时间。由于项目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等因素,制定的项目计划需经过参与全体的充分讨论和认可,提高项目执行的可行性。
在制定计划时考虑到昆虫活跃的夏季同时也是雨季,因此本项目的实地调查特意安排在六月进行并预留3~4周的时长。昆虫的活动还有昼夜性,但学生不方便夜间进校园调查,因此教师负责夜观调查作为数据的补充,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制作昆虫旅馆需要学生收集自然材料,暑期是很好的机会。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从六月开展,跨越七、八月的暑期,在九月进行昆虫旅馆的制作。合理的项目计划符合了项目内容的限制,满足学生的学习时间需求,保证了学习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4.任务驱动,聚焦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环节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阶段,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赋予任务角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角色”,承担“职责”,加强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工协作、讨论交流、反馈改进等活动保障项目实施效果,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给昆虫建个家”的项目活动多、持续时间长,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調查昆虫阶段赋予学生“科研员”的身份,根据任务细分为观察员、记录员、数据员、资料员等。在设计制作昆虫旅馆阶段赋予学生“工程师”身份,根据任务细分为设计师、建造师、材料师等。通过角色代入,学生积极履行任务。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锻炼研究技能,提高解决不同类型科学问题的能力。
5.成果展示,点亮项目评价
项目式学习的终点是产生有意义的产品。通过撰写报告、汇报演讲、实物展示等多种产品展示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除了最终产品,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学生主导的调查结果、资料整理、阶段性汇报演讲等都属于学习成果。及时对项目过程中的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教师评估技能目标和思维目标。
“为昆虫建个家”项目在完成生物园昆虫调查阶段,学生整理结果制作了《学校生物园常见昆虫图册》作为项目的过程性成果,并彩印成宣传小册供全校师生阅读点评。项目的最终产品是学生设计制作的昆虫旅馆,分两个环节展示:展示演讲及投入使用。通过项目小组在班级内展示制作的昆虫旅馆,介绍设计的理念和优缺点,同学们对各个作品进行提问和点评,实现小组自评和同伴评价。昆虫旅馆被安装在生物园里投入使用,每一位造访生物园的师生都能观察到项目产品的使用效果;经一年后,项目小组可以重新调查昆虫旅馆的生态效益,实现项目的开放性评价。
三、成效与反思
项目式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以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做中学”,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学生在“为昆虫建个家”学习项目中构建了昆虫、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生态知识网络,经历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主动探究、合作分享、批判质疑等科学素养得到发展,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与环境结合的项目式学习限制因素多、周期较长,需要教师对学习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在活动过程给予学生准确的引导。项目式学习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课堂教学更有效地融合有待下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2
[2]胡佳怡.从"问题"到"产品":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1[J].基础教育课程,2019,(9):29-34.
[3]滕珺,杜晓燕,刘华蓉. 对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学习"本质与"项目"特质[J].中小学管理,2018(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