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教融合下的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路径
2021-12-02吴浩
吴浩
一、构建针对全体学生的结构化教学体系
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一节足球课”要求,笔者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出针对全体学生的结构化教学,结合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细化教学目标,使每个主题学习单元都有达成学习领域的水平发展目标(表1),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分为运动能力发展单元(大单元,12次课)和运动能力发展比赛单元(小单元,6次课)。
如,水平三《足球传球能力》结构化基础大单元,按运动能力发展分为12次课时进行教学,按每周3节足球课,连续4周进行足球传球能力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动作记忆,12个课时中包括球性练习、脚内侧传接球,还是游戏、加速跑、“课课练”、小场地比赛等教学内容,这些利用不同场景、创设不同难度的游戏和技术实践运用等方式,能促进学生掌握传球技能并形成运用,同时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动力性力量等体能素质,强化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平衡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而让每一名学生系统地体验足球传球技术与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在足球传球能力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二、构建针对有特长的学生青训体系
搭建完备的青训体系是校园中的足球人才通向更高赛场的阶梯,现有的职业俱乐部梯队、青训足球俱乐部以及校园足球的高水平队伍等如何汇聚力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青训的模式、质量和效率(图1)。
1.构建完整的梯队体系,聘请优秀的足球教练
学校共建立U7、U8、U9、U10、U11和U12共6个年龄梯队,总规模达240人的学校训练梯队,其中U7~10有男女各20名队员,U11和U12有男女各15名队员。学校聘请专业青训足球俱乐部的优秀教练员,每周训练5天,每次在16∶30~18∶30共训练2h。学校梯队的建立为U11和U12校队储备了充足的人才,也为职业俱乐部梯队、青训足球俱乐部提供了选材的机会。
2.构建以赛代练的青训体系,广泛参与各种高水平大赛
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校园班级联赛,建立了“普及加提高,重在普及,贵在提高”的以赛代练青训体系。校园足球竞技水平的持续提高离不开完善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特别是需要参加各种高水平比赛。比赛的队员,不是人为挑选的,而是要靠脚下功夫。因此重视班级联赛和校际联赛等以赛代练赛事体系,做大分母抓普及,让全校的师生参与其中,参加的教师和学生越多,校队的选择余地越大,受益也越大,优秀队员也会得到更多参加各种高水平大赛的机会。通过参与比赛,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培养学生团结、宽容、自信的品质,提高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解决問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努力拼博,做到“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健好体”,形成有特长天赋的精英学生青训体系。
3.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共同体
要想打造优秀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以学校为主导,通过学校的管理与实施充分整合资源,与职业俱乐部等青训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管理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共同体。
学生16∶30放学,双职工家长仍在上班,学校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并更好地服务学生,免费为学生提供足球场、引入“星动足球俱乐部”开展教学,将“430课后服务”作为学校办学的延伸与补充。这不仅对于提高学生足球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足球专业教师不足的缺口,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体育教师则作为俱乐部教练员的助教,负责思想教育以及队伍管理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球队的管理能力,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足球专业能力。
学校提出打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目标,利用厚街镇地处大湾区珠三角腹地的优势,争取企业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每年36万元,连续5年的经费支持。企业的支持,解决了学校校园足球日常的训练与比赛,所需球衣、球鞋等方面的经费问题。
三、改进思路
新时代体教融合下的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路径,通过学校的管理与实施,与社会方面的师资、场地、器材等体育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共享资源、共担责任、共建特色、共育人才”的新时代合作共同体,得到了东莞市教育部门、足球协会、青训足球俱乐部以及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此模式也符合东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难点与困惑。在接下来的实施中,将从2个方面改进:一是校园足球整体观念仍需提高,包括各级领导、家长的观念;二是加大区域间中小学校园足球学校的学生升学衔接,切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2017年要求的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畅通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升学通道,小升初对口直升学校,从而有利于学生升学和长期习练习足球。
(注:本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内文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