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研究
2021-12-02张强
张强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现实联系紧密应用范围广泛的学科,且与人文科学、社会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有较强的联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授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这是当今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科学思维;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121
当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的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地理学科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中阶段教学中,在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同时,也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进而能够长期持续性的学习。高中是压力较大的阶段,教师在保证学生高效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科科学思维上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1.学业压力过大,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待加强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强的阶段。因此,学生能够对地理这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也要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将地理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也需要相应的一段时间来对新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复习等。这就导致了教师没有足够的课时安排来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科学思维培养。此外,学生学习地理这一学科大多因为它是高考中的文综科目之一,其实大多学生对地理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也就谈不上在地理学习中培养发展科学性思维能力。
2.填鸭式、題海式教育阻碍科学思维体系的构建
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可能做到完全避免填鸭式教育和题海式教学,且应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方法就是题海战术,这是一种对横扫所有题型的应试策略。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并针对地理这一学科的特点分析,发现教师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空间想象思维、逻辑性思维、区域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等都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缺的几大基本科学思维方式,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单个具体地理题目的解题能力培养,而缺乏对基础科学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培养,在地理教学中这是本末倒置。
3.缺乏地理实践考察,培养过程过于形式化
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应用科学性思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而目前高中地理课程教育中,所缺乏的正是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而现阶段对这种能力也缺乏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往往过于形式化,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培养。更由于在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任务、高中升学压力和学生校外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对学生实践,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学生也缺少场景和引导,因而几乎很少也很难将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此,现阶段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大多仅限于在考试中才能够发挥出来,长此以往,极大程度上地限制了学生在这一学科上的长期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研究
1.创设情景式教学,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针对高中学业压力过大,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待加强这一问题,教师要客观面对这一现实,并给出因人而异的有效解决方式。一方面,要在学习压力巨大的高中阶段先对基础知识学习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设计,做出学习内容的主次区分,并在学习安排中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讲解。在其中穿插情景式教学,给出特定情景引导学生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理解消化,并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再对学生不同小组间的共性问题进行强调,对尚有疑问的问题进行答疑。如此才能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记忆,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达到对学生科学逻辑思维水平的提升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纪录片、制作PPT、微课和短视频等诸多不同的生动形象的教授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愿意去主动了解、学习地理知识,充实自己。这样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课外知识了解都大有裨益。
2.针对学生特点,构建完整科学思维培养体系
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育中的作用十分关键。首先,教师要清楚自身与学生的主客体位置关系,不能按照教案和PPT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照本宣科,这样的地理教学也没有太大的教育意义。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完整科学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当然,这种体系构建不是形式化的,需要教师基于自身的学科专业素质能力,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弱点进行分析汇总,再制定方案进行引导学习。如地理学习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识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地球上的大洲大洋板块、地形地势、地理名称、景观等都可以通过地图形象地呈现出来,而识图能力的培养正是地理学科中一种形象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基于地图上已经呈现的内容,分析地图中未呈现出的内容,并用所学地理知识对其加以联系和运用,从而掌握地理规律,这就是抽象思维的培养。如在观察地图时,学生会看到地球上存在的圈层结构,而看到这些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等,会联想到相应的人类社会群体所居住地区域及不同地域所表现出的不同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物等,用平面模型来构建空间立体化思维进而形成抽象思维,这一过程中达到对抽象思维的培养提升。在学生自行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时,往往会因为课本中的地理知识内容的繁杂、分布零散而不能有体系地学习,此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利用专业素养能力来对课本进行有体系地知识整理,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思维体系,一步一步深入学习,由浅入深才能够循序渐进。
3.开展多元化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思维的过程不能缺少实践的过程。学校每年组织的春游活动便是希望学生在集体出游的过程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在集体活动中交流同学间的感情,提高集体凝聚力,提升交流能力。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在学校多开展与地理相关的学科活动,邀请地理学术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给学生带来与课堂教学教育风格迥异的地理头脑风暴,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眼界。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景区参观旅游,在实践中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地理学习体验并对地理学习有全新的认识。此外,开展多元化的地理特色学科竞赛活动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地理学业素质水平,并在此类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自己不了解的地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团队竞赛中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在高中地理中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1.巩固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科学措施促进学生空间想象思维、逻辑性思维、区域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等思维的发展和识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用良好的心态学习地理知识,并用科学的方式思考地理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此外,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体系下,有助于学生构建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知识体系。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逻辑性思维能力发展
在互联网知识共享时代,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应用多媒体技术,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知识迁移、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这一学科的热情,还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下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应用,将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所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习地理这一学科的过程中,隨着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必然会涉及物理化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其他学科,在学科知识交替学习的过程中,更能够帮助学生的科学性思维的提升。
3.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掘学习潜力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学科活动,一方面可以在实际应用中锻炼学生应用地理学科知识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各种活动中的知识应用和反复训练,必定会使学生在已有的地理学习知识体系内增加额外收获,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自然景观、野外地理实践等课外活动,参加地理学科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掘了学习潜力、开阔视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这个升学压力巨大的阶段,培养学生地理科学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大,需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剖析教材、分析学生,因人而异的提出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完成地理课程任务学习的同时,又保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并且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对学生进行全方面能力培养,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长期持续学习地理及自身未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信班.高中地理PBL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衔接应用——以区域地理为例[J].考试周刊,2018(87):147.
[2]赵学武.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37+46.
[3]胡卫平,罗来解.论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结构[J].学科教育,2001(2):272-30.
(作者单位: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甘肃 武山 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