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1-12-02梁彦成

科技资讯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高效课堂

摘  要: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这4个维度,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在小学科学教学之中,要创设核心素养下的科学高效课堂,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好班级的整体结构,优化教学环节,在微观上下功夫,努力做到高效,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该文通过阐述核心素養下的科学高效课堂内涵,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   实践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c)-0135-03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Classroom of Scientific Practi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under Core Literacy

LIANG Yancheng

(Lintao NO.1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dingxi, gansu province, 730500  China)

Abstract: Core literacy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language ability, thinking quality, cultural character and learning ability.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s a discipline that cultivates students' scientific core literacy. Through practical teaching, students can stimul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ful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master knowledge and deepen their impression of knowledge.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core literacy.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lass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optimize teaching links, work hard at the micro level, and strive to be efficient, so that students' thinking can be tempered, cultivating students' hands-on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scientific literacy.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classroom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high-efficiency classroom in th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ore literacy; Practice; Efficient classroom

1  核心素养下的科学高效课堂

从宏观上来看,一堂高效的课,首先要在课堂之初导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然后运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方式的解决,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来,将科学问题转化为思维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去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留出几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题的结论是什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直到总结出科学实践的现象,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学生才满足了求知欲望。教师在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维护学生的乐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才能够逐渐实现教学目标,打造高效的科学实践课堂。因此,要想创设高效的小学科学实践课堂,应该达到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的培养目标,课堂上既有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又能够使知识点紧密结合,节奏上不紧不慢,就像一首歌,要高低音结合才会有错落有致的感觉,才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微观的细节之处,设计有动有静、快慢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能够动脑筋思考,又能够动手操作,这样能够保证每个活动的质量,从而促使一个高效课堂的生成。

2  在核心素养之下培养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兴趣

2.1 激发学习的动机,体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好奇心停留在趣味性、新奇性的水平上,小学科学教师的任务是促使学生从普通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科学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扩大探索、研究科学现象的范围,让学生通过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探索科学实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共同特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种植两种植物,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一个月以后将植物带到学校中,学生拿出仙人掌、向日葵、芦荟、吊篮等植物,让学生分析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师提问:“仙人掌和向日葵需要浇水的时间相同吗?仙人掌和芦荟的生长需要哪些共同的条件?”在这个时候,教师不作任何解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以举手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给小组得一分,一个月下来,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从教师处领取物质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使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得到发展,如果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就会产生疲劳感。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能够让学生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探索新的科学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和合作,最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时代教育理念,并且更新教学方法,注意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实践,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2 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丰富教学的内容

科学教学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提高对科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沉与浮》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先把木块和石头放进水槽的底部。然后邀请一名学生将清水倒入水槽,将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沉和浮的现象,学生会发现木头浮在了水面上,石头沉入了水中,通过这个动手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想参与实践的欲望,给后面的实践教学开了个好头,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给学生发一些小石头、泡沫、空塑料瓶、粉笔、橡皮等,让学生在小组之中合作进行科学实践,看哪种材料会浮起来,哪种材料会沉下去,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大胆探索实践,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直接给予批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预设多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才能,他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课堂上应该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更多地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对于那些反应更快、集中注意力、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来说,应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能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才能。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自学、亲身体验、自我探索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力量,还应该发挥学生不同的才能,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2.3 突出主体地位,营造教学氛围

要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把自己放在教学的服务者地位,全心全意地把学生作为被服务者,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感悟,更多的是引导、启发和提问,改变传统陈旧、过时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自己表达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喜悦,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能够获取科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例如:在学习《有趣的不倒翁》这一课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矿泉水瓶,有些瓶子里有水,有些瓶子里没有水,让小组长将矿泉水瓶口朝下放,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有些矿泉水瓶放下之后不倒,有些放下之后倒了。教师表扬学生,询问:“这是什么原理呢?”原来瓶子有水的时候瓶口朝下,水就会流到瓶口的位置,这样就导致了瓶子上面轻,下面重,瓶子就站得比较稳,就不会倒。教师引出该节课的课题:“瓶子一推就倒,那么有什么推不倒的东西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不倒翁的秘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动手实践,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形成了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稍作调整,先学会如何制作不倒翁,然后再一起玩,一起学习不倒翁的原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科学实践,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从而形成了上轻下重的教学概念,能够让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更有说服力[3]。再比如:在教授磁铁的性质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磁铁,让学生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磁铁性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成功,并且体验到动手实践的乐趣,这就鼓励了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更愿意去探索科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这种探究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有利于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4]。

2.4 提出有效问题,设计科学实验

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沟通手段,解决问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引出更多的课堂生成性问题,可以产生更多新的可能性,从而能够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看一个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5]。在小學科学动手实验教学之中,应该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的现象,让学生享受科学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想象实验的结论,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总结实验,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化解问题。比如:在进行“谁更容易吸水”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除了这些的材料,还有什么材料能够给用来进行实验?什么决定了材料的吸水性?”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观察之中探索,从实践之中总结,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合理想象,并且亲自总结出原理,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步步深入,为后续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好铺垫[6]。

3  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十分重要,在教学过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展开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更多的科学原理,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这一论述,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学习的动机、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出有效问题等策略对该文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佘端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研究[J].读写算,2019(36):151.

[2] 李真.小学科学课堂中问题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0.

[3] 谢静.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86-187.

[4] 叶婧.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9):192.

[5] 陈金艳.物联网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0.

[6] 王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J].家长,2019(32):85.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策略 的研究》(项目编号:GS[2020]GHB13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彦成(1980—),男,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践高效课堂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