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2021-12-02邱琳
邱琳
摘要:在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依据地理和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学段、分层教学,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到课后评价都要进行合理的分层,构建艺体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体系,因材施教。
关键词:艺术高中;地理;美术;校本教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037
一、“地理+美术”融合课程的必要性
1.国家教委纲要支持校本课程开发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纲要》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近年来,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2.高中地理学科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在学习高中地理课程中和课程后,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虽然地理被人为划分为文科,但自然地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困难;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高中地理除了要学习3本必修和2本选修的内容外,还要学习内容繁多且知识零散的区域知识,学生难以建立知识体系。新高考下的地理试题特别重视能力立意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美术学科特点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五个核心素养能力。学生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覺文化现象和信息。美术学科具有形象性,同时美术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包容,不苛求标准答案,赋予了美术学科多样性的特点,要求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4.美术生学习地理的特点
高中美术生大多数为文科生,地理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结合美术生的专业优势,他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既有劣势也有优势。
(1)优势
①美术生思维活跃
大部分美术生都具有艺术家气质,富有个性、反应快,情商较高,课堂上能紧跟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②美术生空间想象能力强
美术生由于绘画专业特点,所以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更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的知识。
③美术生观察事物更细致
美术生对周边现象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类术生学习美术专业课会有大量的写生活动,包括城市写生、生活写生、人物写生,为了达到更加真实的效果,就要求美术生对所描绘的现象和事物的特征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历年的文综考试地理试卷中经常考查事物的变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美术生的观察力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和理解这些变化,更容易融入高考题的情景设置。
④美术生专注时间较长
由于美术生绘画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关注绘画的对象,他们每堂课的时间基本上就是两个小时。据调查,美术生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间长度比普通学生要高20%,注意力更集中。
(2)劣势
①多数美术生地理学习兴趣不浓厚
经过调查,多数美术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提高,对于学好地理的信心也不足,这就导致部分美术生认为学习地理就是应付了事,就是为了追求地理分数而已。对这些没有学习地理兴趣和内在需要的学生而言,他们就不愿意深挖地理的精髓和趣味性,觉得学习地理是很难的。
②美术生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经过日常与学生交流及调查,大部分美术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少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当遇到难题时,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主动探究;只有少部分学生会制定地理学习计划,绝大多数的美术生都是随大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对于错题,只有很少学生会主动纠错和回顾,或是在教师评卷结束后进行总结。所以美术生学习习惯是不良的。
③美术生地理知识不扎实
在初中阶段,到初二年级末学生就会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之后就会取消地理课程的学习。到了高中阶段,美术生之前所储备的地理知识基本上都被遗忘了,而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例如大气、时间的计算、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分析等等就会涉及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和其他科目的知识。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
④美术生地理学业负担重
美术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美术专业课,这使得其学业加重。一方面,专业成绩的提升需要大量的时间训练,训练时间与专业成绩有明显的正相关。另一方面,即使地理学科已经放弃或者精简了大量的内容,但是时间还是严重不足。在高二地理学时只有纯文化科目的1/3,在高三上学期更是大幅度减少学习时间,甚至于中断文化学习进行专业集训学习,到1月初才开始正式进入全天文化集训,地理学业负担重。
⑤美术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思考地理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答题思维,全面而系统的答题。但不少美术生思考问题总是太片面,不能具有条理性地进行分析,这也是因为其感性思维所导致的。
二、“地理+美术”融合课程的校本教研策略
在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依据地理和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学段、分层教学,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到课后评价都要进行合理的分层,构建艺体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体系,因材施教。
1.整体规划:高中三年统筹规划明目标,校本施教促成长
高中三年制定整体规划,分学段实施利于精准施策。课程实施以研究为起点,培训、赛课为中介,学历案为落脚点,对课程融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一切从校情出发,从生情出发,从学情出发,遵照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边开发、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制订整体规划,并采取分段和层层推进的落实策略分步实施。
高一以“地理空间思维与美术表现”“地理空间思维与美术素描”为主题开展课程融合活动;高二以“区域特征与色彩表达关系”“区域特征与美术写生”为主题开展课程融合活动;高三以“美术图中的协调观”为主题开展课程融合活动。
2.课程资源开发策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发
“地理+美术”融合课程构建是基于主要针对地理与美术课程存在割裂和对立问题,找准核心素养契合点,将地理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完善课程内容,变革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文化。融合课程以探究式学习和情境式学习为实施路径,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扩充学科课程体系,试图消解学科与学科、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分离状态。拉近学科之间、学科与学习者、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融合将会更广更深,更有意义和价值。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将地理和美术学科有共性的核心素养进行融合,构建融合课程的一般路径。经过对比与探索发现,“地理+美术”素养融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匹配:区域认知与图像识读;综合思维与美术表现、文化理解;人地协调与审美判断;地理实践力与创意实践。
3.课程融合实施流程:基于“探究式”“情境式”学习,关注契合点,规范教学流程。
融合是指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主题相关知识进行创造性连接,从而形成对该知识的多维度重构。经过实践探索出“地理+美术”课程融合实施的两条路径:“探究式”融合学习和“情境式”融合学习。无论是哪一种融合路径,都必须关注学科素养的契合点。借助契合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地理和美术教师集体备课,相互提升。围绕相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将同一素材的挖掘的面更广,层次更深。
(1)“探究式”融合学习
此类融合课程遵循由表象到追因的教学流程: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像相关地理、美术信息→调动相关地理知识、感受图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图像中显著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2)“情境式”融合学习
此类融合课程除了遵循“探究式”融合学习的教学流程外,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融情其中,推断图像在大尺度区域的位置,融入情感整体构思。
三、“地理+美术”融合课程构建的困難
从融合对象看:地理学科和美术学科的融合,对象不只学生,也包括教师。地理教师如果没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美术学科,融合课程的开设很可能浮于表面。从课程体系构建看:对地理和美术学科融合的思考虽建立起一个框架,但对应的专题还需要案例支撑,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需要整个学校的教研组集体教研开发,不断修改和完善,这对于学校地理教师和美术教师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水平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阎为国,郑娟,倪俊.改进教学模式应对新课程改革——浅析互动与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J].地理教育,2019(4).
[2]张小梅,沈腾飞.新课程理念下两种教学设计的比较——以“澳大利亚”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
[3]张陈燕,李自华.动静相协形悦相宜——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板书的功能和魅力[J].高考,2020(7).
[4]张蕾,陈晓.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跨学科融合学习初探——以“长泾老街弄堂”为例[J].地理教学,2019(14).
[5]张蕾,石培军.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跨学科融合学习方案制订——以“常熟尚湖研学旅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5).
[6]刘艳红,刘梓煜,袁俊.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特区经济,2020(9).
【本文是川教函〔2018〕495号“特色高中‘文化+艺体融合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为例”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四川 成都 6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