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措施

2021-12-02刘思军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刘思军

(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公司,云南 昆明 650041)

就岩土工程本身而言,其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求对地质进行全方位勘察,尤其是在当地基础地质状况方面,更应加强探测力度,以此乃可保证后续岩土施工方式的灵活性[1]。同时,岩土地质勘察中的外在影响因素也不可忽视,如:勘察制度、地质勘察设备、人为操作技术或其他各项技术要素等等。因此,在岩土施工的全过程中,地质勘察技术必须贯穿始终,且还应不断强化完善,促进现有岩土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情况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目的是要运用地质原理,应用科学有效的勘察方法,使用先进的仪器及勘测设备,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施工项目的场地进行综合考察、分析、探究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地质条件、施工建设对所在地以及周围自然地质环境可能形成的影响或危害,并对勘查结果和相关技术参数进行评价和设计。以便对工程基础进行设计工作,以及为施工工作提供有利的数据材料和技术指导。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为了进行项目施工现场地质状况的分析掌握,以便后其工程设计施工的参考。而从地质勘察方面来看,其勘察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安全与质量。从相关的岩土工程实践中发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通常会经过选址、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过程,由此可见,地质勘察技术在整个过程中均属于重心和关键,利于勘察过程的技术支持,且能有效反映出施工场所的水文条件、地形条件、岩土性质等,对整体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有着重要保障[2]。

岩土工程勘察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岩土工程勘察效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开展、工程的施工安全及造价。基于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文章总结岩土工程勘察中所用的相关技术,为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采取一些措施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2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2.1 地质勘察测绘技术

地质勘察测绘技术在岩土工程中主要用于岩石变化状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方面的测绘。通过此项技术能够对岩土工程周边的滑坡、坍塌、土洞等现象进行有效掌握,同时也能将这些情况准确的反映至图纸中。此外,此项技术还应分析出岩土工程当地的气候、环境、建筑等因素对其项目的影响,且在判定岩石物理性质和地层关系方面也有着一定作用。

2.2 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主要是为了方便岩土基本资料的掌握,但此项钻探技术有着较高的标准要求,具体工作时也需掌握相应的技巧方法。 ①利用选择性。在各异的地质下,应以不同的钻探技术开展基本资料的采集工作。通常以工程地中岩土层与水的共存状态和具体工程钻探深度要求为基准进行钻探方法的选择。②控制钻探深度。测量岩土层分层深度时,必须保持误差低于5厘米。因此具体钻探时,则应对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予以准确控制。③保证取芯率。由于岩土性质存在差异,因而取芯率也应严密管控。通常来说,取芯率会因岩石、岩土完整性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必须在有效查看岩土后再进行取芯率的确定[3]。④记录数据。钻探岩石时,必须准确填写钻进的回次,其记录的资料数据则可为钻探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2.3 取样、试验技术

取样与试验技术属于岩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质勘察时,应依照工程地基的实情采集岩土样本,一般而言,取样位置通常在中风化和微风化岩上部,其原因主要在于岩土过渡往往在风化带上,而风化带则具有典型的岩土性质特点。当样本采集工作完成后,还必须进行样本的密封,以免水分流失,同时,不同样品也应分类存放。

试验技术多指原位试验,此技术主要以样本自身性质不变为基础,以相关的技术操作进行样本指标的测量。通过原位试验,能够对岩土设计参数准确掌握,在整体的岩土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原位试验的方法尚多,具体使用时还应与工程场地岩土特征和实验的具体需求相结合。

3 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措施

3.1 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进行相关勘察人员的选择时,必须设置高门槛、高要求,并开展专业考核项目,当工作人员专业性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地质勘察资格[4]。人员选聘时,严禁放水、敷衍等现象发生,确保整体团队的专业能力素养,为后续岩土工程的开展提供质量基础保证。与此同时,勘察单位也应创设工作人员的学习晋升机会,定期派遣勘察人员外出交流学习,或定期举办技术提升培训活动,促进工作人员间的紧密联系,推动其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5]。此外,勘察工作者的工作环境通常都较为艰苦,需要亲身深入至施工现场探查,因此,相关的勘察单位还应为其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和饮食住宿条件,必要时还可设置奖惩制度,激发勘察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勘察质量的提升。

3.2 完善地质勘察管理制度

就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来说,工作自身便有着强烈的系统性、综合性。具体勘察时会包揽诸多的内容,如施工地的土壤水文、地质地貌、环境状况等。追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只有确保了勘察的全面性,勘察结果才可准确无误,后期的工程建设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具体的地质勘察实践时,相关的勘察工作者一定要与实际的勘察现场状况相结合,按指定的勘察任务,展开目标、流程等工作的安排分工,保证各个勘察者岗位职责的明确,从而促进勘察工作能够按标准流程进行,使工作更为规范、有序[6]。与此同时,相关的工程单位也应不断完善相关的制订规定,保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理有据,发挥出制度在地质勘察中的作用,约束相关人员的不良行为,起到监督、指导的效果,促进勘察质量稳步提升。

3.3 完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岩土工程项目施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勘察报告可以详细记录勘察工作相关数据,同时也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如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存在误差,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巨大影响[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着重突出水文地质相关数据。地下岩土层内地下水赋存情况是需要进行重点勘察研究,由于岩体特性与地下水的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岩土层内的地下水赋存状态。地下水会对岩土工程施工项目形成作用力。重点关注的是,在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未体现地层的水文情况,有的虽然对水文情况进行划分,但出现了误判。总结根本原因是受季节的影响水文地质结构的中上层出现滞水状况,进行验槽作业时出现了开挖无水的问题,所以出现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实际勘察不符的现象。

基于此,相关项目监督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分析岩土工程相关联的水文地质项目,有效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以及建筑结构的作用力,整合水环境变化对工程 特性的影响,从而提高水文地质资料的参考价值,实现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要对重要工程项目以及特殊化要求的工程勘察体系予以监督和管理,有效落实水文地质勘察项目,整合支护以及降水操作,完善工程设计结构中相关参数 的稳定性,尤其是补充地下水,维护径流和排泄条件。

3.4 勘察场地进行分类划分

在场地类别处理工作体系中,场地条件设计反应谱十分关键,若是不能采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和抗震构造措施,就会出现土层动力放大或者是滤波特性受损的问题。另外,按照工程项目地质特点覆盖层厚度进行分析,要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相关规定,利用前者进行土层或者是基岩分析,后者进行基岩面分析。两种测定方法的混淆也会对场地类别划分效果和基本数据整合体系造成严重的制约,甚至会对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产生影响。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所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适合勘察工作的流程及运行标准。严格把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体系,以达到标准化的勘察目标。第一步是在岩土工程勘察基岩面大于规定标准的基准面时,将岩土层以上的硬质层剪切波速提升至500m/s以上。从根源上解决施工场地覆厚增大情况,提高岩土工程施工场地类别整合效率。

3.5 提升地质勘察技术

勘察质量会受勘察技术的影响,因而相关的地质勘察单位还应及时对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掌握,及时明确最新的勘察技术,确保勘察市场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保证勘察单位长远、可持续发展。对此,相关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则更应强化日常工作的设备、仪器、技术等的反思研讨,可与目前设备的运行状况相结合,对于不合时宜、效率低下的老旧设备予以更换,并及时引入高效、先进勘察设备。同时,仪器设备引进后,还应注重对其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常规工作时,勘察人员必须定期检查仪器状况,确保设备处于平稳运行状态,减少勘察时因仪器运行故障而耽误影响结果质量[8]。此外,当新的勘察仪器设备引进后,还必须对其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解掌握,统一安排勘察人员接受专业的使用培训和指导, 保证勘察技术的正确合理使用,减少自身的使用问题出现。最后,勘察单位还应在勘察市场技术需求的改变下,综合分析工程场地的地质、土壤、水文特征,选择科学的勘察技术,使整体的勘察质量得以提升。

3.6 质量控制

岩土工程中,勘察结果属于一项关键的内容,将对整体项目的效益起到直接影响。因此,勘察结果的保证工作也至关重要。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应尽量降低其他因素的影响,将目前成果质量的策略进行优化和改善,并不断发挥勘察工作本身的作用。具体勘察工作时,若有关内容未达标准或超标、减标,则还应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重新规划工程,借助各种参考数据资料全面考量,找寻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并设置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 结语

综上所言,为确保岩土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地质勘察工作则必须强化。需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进行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确保工程的质量保障和经济效益,迎合当下生产生活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探讨
子午工程
工程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