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育培训数字化转型新思路
——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培训数字化转型实证研究

2021-12-02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林晓临陈志城方启宇

农银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福建智能化

■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 林晓临 陈志城 方启宇

面向“十四五”,党和国家把“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数字化转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二十多年来“数字福建”建设引领着各行各业深度地改变其常态,其中教育培训也正迎来一轮颠覆式的变革与重塑。福建农行近年来与时俱进,主动作为,着力推进教育培训线上化、智能化及平台化,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推进培训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

(一)践行高层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和纲要》),用一整个篇幅(第五篇),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进行了系统擘画;农总行实施构建数字化农行战略引领全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互联网化、数据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思路,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深度融合。同时,制定了农银大学院校智能化建设方案,明确教育培训数字化思路框架。

(二)顺应培训生态变迁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原住民”(90后)等为主体的新生代学员群体的需求变迁,学员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等,都加速暴露传统企业员工培训生态的短板,如单调的培训环境、乏味的培训方式、封闭的学习资源及刻板的学习模式等。而通过数字化转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改造现有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梳理院校管理流程,创建新时代员工培训新生态,可以增强企业大学院校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内务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培训组织管理效率,提升学员学习体验,强化服务核心业务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产学一体、全员共享、学而无涯。

(三)巩固疫防培训模式创新成果的需要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确保疫情防控、教育培训“两手抓、两不误”,教育培训行业都加速了培训数字化转型。农业银行转型成效明显,全年培训90万人次,完成计划的132%,其中线上培训67万人次,占比达74%,这得益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全行线上培训大规模铺开,培训与数字化手段深度结合,建成了包括网络学院(内网教学)、云课堂(外网直播)、e课堂(微课)、博学堂(听书听课),畅通内外网、贯通电脑手机端的全渠道线上培训体系。得益于农银大学各院校智能化稳步推进,“智慧教室”、“智能演播中心”、特色“会训服务平台”(如农银大学福建分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上系列数字化转型新探索、新突破,经过实战检验,得到了全行上下的广泛认同和深度应用,为全行培训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作出了示范,值得传承。

二、农行福建分行培训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近年来,农行福建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农总行教育培训方案的要求,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创新引领,持续深化“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培训线上化、智能化及平台化,培训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管理“线上化”,优体验

首先是“一卡通,通校园”。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方案》有关“实现学员管理自助化”的要求,陆续实现校门出入门禁、学员宿舍房卡、员工餐卡等主要场景的“一卡通”功能,后续还将在学员餐厅、图书室、健身房、游泳池等系列场景陆续加载“一卡通”功能,努力实现“一卡通,通校园”建设目标。其次是“网络化,促转型”。学校贯彻落实《方案》有关“完善网络配备”的要求,在此前对学员宿舍楼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2020年又完成了教学楼、服务总台及办公楼等的互联网WIFI无线网络代建及扩容,初步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至此,学校同时具备了对内办公网络和对外无线互联网(WIFI)使用功能,这为各类信息系统的架设和联通打好了基础,为参训学员提供了完备的网络服务,方便了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再次是“扫码化,美环境”。学校开展扫码识树识花,为校园花草量身定制“二维码”身份牌,打造校园人文环境。

(二)教学“智能化”,提质效

学校贯彻落实《方案》有关“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注重会训服务管理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培训模式方面,推广使用“同步教学管理系统”,引入录播、直播系统,对一些培训项目试行网络办班、线上培训,实现远程化、智能化和无纸化,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教学管理方面,积极推广“交互式教学设备”和“问卷星”扫码评估方式,引入多媒体教学,提升现场培训互动效果和师资测评的针对性。

(三)服务“平台化”,更智慧

学校贯彻落实《方案》有关“实现内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注重创新会训服务手段,全力打造“会训服务平台”(简称“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学校所有会训项目的线上动态过程管理。“服务平台”由内外两种环境构成,外环境依托农行掌银系统,主要实现会训考勤管理、师资测评、任务发布、积分管理、入住管理等的应用“移动化”,当前先在掌上银行“本地优惠”的“农情闽e惠”专区新增“农银大学福建分校”子模块,后续将根据应用场景归属进一步优化调整;内环境依托“农银大学福建分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综合系统”),当前该系统的三大模块的系列主体功能均已上线应用,其中“会训管理”模块已实现会议项目查询及统计、培训项目查询及统计、学员管理、师资管理、考勤管理、师资测评、任务发布、积分管理及报表统计等功能;“实物管理”模块已实现资产实物信息维护、实物调拨与报修管理及实物报表展示等功能;“房务管理”模块已实现入住管理、日常清洁、报修登记及房间预分配等功能。

“服务平台”细分了应用主体和场景,用户可通过手机、IPAD、PC终端机或笔记本电脑等渠道便捷、顺畅接入该平台,实现会训管理及资源建设“线上化、无纸化、智能化”目标。通过“服务平台”,会训主办方可生成、导出近三年会训项目总体或详细报告,据此分析项目执行情况、授课师资质量,便于后续扬长避短,改进管理,提升质效。同时依托该平台,可查询、下载系统上线以来维护过的全部内、外部师资的“内训师类型、累计课时、平均满意度及累计课程”等各类信息,为各级行内训师认证、年度考核、等级认定及专栏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可以说,基于以上这些“服务平台”功能,农行福建分行已基本上达成了《方案》提出的“打造全行性(培训)资源管理应用共享平台”和“建设智能自动化的院校服务管理体系”两大目标,初步实现了自助化学员管理、信息化内务管理、共享化资源管理等功能,提高了学校教育培训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福建分行各业务部门、辖属各级行提供了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学员管理、服务保障、授课体验,增强了服务业务发展的能力。

三、农行福建分行培训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以上农行福建分行培训数字化转型的多年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揭示了以下几点有益经验。

(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是培训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的前提

无论是最新的《规划和纲要》,还是农行自身的《思路》和《方案》,农行福建分行都予以高度重视,始终扎实贯彻落实党的有关“加快数字化发展”的精神要求及农业银行服务国家战略新要求,始终强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教育培训深度融合,全力提升学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切实加强互联共享,优化各类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学习体验和服务业务发展能力。

(二)服从安排循序渐进是培训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的保障

当前,农银大学最主要的数字化转型政策依据是以《方案》为基础的系列文件规定,它们为我们擘画了建设思路,确立了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明确了实现路径,规范了建设与转型过程中各相关当事方的职责分工及组织管理要求等。农行福建分行严格以这些政策规范为遵循,紧扣所在行发展战略和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根据学校特色功能建设需要进行细化设计,对标对表,循序渐进,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这是该校培训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三)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是培训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的关键

农行福建分行长期强化“互联网+培训”思维,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员全系统共享开放、线上线下一体化办学”的特色。学校很早就在“教育培训部”的基础上,专门组建“网络培训部”,抽调科技精英与优秀师资联合组建“数字化转型”工作组,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共同编制《会训服务平台功能需求说明书》等,向所在行科技部门提出数字化转型科技支撑需求,并依托学校食宿、场地、网络、环境等优势条件,吸引所在行科技部门组建以新入行员工(科技类)为骨干的联合项目开发小组,进驻学校,实地体验培训数字化转型需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与学校“数字化转型”团队联合攻关,共同突破“会训服务平台”等培训数字化转型核心项目,同时也锻炼了参与项目开发的新员工队伍,实现了“双赢”。农银大学福建分校创新数字化转型思路,创造条件寻求科技支撑,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培训渠道、组织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推动学校智能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是该校培训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的关键。

四、持续深化培训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以上多维探索与实践,虽然助力农行福建分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培训数字化转型新路,但仍然存在问题或困难,这也是诸多企业大学院校面临的共同困扰,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强化资源投入

为顺应培训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与之相配套,需尽快打造“智慧教室”,重构校园5G网络,持续拓展“智慧校园”建设,这都需要加大相应的财务资源投入。这方面,农行武汉培训学院已先行一步,值得借鉴、复制。

(二)强化渠道拓展

通常情况下,诸如“会训服务平台”等院校“特色子系统”的应用主体都是内部员工,其移动应用依托农行掌银系统接入,而掌银系统主要用于对客服务。为顺应“数字化转型,移动化先行”大趋势,须为“特色子系统”搭建或开放新的移动端接入渠道。建议在全新的农行移动办公平台“天枢”App上开放接入口,让各一级分行及各培训院校基于此平台打造“特色子系统”,不断充实优化员工用户移动应用体验。

(三)强化运维保障

当前,各级行有限的科技力量,重点都在支持和保障生产经营端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未来,无论是升级“会训服务平台”等院校特色子系统的功能,还是基于它们升级打造微信(App)端,以及建设“智慧教室”并配套专属数据库等新项目,培训数字化转型等都需要强化科技力量的人员投入及运维保障。农行福建分行前面总结的“集中联合攻坚”保障模式,值得借鉴。

无科技,不金融!后续农行福建分行将持续依托金融科技力量,持续深化智慧校园的“软性”建设,推动培训数字化转型成效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福建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那个梦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福建艺术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