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视域下初中英语论述文的读写教学探讨*
——以“Maybe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的教学为例

2021-12-02□刘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体裁论据论点

□刘 彬

(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浙江温州325011)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1]17。这也适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编者根据单元主题选用了不同类型的语篇,以凸显语篇功能。故事类、论述类、纪事类、报告类和各类应用文是初中英语教材中出现较多的语篇类型。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语篇结构、文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语篇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契合体裁特征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理解语篇的内涵、体裁、结构与功能等。但当前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能,教师常采用“理解大意—分段理解—学习语言—复述语篇”的常规阅读教学方式教学论述文,未能把握论述文的语篇特点、内容与形式。如何基于语篇分析设计读写教学活动?本文将结合语篇分析理论,探讨如何在论述文读写教学中融入语篇体裁、结构与功能等元素,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益,并使之助力于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语篇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

语篇分析是语言教学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语篇分析进行了研究。韩礼德将语篇体裁归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哈桑基于韩礼德的理论和观点,提出了语篇体裁结构潜势概念。他认为,语篇体裁是由意义衔接的,体现文化语境,相同语境下的语篇体裁可能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语篇体裁体现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功能,从而导致语篇的结构和语言风格的不同。

韩宝成、魏兴基于整体外语教学观对论述类语篇教学进行了探讨,他们指出:论述类语篇以对某一问题或观点进行评价为主要目的,通过说理或举例的方式说服读者接受某一观点,或确立某一立场;它旨在对某一中心观点进行说理论证,以说服受众接受某种观念或行动。语篇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陈述与论点相关的背景知识;围绕论点展开论证,包括支持论点的理由以及对这些理由做基于证据的阐述;强调或重申论点。人们运用论述文构建语篇时一般同时建构了三种意义:概念意义(话题和观点阐述)、人际意义(交际关系)和语篇意义(组织方式)。教学这类语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意义理解、意义协商和意义表达活动,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论述语言运用活动,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论述类语篇知识,提高其论证和思辨能力。

基于语篇分析的相关内容,教师对论述文的分析应包含语篇内容、语篇结构和写作意图,应准确把握论述文的论点、论据、结构、意义以及语篇采用的语言资源及其特点等,应从语篇体裁的视角设计读写教学。

三、语篇分析视域下论述文读写教学课例展示与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读写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语篇分析理论和论述文体裁特点解读语篇,设计学习活动,以引领学生读懂、读透语篇,提炼写作框架,提升对同类体裁语篇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深度学习。

(一)语篇分析视域下的文本解读

(1)语 篇 的内容 与 论点。“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论述世界各地学生课余繁忙的学习现象与压力:中国学生的周末学习情况,一个典型美国家庭母亲接送子女学习的日常,另一个典型美国家庭母亲的评述与观点,以及医生对此现象的评价与建议。语篇内容揭示了作者的论点:You should learntorelax。

(2)语篇的论据与结构。语篇由“作者提出观点—一个典型案例佐证观点—一个典型评述表达观点—专家分析进一步支持观点”的结构组成,体现了论述文的体裁特征和篇章结构。首先,作者描述中国小孩的现状:周末比平时更忙碌,因为有很多“兴趣班”“辅导班”。接着用一句“However,thisdoesn’t only happen in China”过渡到下文,并用一个典型美国家庭的现状和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母亲的观点来佐证观点。最后,作者引用了医生权威评论,从专家的专业角度佐证观点。

(3)语篇隐含意义与对读者的影响。通过不同身份人物对观点的现象描述与评论,作者让读者清晰地理解自己想要传达的观点,同时引发读者对观点产生共鸣,并希望读者能有所行动,共同改善或改变该现象,让孩子和家长真正得到减压、放松。

(二)语篇分析视域下的目标设定

在本节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读懂语篇,梳理出作者的观点和引用的论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即理解语篇内容、论点与隐含意义。

(2)分析论述文的写作框架、写作特征、语言特点等,总结论述文写作的关键要素,即掌握论述文的体裁结构与写作特点。

(3)联系自身、同伴的学习经历、学习感受和家长、社会对此现象的关注程度和态度,发表个人见解,形成个人观点。

(4)关注生活中的同类现象,运用论述文写作框架书写表述自己观点的文章,即运用体裁分析于写作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三)语篇分析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1.谈论话题,激发思辨,感知论点与体裁

简短的师生问候之后,教师出示一张沙滩、躺椅图,学生即刻联想到“relax”一词。教师逐步引导,与学生谈论relax的含义、学生日常relax的方式、人们需要relax的原因以及身边最需要relax的人群。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Who needsto relax?Why?”基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明确这节课的写作任务:用4~5段文字进行论述。同时,教师以问题“How to state your opinion?How to prove your opinion?”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其写论述文的兴趣。

【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在特定文化中发展演变的,运用语言建构意义的过程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语境,即社会语境。这一环节,教师从内容、结构两个视角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感知话题与语篇类型。一是紧扣“relax”这一中心词,从what、how、who、why四个角度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思辨,表达观点,也为引入话题“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做好铺垫。二是用“How to state your opinion?”“How to prove your opinion?”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语篇的整体架构,感知语篇的体裁,形成阅读与写作期待。

2.阅读语篇,分析观点与论据,理解内容与结构

引入话题后,教师以问题链为引,设计阅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提供的论据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并从语篇体裁的角度理解论述文的观点、内容与结构,从语篇功能的角度理解论述文的含义与写作意图。教学活动如下:

Activity 1:Read and match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段落的首句,提问:“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学生画出每段首句,快速获取段落大意,完成配对活动(见图1)。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明白段落首句的重要性,也初步感知了语篇结构:描述问题、典型案例、典型观点、专家观点。

图1

Activity 2:Read and answer

了解课文大意和框架后,教师聚焦语篇的第一、二段,提问:“Why are Chinese children sometimes busier on weekends than weekdays?”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关键句,并在该语段中寻找相关论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段中的“Chinese”和第二段中的“American”,提 问:“How does the writer link these two paragraphs?”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到过渡句“However,this doesn’t only happen in China”,感知段落之间的衔接,教师顺势输入“Linking sentence”的概念。然后,教师通过问题“Why are the Taylors a typical example?”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获取相关信息并检测其阅读理解和对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ctivity 3:Read and fill in theblank

分析了典型论据之后,师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四段落的观点表达。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 are Linda Miller’s and the doctors’opinions?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ir opinions?”学生认真阅读并填写如下表格(表1):

表1

通过内容的梳理、论据的比较,学生分析出第三段观点的典型性以及第四段观点的专业性。第三段中的母亲,与第二段中的母亲一样,同样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却对教育压力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第四段中,医生的专业化建议提升了观点的说服力和可接受性。

Activity 4:Read and think

师生一起回顾四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谋篇布局——the common problem、a typical example、a mother’s opinion、the doctors’opinion,但却找不到作者的观点。这时,有学生关注到了标题,引发了讨论:标题中的“you”到底指代哪个群体?教师提醒学生联系热身环节中得到的对“relax”的定义,结合文本信息、论据进行深度思考,学生给出了“Parents”“the society”“the education system”等观点。

【分析】这一环节是学生深入理解语篇的重要环节。教师立足论述文体裁特征和写作关键要素,设计阅读理解活动,将语篇内容理解与语篇体裁结构分析有机融为一体。通过谈论话题引出观点、快速阅读感知结构、细读语篇理解论据、归纳分析语篇结构、理解作者观点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论述文的论点表述与篇章架构方式,理解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使学生不仅读懂语篇、理解作者的观点,而且感知论述文的体裁特征、结构架构、论据特点等。

3.剖析语篇架构,掌握论述文的结构特征与写作要求

完成语篇理解后,教师用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论述文的篇章架构,明确各段落的内容与论点的关系等,同时也明确论述文的写作要求:题目应明确阐述作者观点;内容需涵盖事实、支持性细节、典型案例、典型人物、专业人员的观点和评论等;需有起衔接作用的过渡句等。

【分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避免单纯地讲授语篇知识[1]29。这一环节是在学生理解语篇内容、了解论述文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分析方式进一步明晰语篇的体裁特征、篇章结构和写作要求,既帮助学生提高同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又为下一环节的读后续写活动做好铺垫。

4.读写结合,迁移创新,表达个性化观点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与感受、家长与社会对此现象的评价,发表个人对“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的见解,并在小组内分享个人观点。

教师通过提问“Who else needs to relax?”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社会现象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围绕“Maybe_______should learn to relax!”发表观点。有学生说:“Maybe Phubbers should learn to relax!”……观点确定后,学生根据阅读文本的框架与写作特点,构建段落、选择论据、安排佐证观点等。完成写作后,学生互换作品,根据评价内容对同学的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以“Maybe____should learn to relax!”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观点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框架与语言结构,并学会将观点表达的策略迁移到真实生活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审辨性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从学生的观点表达和写作文本可以看出,通过学习,他们能从一个问题的解决迁移到一类问题的解决,能从分析一个语篇的结构迁移到分析一类语篇的结构,体现了语篇分析视域下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的作用。

四、语篇分析视域下论述文读写教学的启发

在这节课中,教师立足语篇分析理论,紧扣论述文的体裁特征,从论点与论据、结构与语言、隐含意义与对读者影响等角度设计阅读理解与观点表达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观点表达、个性写作等能力,给我们如何开展语篇分析视域下的论述文读写教学以启示。

(一)关注论述文中的观点表达,通过主题探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论述文旨在对某一中心观点进行说理论证,以说服读者接受某种观点或行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与身心特点,将观点接受的过程视为主题探讨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观点的提出、观点的理解与分析、观点的明确等系列活动中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并在理解、内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论“Who needs to relax?”和“How to relax?”中引出观点、初步感知主题,在阅读文本的细致学习中理解与分析作者的观点,在谈论“Maybe____should learn to relax!”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其实这就让学生经历了对relax主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主题探讨中真正促进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同时,教师帮助学生架起社会生活与语篇学习的桥梁,自然表明了语篇的社会语境。

(二)关注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通过理解和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论述文有严谨的逻辑结构,特别是论点与论据之间要有对应关系。在论述文中,作者除清晰地表述论点外,还会使用充足的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些论据应具有说服力和可接受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论点、论据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如:What’s the fact?What 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What’sthetypical example?What’s the typical opinion?What’s the professional opinion?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量表(如表2)引导学生评析论述文的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让学生在评析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表2

(三)关注论述文中的纲要式结构,通过分析活动提高学生的解构、重构能力

论述文有特定的体裁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篇章结构出发,设计问题或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剖析论述文本纲要式结构,理解语篇是如何逐步实现论说目的的,从而帮助学生模仿语篇结构重构类似的语篇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通过图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篇章结构,使结构可视化。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段落与语篇内容一一对应(如图2)。这样的图表既能帮助学生分析、解构语篇,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模仿重构新语篇,加深学生对语篇结构的认知。

图2

(四)关注论述文中的隐含意义,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意义表达能力

基于语篇分析的读写教学,不仅关注阅读理解与语言学习,而且注重将阅读过程与意义探究、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等有机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同类体裁语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能力能有效迁移到同类体裁语篇的学习与写作中。这就需要教师关注语篇的隐含意义与对读者的影响,明确语篇的写作目的、作者态度和创作意图等,组织较深层次的主题讨论和扩展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主题新的认知和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我和实际生活,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理性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推动知行合一[3]。如在上述案例中,在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和意图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o else needs to relax?”,引导学生模仿阅读文本的写作方法,创作自己的作品,这就是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对所学语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升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此外,观点表达类写作活动还有助于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思维训练、语言操练,有助于学生认识到“Everybody can be a writer”,也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体验、生命体验,提升综合素养,从而凸显学科的育人功能。

五、结语

杜威说:“如果我们沿用过去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开展初中英语论述文读写教学,其实就是摈弃原有的只关注语言理解和词句、语法学习等知识层面的教学,转向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养等培养的能力立意、素养本位的教学。它倡导教师多层次、多角度研读语篇,从语篇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主题意义、功能价值等角度切入,设计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刻领会语篇是如何构成的、主题是如何生成的。正如莫杰指出的:“在学科领域中,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生产的历程,其重要性大于知识本身。”语篇分析视域下的读写教学,有助于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裁论据论点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