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成期鸡群均匀度控制方案

2021-12-02徐志国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蛋率均匀度胫骨

徐志国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674300)

在育成期每周定时对鸡群进行称重,计算出平均体重和均匀度,有利于正确判断鸡群生长发育和均匀度控制是否合理。所以,管理者必须重视每周的称重工作,安排专门人员、使用固定秤、定时、定点、定量来进行逐只称取鸡只体重,这样有利于保证称重的准确性,减少称重误差,帮助管理者充分掌握鸡群生长发育情况。

1 每周定时称重

建议在每周的同一天对鸡群进行空腹称重,这样可以减少称重给鸡群带来的应激。如果鸡群刚采食完就进行称重,容易引起嗉囊食物倒流或鸡只受到损伤。所以,最好在鸡群采食完饲料6h 后再进行称重,对鸡群产生的危害较小,这也是选择定时称重的主要原因[1]。

根据鸡群饲养数量选择5%~10%的鸡只称取体重,这样才能代表全群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如果饲养数量较少,最少选择50~100 只来称重。在称重选择鸡只的同时,还需要按照比例来定位,将某行某列的一组鸡只来称取体重,并做好记号,以后每周都是称取这些鸡只的体重,更加充分地了解鸡群生长发育情况和体重增长趋势。

称重结束后做好称重记录,计算出鸡群平均体重,并与该品种的标准体重做对比,帮助管理者正确调整饲料数量,促使每只鸡体重均保证在合理范围内,进而提高鸡群均匀度。

2 定期检测胫骨长度

随着养鸡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不仅重视鸡群在育成期的体重增长,而且还时刻关注鸡群胫骨长度的发育,因为称取体重可以评估鸡群体重均匀度,检测胫长可以评估鸡群体型均匀度,只有这两项都能达到标准,才可以说明鸡群生长发育良好,能保证整个鸡群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发育一致,致使鸡群同时开产和达到较高的产蛋高峰[2]。

在对鸡群进行逐只称重期间,还需要对鸡只胫骨长度进行测量,算出平均胫长,再与该品种标准胫长做对比,评估鸡群骨骼发育是否达到标准。鸡只胫骨长度是指从鸡只脚垫到膝关节之间的距离。规模化养鸡场均使用游标卡尺来检测鸡只胫骨长度,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和快捷,进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合理分群

鸡舍内的环境条件存在一定差异,通常笼养情况下,上层笼内的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和通风良好,鸡群生长的更好。而下层笼内光线较暗、温度较低、空气相对污浊,明显抑制鸡群生长发育。

根据鸡群称重情况和胫骨长度可以更好地了解鸡群体质和体重情况,汇总信息后及时调整鸡群,根据鸡群体重大小合理安排,做到分群饲喂和管理。如把个体弱小的鸡只放置在上层笼内饲养,并适当减少饲养密度,促使个体较小鸡只更好生长,尽快赶上标准体重。同时将个体较大鸡只放置下层笼内饲养,控制个体超大的鸡只饲料增加幅度,个体较小鸡只每天饲喂量适当增加,有效提高鸡群均匀度。切忌在育成期给个体较大鸡只降低饲喂量,这样会严重影响鸡只生长发育,尤其是育成后期会抑制性器官发育,影响今后生产性能的发挥[2]。

4 饲养密度合理

目前影响育成期均匀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因为密集饲养鸡只没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每天活动量大大减少,长期下来会降低鸡群体质和抗病能力,诱发鸡群感染各种疾病。一旦鸡群发生疾病后,势必影响鸡群均匀度。同时在饲养密度较大时,料位和水位容易不足,促使鸡群相互争抢饲料和饮水,抑制鸡群生长发育的同时还会促使个体较大的鸡只会越来越大,而体质弱小鸡只会越来越小。

管理者需要根据鸡群日龄随时分群或转群,保证鸡群始终处于合理的饲养密度,并且在分群前先布置好适宜的料位和水位,让鸡群在采食和饮水过程中不发生争抢现象,尽量缩小鸡只个体差异。切忌为了充分利用饲养空间,超出自身饲养条件和技术水平而一味增加饲养数量,大大降低鸡群均匀度。

5 布料均匀

在饲喂鸡群过程中,每次向料槽中添加饲料时,必须达到快速、准确和均匀的效果,保证饲料在最短时间内将整个料槽布满,没有外溢现象,并且布料均匀,这样才能减少鸡只相互争抢饲料的机会,促使每只鸡均能采食一致的料量,达到提高均匀度的目的。

人工饲喂时需要对饲养人员进行培训,督促他们能熟练掌握饲喂技巧,达到生产要求的饲喂标准。同时科学的饲喂器具能更好地让饲养人员将料槽中的饲料分布均匀。机械自动喂料时应调整和维护好喂料系统,保证电机转速均匀和整个系统正常运转,一旦出现故障或布料不匀需要人工补充饲料来弥补饲料分布不匀对鸡群产生的影响。

6 提供优质全价饲料

虽然育成期鸡群体质和抗病能力较强,对饲料营养的要求也相对宽泛。但随着鸡群的生长,到达12 周龄时,蛋鸡生殖系统开始发育,16 周龄时迅速发育,开产前生殖系统极度发育。如果饲养营养缺乏,不仅影响体重正常增长,最重要的还严重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致使生殖器官发育迟缓,引起开产推迟、产蛋率上升缓慢,高峰产蛋率较低等,严重降低鸡群生产性能[3]。

在整个育成期需要根据鸡群体重和体况发育状况随时调整饲料营养水平。如果鸡群体重和胫骨长度达标、胸肌丰满度适宜,在鸡群开产前可以由育成料直接更换为产蛋料,一般从产蛋率1%开始更换,到产蛋率达到5%时更换结束。如果鸡群体重和体况发育较差,可以在15~16 周将育成料更换为预产料,然后在开产前再更换为产蛋率。

育成后期蛋鸡生殖器官发育迅速,为了保证生殖器官充分发育,不能为了提高鸡群均匀而对个体较大的鸡只进行限饲,或通过降低饲料营养水平来调控大鸡体重,无论体重大小均保证每周体增重,这样才可以促使生殖系统良好发育。所以,在育成期各个阶段均需要供给精准的营养成分,促使鸡群体重和胫长达标,并且免疫系统和肠道发育良好,为鸡群高产、稳产奠定基础[3]。

7 小结

为了提高鸡群均匀度,需要每周定期称重和测量胫骨长度,以掌握鸡群生长发育状况,同时保证饲养密度合理、布料均匀和饲料营养全价,如果营养含量不平衡,机体容易发生营养缺乏,长期下来肯定会引起体质和抗病能力下降,诱发鸡群感染各种疾病,进而严重降低鸡群均匀度。另外,加强日常管理、做好防疫接种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鸡群获取较高均匀度。

猜你喜欢

产蛋率均匀度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初春养鸡撤去防寒设施“悠着点”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冬喂蛋鸡巧添加抗病御寒又高产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
影响肉种鸡均匀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