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勿角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及多样性
2021-12-02王玉平冯一帆和延龙
杨 岚,李 谦,王玉平,冯一帆,和延龙
(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九寨沟 623400)
1 勿角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信息
1.1 地质地貌特征
勿角自然保护区位于九寨沟县,其地质构造复杂,整个地层较为古老,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岩石类型,并且处于断裂地层的结构带。本文研究的区域地貌类型多样,地势以白河、九寨沟及平武交界一带相对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较低,地貌上以高山为主,并且具有部分的山原结构,海拔高度超过3 000 m,最高海拔为4 558 m,最低海拔为1 480 m,相对高差3 078 m。
1.2 气候环境特征
自然保护区属于川西北高原气候中的暖温带气候带,主要特点表现为温和偏冷、夏短冬长,且垂直差异较大,年平均降水量值552.9 mm,平均气温12.7℃,活动积温3 882.2℃。依据地形的影响因素,北部区含有山脉屏障能够阻挡寒潮,下游区域封闭,东南与西南方向上的暖湿气流难以全面到达,同时河谷地区会受到焚风的影响,导致河谷气候炎热干燥,降雨量稀少,年降水量仅有500 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表现为干湿季明显。
1.3 水文环境信息
通过对水文环境的分析,可以发现保护区域内以白水江支流为主,较大的支流有草坡沟、南岸沟、无底沟等,含有的主要河流有20余条,水流湍急。根据九寨沟县的水文调查资料可以发现,这类沟渠的平均比降参数为19‰,局部的最大比降参数达到40‰,且水资源更加丰富,这为整个山区地区建立小型水电系统提供了条件[1]。
2 勿角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区系和多样性
2.1 鸟类区系信息
2.1.1 主要类型
通过对当地自然地貌环境的分析以及对于现有生物各类数量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自然保护区域内,珍惜濒危的鸟类数量较多,其中包括4 种I 级保护鸟类,分别为斑尾榛鸡、雉鹑、绿尾虹雉和金雕,这类动物基本都处于高营养级,所以在整个区域内的活动范围较大,并且对其他的营养级具有一定的需求度。而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作用,整个自然保护区内无论是对其他类型的动物,还是对植物方面数量都较大。所以说可以从整体上构造整个生态循环系统,且能够为所有的鸟类提供有效合适的栖息地。
2.1.2 集中区域
勿角自然保护区域内,鸟类的实际活动范围较大,每年鸟类集中繁殖时间,这类鸟类都会在集中的栖息地聚集,具体聚集的数量及规模,因不同鸟类的习性各有不同[2]。
2.1.3 生态构建
从森林的垂直带分布情况上来看,带谱特征明显,结构上受到水平地带性和地下因子的双重制约,使区域的结构复杂多样,这就表示在整个勿角自然保护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低级营养级内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资源方面,都可以满足高营养级生物的存活要求,此外整个区域的占地面积也可以满足鸟类的栖息活动需要。
2.2 鸟类多样性体现
2.2.1 营养级完整
在物种多样性的体现过程中,无论是低级营养级还是高级营养级,都符合各类鸟类的栖息活动需要,同时该地区全面执行生态系统保护,避免出现低级营养级被大规模破坏问题,为鸟类的实际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2.2.2 栖息环境完整
在各类鸟类的日常活动中,对于栖息地方面的要求较高,既能够为鸟类的日常栖息性活动提供帮助,也能够为鸟类的繁殖过程奠定基础。在勿角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建设阶段,无论是对于各类植物方面的保护,还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持,都已经全面根据相关动物的习性以及区域内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对相关的要素进行了充分性的保护和维持。之后可以根据这类保护项目的实际处理工作模式和处理方法,实现对各类信息的进一步调整。
2.2.3 日常保护良好
勿角自然保护区由专业人员全面处理当前系统内存在的安全威胁,并全面落实相关信息的记录工作,低级营养级和高级营养级的保护,都需要根据设定的管理工作要求进行落实。
3 勿角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区系和多样性保护
3.1 外来入侵物种控制
在勿角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保护过程可以发现,由于各类鸟类所处的营养级较高,因此只有对低阶营养级进行充分性的保护,才可以确保鸟类有足够的食物及生存资源。随着人为引种以及文旅活动的增强,各类入侵类物种也很容易进入到自然保护区域内。根据2013年,对勿角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考报告,发现保护区内分布的鱼类有3 目4 科6 种,受近年人为引种的影响,北方的冷水鱼如虹鳟也逐渐适应当地的冷水环境,并出现了自然繁殖群体。同时,也发现在水源的支流及其他水源地内有大量含有寄生虫病的鲤鱼和鲫鱼,对保护区内的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3]。
3.2 森林火灾全面防范
森林火灾需要重点管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对社区民众野外用火管理,可通过专门性的防控信息宣传,让当地民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基中,同时有人员进入到整个保护区域内时,必须经过严密的审查。对一些重点区域,禁止携带火种进入到森林,另外在森林区域内需要配置更多的消防设施,火灾出现时可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将其扑灭。
3.3 物种疫病日常防范
通过对勿角自然保护区内常见的伴生物种疫病的分析,发现保护区内的野生斑羚每隔几年就会感染一种皮肤病,意味着野生动物的伴生物种携带的疾病均会侵染其他物种[4]。对于鸟类来说,其活动范围过大,且一些鸟类需要捕食两栖物种,遭受各类感染疫病的风险更高,并且如果感染疫病的物种尸体未清除时,也会导致疫病在短时间内大范围蔓延。针对这类管理方法,需要建立专业的监测点和监控线,强化监测工作之后,如果发现野生动物出现疫病时要第一时间处理。同时,要提供资金支持,且与当地的专业科研院校合作,以实现对各类疫病的有效防控,建立疫病蔓延的应急预案,本着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全面防控的理念进行处理。
3.4 区域放牧日常监管
在整个勿角自然保护区域管理不能采用一刀切式的方法,禁止当地的牧民到该地区内放牧。不过从当前的地区发展情况上来看,20 世纪70 年代起,畜牧业发展保持稳定,在2008年之前,畜牧存栏的总数量略有增加,2008年之后,该地区的放牧规模处于整体性下降状态。畜牧养殖业广泛采用散养为主的模式进行处理,很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为该地区的海拔高度较大,且还有多种物种放牧过程,容易侵扰自然环境下的相关物种,同时破坏了的这类物种的栖息地,而栖息地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原。针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可采取的方法是强化保护执法,让当地的农牧民进行集中性养殖,同时强化社区教育宣传,让更多的牧民理解和支持畜牧业的调整工作,意识到采用集中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勿角自然保护区鸟类的区类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具有良好的处理质量,鸟类的整体数量较多,并且类型多样。在今后的具体保护阶段,需要实现对当地资源的科学调整,同时针对森林火灾以及生物疫病进行综合性的防范,并通过与当地高校合作及社区宣传,全面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