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逻辑思维,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导
2021-12-02甘肃省合水县第二中学白珍香
甘肃省合水县第二中学 白珍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精彩设计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也是一节课有效展开的关键,在小学数学导入环节,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求知欲的产生正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数学导入环节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导入方法,如竞赛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同时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例如,在“倍数与因数”这节内容的导入阶段,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其中一组学生说出数字,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答,找出其中的因数、质数,并正确判断奇偶性,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定,并记录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最终根据小组的综合表现给出评分,表现优秀的小组要给予奖励。采取竞赛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巧设问题引导,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直接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会非常被动,而且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无法发现知识间的关联和逻辑性,这样的数学教学是不提倡的,可以说毫无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将知识串联起来,这样便可以发现数学知识间的逻辑性,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通过巧设问题引导,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大数的认识”这节内容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10万就是100000,学生无法形成思维概念。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提出“10万张纸摞起来有多高”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个问题学生无法直接获得答案,使用尺子也很难测量出一张纸的高度,但是尺子可以测量一本书的高度,然后通过除法计算出一张纸的高度,之后便可以求出10万张纸的高度。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10万”的概念有具体的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纸杯,并在纸杯壁和纸杯底部画了两条相交的直线,引导学生测量两条直线的角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无法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得结果,需要先将角还原为二维平面之后进行测量,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巧设问题引导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养逻辑思维
知识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这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节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四则运算法则,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将四则运算法则背下来,但由于缺少数学思维的支撑,当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题目时还是无法应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四名同学要去图书馆借书,其中三名同学分别借了与语文学科相关的书,两名同学分别借了与音乐学科相关的书,四名同学分别借了与英语学科相关的书,问这四名同学一共借了多少书?由于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需要运用到本节学习的四则运算相关知识,因此在问题解决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体验运算规则,从而实现对四则运算知识的深入理解,这对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教材中有关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不断增加,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