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1-12-02王琴
王 琴
家庭,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关系着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他未来的发展。当前,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有些家庭对孩子娇宠溺爱,缺乏管教,养成孩子任性放纵、不守规矩的不良习惯;有些家庭对孩子要求过高,专制控制,以致有些孩子走上叛逆、不归之路。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一一进行分析。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1.家长对自身的角色认知发生错位。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助理”、老师课堂教学的“助教”,“家庭教育”成了“家庭教师”的代名词,作为父母应该担负的家庭责任——呵护孩子身体的健康、教给做人的基本规范、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等,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部分家长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发生错位,家庭教育做了学校教育应该做的事,没有注重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等的培养,结果导致孩子的发展不健康、不全面。
2.家长对自身的责任担当有缺位。
缺位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忙”,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早出晚归,或在外地打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无暇陪伴,给家庭教育留下缺憾;二是“离”,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三是“懒”,有些家长责任心缺失,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机构,造成孩子散漫的不良习惯;四是“无”,部分家长只养不教,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
3.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干预越位。
越位是指父母超越界限干预孩子的正常成长,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过度承担孩子应负的责任。越位表现在“保护过度”,如孩子上放学,家长代替背书包;孩子做手工遇到困难,家长就抢过来帮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由孩子完成或参与的很多事情变成了家长直接代劳,导致孩子的动手协调能力、参与社会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都很弱。
二、学校对家长的专业引领力不够
1.主观上,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
在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看来,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是家长的事,学校教育只要做好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安排等就行了。思想决定行动,于是,在家校合作的共同体建设上,这些地区的部门或学校工作就会存在前瞻性思考不力,系统性思维不足,一定程度上有“懒政”的思想;家校合作的层次、频次都处于低水平,缺少顶层思考、整体设计和科学引领。
2.客观上,学校缺少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指导的力量。
“家校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应该是现代教师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在当前各级各类教师的教育能力培训的安排里,还鲜见这一方面的研训。学校里,没有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专业师资,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重视了家庭教育,但是,在家校合作的体系上还显得比较零碎、松散,合作的形式上也比较简单、直接。日常多以电话、微信、QQ交流为主,集中沟通多以“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为主。家校合作的信息交流上,呈现不对称性,多以学校单方面的输出为主,教师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家长进行听、记,偶尔有个别家长与教师进行互动,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表现或学习困惑,向教师寻求专业的帮助。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师和教育专业力量集中的学校,在对家长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上还有欠缺,学校在发挥教育的专业影响力上还有待加强。
三、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撑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相比学生的成长、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互联网+”的时代,学生随时随地接收的大量新事物、新信息,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也给家庭教育带来相应的挑战。很多年轻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他们更多是靠买书阅读、网上查询、生活习得、伙伴口口相传、参加学校家长会,偶尔也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等。在家教队伍的培训、家校沟通的平台建设等方面,整个社会还缺少一个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支撑体系。
当然,社会上的功利思潮、民众的普遍焦虑、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够完善、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等,也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成效。相信,只要家校社一体,大家共同努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就一定会成为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