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典型工作项目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2021-12-02李宝丽
李宝丽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山东 淄博 255400)
0 引言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影视编辑、虚拟现实、计算机动画、互动媒体和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相关岗位。企业希望员工不仅会操作软件,更需要其具有设计创意的思维和技巧,同时拥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胜任企业中影视特技、数字动画、电子信息、艺术设计、广播影视、游戏娱乐等岗位的需求[1]。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助力专业建设的发展。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建立有效机制,开发真实有用的教学资源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主,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强化团队意识,营造企业工作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实现学生快速与企业和社会接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1.1 教学资源杂乱、质量不高,未整合形成体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教师手中都有不少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仅为某本教材服务,只为讲解软件的某些操作应用,缺乏实际工作案例的内容,学生无法进行创新性项目的制作。因此,需要按照典型工作项目对资源进行整合,校企融合,参照行业标准,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比如,“数字影音制作”这一典型工作项目,根据岗位需求,可以分成人物、动物、植物、天气、场景等多种类型的影音制作,教师需要将相关的素材分门别类存放,在网络平台中按类进行资源上传,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制资源上传,教师审核[2]。如此一来,项目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实,学生在日常项目制作中可以寻找适合自己项目的资源。在无形中,实现了“学校搭建,教师主建,学生辅建,校企共建”的四方联动开发方式。
1.2 教材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书籍繁多,大部分教材以知识点为导向,案例选取内容陈旧,未能进行充分调研,不能衔接岗位实践任务。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零散不够系统,虽然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点操作,但到了企业做整体项目时没有思路。因此,教材需要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需要通过充分调研,汇总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典型工作项目,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继而,开发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活页式教材,以典型工作项目的实施流程为框架,包含岗位需求的技能知识点、项目任务单、评价单等,在活页教材的引导下,学生开展项目的制作,形成项目研究成果。
1.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前,计算机教学中采用的较多的是讲授式为主,辅以学生尝试操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大多是使用多媒体广播软件讲解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对照教材操作练习。这种方式学生处于简单的被授状态,养成了等授的习惯,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始终依靠教材内容开展学习,一门课学习结束,未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鉴于此,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主,辅以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法等,在课程学习中,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是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学生从接收项目—到项目调研—项目策划—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制作—项目测试—项目成果展示,按照企业项目流程开展学习。学习过程中,以网络学习平台为项目开展空间,教师搭建教学流程框架,上传有效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3]。在项目制作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习相关技能。最后,各个项目组形成不同的项目成果,进行项目答辩。这种贯穿于整个模块的项目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在完成技能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1.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需要探索多方交流思路
综合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等模式,主要还是学校占主导地位。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考核也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参与度不够。教师不能接触企业项目开发,自然不能把握社会前沿气息,无法教出更高水平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研究思路上,除了学校与企业官方交流,建议教师也能从企业找到师傅,日常加强教师与师傅的沟通,适时参与企业项目,了解岗位需求动态。另外,学校继续加强与企业沟通,接手一些企业实际项目让学生制作,让学生及时适应岗位要求,毕业即可就业。同时,邀请企业师傅对学生完成的团队项目给予评价。
2 设计改革方案,探索有效解决办法
2.1 改革方案总体规划
以计算机企业对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按照“定位企业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定义任务对应能力—分析典型工作项目”的流程做出课题研究框架。建设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配有“项目评价表”为特征的教学资源。开展“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完善“多元评价”为特征的新型考核机制。
2.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2.1 调研岗位需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形成典型工作项目
改变传统的教材为主导的课程体系[4]。按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根据社会岗位需求,分析岗位对各类人才规格的需求比例,针对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参考行业基本工作流程,对传统零碎的知识技能重新序化,校企融合,分析出典型工作项目,构建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课程体系。积极与1+X认证行业和数字媒体知名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式课程开发与设计,开发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活页式教材。以实际岗位需求项目为导向,编排相关知识和技能,避免了课程之间的断档,以实际岗位需求项目为导向,编排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2.2.2 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活动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校企融合,借助企业合力,引入行业标准,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项目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应用基于工作项目的教学资源,探索“一导向、二模式、三教法学法、四环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
2.2.3 研究“多方联动”的资源开发机制,开发典型工作项目教学资源
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及时更新工作项目,在企业、教师、学校、学生共同联动下,开发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项目资源。通过贴近岗位实际的项目制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探索“学校搭建,教师主建,学生辅建,校企共建”的多方联动开发方式。
2.2.4 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典型工作项目多元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多元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记录,考核学习效果,注重学生思政及职业素养等教育考核。以项目为引领,借助信息化手段,从项目分析、项目制作、项目答辩、项目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从多元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形成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体现学生综合技能与素养的评价体系方案[5]。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资源,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技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