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的病因、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2021-12-02曹军
曹军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400)
猪肺疫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类以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其发病率约为40%,病死率可达5%。猪肺疫的发病与季节无明显关系,但在天气骤变、季节交替或空气湿度较大时生猪的发病较多。
1 病因
该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多杀巴氏杆菌科的一员,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两端钝圆形,有时单个存在,有时成对存在。首次分离得到的菌体有荚膜结构,进行涂片时应使用美兰染色和瑞氏染色才能看出两极着色的特点,分离出的菌体经过分离、纯化后再进行培养则看不到两极着色特征。根据其荚膜的交互保护性可以分为A、B、D、E、F 5 种血清群,根据菌体抗原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16 个菌体型,在我国引起猪肺疫的主要病原菌是B 荚膜型菌株。没有鞭毛和芽孢。人工培养该菌应使用血清培养基,在血清培养基上可见到水滴状小菌落,没有溶血现象。根据菌落形态可以将该菌分为光滑型、黏液型和粗糙型,光滑型菌落大小适中,对小鼠的毒力较强[1],粗糙型菌落较小,腹腔接种小鼠时对其基本没影响。进行生化实验时该菌可以发酵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等。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土壤中可存活一周,粪便中可存活两周。阳光直射时迅速死亡,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石灰乳、苯酚等均能起到杀菌作用。
2 流行病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致多种动物发病,猪、牛、兔、鸡、鸭、鹅、羊、鹿甚至人均可以感染该细菌。患病畜禽和带菌畜禽都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源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大量活菌,排到环境中后会污染饲料、水源及周围环境,健康动物接触到被污染的环境后,病菌经由消化道进入体内,或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经由飞沫等进入呼吸道而发病。也有少部分患病猪是以吸血昆虫作为媒介患病。当生猪饲养场饲养管理水平较低,或环境恶劣时,生猪往往会表现出免疫力下降的症状,此时容易引起内源性感染。
该病的发生与季节没有直接关系,但季节交替或环境潮湿、闷热时较易发病,多数情况下患病为散发,也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1~12d,根据病程长短可将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 种。
3.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的患病猪起病急,常无症状突然死亡,主诉前一天晚上还正常吃料,第二天一早就发现死在猪舍内。病程稍长一些的可以观察到体温升高至41℃,呼吸不畅,食欲减退或飞绝,黏膜发绀,咽喉部触诊有热痛[2]。患病较为严重的生猪热痛有可能延至耳根、颈部等处,口鼻内有带血泡沫状黏液。生猪呈犬坐姿势,耳根、颈部、腹部皮肤发绀,有出血斑点,为败血症表现,最终窒息而亡,此类型的患病生猪病程通常不超过2d。
3.2 急性型
急性型的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败血症的表现比较轻微。患病生猪体温升高到41℃左右,有短而干的咳嗽,呼吸困难,鼻液黏稠且混有血液。随着病程延长,表现为湿咳,咳嗽时有痛感,触诊胸部有明显躲闪。听诊肺部有啰音和摩擦音。患病生猪有紫色斑点或出血点,但颈部无红肿。有时有心力衰竭的症状,机体瘦弱,卧地不起,病程多为5~8d,耐过后转为慢性型。
3.3 慢性型
猪肺疫流行后期多为慢性型发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的症状。患病猪食欲减退,持续性咳嗽,鼻腔内有少许黏性分泌物。一部分患病猪表现为下痢症状,极度消瘦。也有的患病猪会出现湿疹和关节肿胀,如果不治疗,病死率约为60%。
3.4 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的患病猪全身黏膜、浆膜及皮下组织都有大量出血点,喉部有出血性、浆液性浸润。全身淋巴结有出血,切开后呈红色,患病严重的表现为淋巴组织坏死,胃肠道有出血性炎性改变,肺脏水肿,充血。
急性型的患病猪有全身败血症症状,肺脏内有多个肝变区,病灶周围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有浆液性浸润,切面有大理石样花纹。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红色,支气管、气管中有大量泡沫样液体。
慢性型患病猪的肺脏肝变区较大,且有黄色和灰色的坏死灶,心包液和胸水的量增多,肺门淋巴结肿胀、出血、坏死。由于该型患病猪病程都比较长,容易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4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诊断,但由于临床症状与猪流感、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及猪链球菌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在诊断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进行细菌学实验,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心包液、支气管或渗出物,将其制成涂片,而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可以看到两端着色的小杆菌,有的单个排列,有的成对排列,将样本接种再血琼脂培养基内经24h 培养,可以看到露珠大小的灰白色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在分解葡萄糖、半乳糖及蔗糖过程中只产生酸,不产气,且不能分解乳糖、菊糖及肌醇等。将分离得到的细菌接种于小鼠体内,小鼠通常在1~2d 内死亡,将小鼠的肝脏作为样本制成涂片,看到两端着色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则可认为是猪巴氏杆菌感染。
5 综合防治
5.1 治疗
发现发病猪或疑似猪时要立刻进行隔离,并对其使用过的物品和圈舍进行严格消杀,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发病的猪群可以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混饲,控制其继发感染,给受威胁猪群紧急进行猪肺疫弱犊疫苗的免疫接种,及时淘汰病情较为严重的生猪[3]。如果生猪饲养场经常发病,在用药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抑菌环最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且不能总使用同一种药物,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药品一定要根据说明书的要求按疗程使用。
5.2 预防
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给生猪配制全价饲料,注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让生猪有充足的营养,提高其抵抗力。另外,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定期使用火碱等消毒药品对猪舍地面、墙面进行消毒,消毒药品定期轮换使用,避免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做到圈舍常通风、重保暖、少应激。给生猪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冻干疫苗。母猪配种前要注射一次疫苗,保证有足够的母源抗体来保障仔猪成活率,仔猪在60 日龄时进行一次接种,接种时按照疫苗注射的相关规程进行。有时应激反应也容易造成猪肺疫的发生,所以应在变换饲料时循序渐进,不能突然更换。在长途运输前也应进行抗应激处理,避免因应激反应而导致生猪发病。
6 小结
猪肺疫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患病生猪常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即便耐受后转为慢性型也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对猪肺疫进行科学预防,定期接种疫苗,使生猪形成抗体,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生猪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概率。猪肺疫在实践中往往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广谱抗生素和特效抗生素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