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2卓小环
卓小环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2899)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类需求量越来越大,规模猪场发展的过程不仅管理上较为困难,对疾病防治也存在一定问题,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 规模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疾病防控意识
当前部分养猪场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疾病防疫意识,以致没有及时采用防控措施,导致疾病流行。同时,由于缺乏基本的疾病防治常识,养殖人员无法及时诊断疾病,且在诊治期间大多依靠经验,延误了治疗时机,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缺乏科学免疫制度
猪场免疫的目的是为生猪接种疫苗,使其获得特异性抵抗力。但受病原、环境及疫苗等因素的影响,猪场经常发生免疫失败问题,影响实际免疫效果。同时,部分养猪场自身条件较差,没有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且后期并未根据流程严格执行疫苗生产与运输工作,为免疫工作带来较多困难。
1.3 养殖管理体系不健全
部分猪场养殖人员缺乏大局意识,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没有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饲喂期间使用廉价与不卫生的饲料,以致猪群营养不良。同时,部分养殖人员在管理期间仅凭经验,疾病防控缺乏规范性,没有严格计划疫苗、消毒、接种及驱虫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疾病防控效果。除此之外,养殖场也没有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猪舍,部分饲料公司与药品推销人员并未严格消毒便随意进出猪场,带来较多病毒与细菌。
1.4 规模猪场设计不合理
部分养殖人员初期没有重视猪场的规划工作,投产后无法做到全进全出,降低了预期的养殖效益。如猪场布局时没有严格根据环保与防疫要求进行,随意向周边环境排放粪污,不但污染了周边环境,还降低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同时,养猪场搭建期间没有分开生产区、隔离区与生活区,采光与通风效果较差,无法全面实行全进全出、彻底空栏方针,导致传染疾病的大面积扩散[1]。
2 规模猪场疾病防治的对策
2.1 提高防疫观念
猪场养殖人员应不断增强疾病防控意识,全面学习疾病防疫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做好防疫宣传工作,了解疾病传播对猪场的危害性,由根本上转变防疫观念,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猪场长远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2 做好接种与防控工作
猪病预防最关键的方法是注射疫苗,可以显著提高整个猪群的免疫力。对此,养殖人员应建立合理的防疫制度,根据猪场规模、猪品种及疾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防疫流程与计划。养殖人员在为猪群免疫前,应及时监测疫情情况,选择合理的免疫时机。免疫期间还应重视二次免疫,将部分疫苗进行2 次以上重复接种,保证免疫效果。同时,在疾病诊治期间,还应正确判断,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在购买仔猪时也应选择带有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的品种,严格检查疾病情况,并在合群饲养前隔离观察10~15d,以免将病菌由外界带入猪场。除此之外,养猪场还应采购专业的仪器设备,聘请专业兽医监督猪场防疫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用隔离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
2.3 科学饲养管理
为提高猪群免疫力,养殖人员应强化饲养管理力度,保证猪群健康发育。首先,应制定合适的饲养标准,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与免疫特性建立科学的饲养体系,保证饲养管理的针对性。其次,应科学搭配猪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养殖人员应科学配比猪饲料,不能为了加快猪的生长而饲喂育肥饲料,禁止利用餐厨废弃物饲养生猪。最后,应做好猪场清洁工作,定期通风,并及时清除杂草,做好消毒工作,以便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2]。
2.4 合理选址与建场
舒适卫生的养殖环境可以为规模猪场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此,养殖人员应根据土地规划要求与当地发展情况对猪场进行选址,节约用地,为发展留出余地。且猪场建场时应远离人群生活区、工厂排污区、散养户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远离噪音影响,为其提供舒适卫生的生长环境。同时,建场选址时还应保证周围地理环境的合理性,尽量选择土壤透气透水性强、阳光好、通风效果好且地理位置较高的区域,以保证猪场干燥,提高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全面考虑猪场附近水源、运输、供电及排污等因素,并在建场选址后解决猪场排污问题,做到雨污分流,以满足防疫要求,确保猪场用水健康。有条件的猪舍还可以引入信息计划,建立智能化养猪系统,由养殖至出栏,全程实现视频化,加速国内养猪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养殖效益。
2.5 做好消毒驱虫工作
猪场管理中还应做好消毒工作,以彻底消灭病原体,杜绝疫病发生。养殖期间,猪场应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流程,全面落实场地隔离制度。同时,还应做好生产区域工作人员既往来车辆的消毒工作,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猪场,严格消毒医疗器械、饲料、药物、生产用具等。细菌、病毒、虫害等均属于规模猪场养殖疾病的诱发因素,为保证生猪具备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人员应建立全面科学的消毒驱虫机制。首先,养殖人员应充分重视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定时为猪场消毒,彻底杀灭细菌、病毒。其次,养殖人员应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气候变化及季节情况建立完整的消毒体系,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充分结合化学消毒、生物消毒及物理消毒措施,杀死病原体,保证预期消毒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应保证消毒方法的科学性,避免破坏猪场养殖环境。最后,应在春季与秋季驱虫,定期选择药物进行驱虫,如可以选择敌百虫等广谱驱虫药物,以彻底杀死生猪体内寄生虫。
2.6 强化养殖人员专业培训力度
规模化猪场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猪场发展情况,且养殖人员直接接触猪群,对此应强化规模猪场生猪养殖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形成合理的疫病防治意识,并针对性的采用科学的养猪方法,以全面提高猪场效益水平。具体而言,养殖人员应定期参加养猪协会的经验交流会,掌握更多新型的生猪养殖技术。还应参加畜牧主管部门的专业培训,学习更多养猪专业知识,做到科学养猪。
3 结束语
规模猪场中存在较多的生猪,一旦出现管理漏洞,会导致大面积的疾病传播,为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养殖人员应提高自身防疫意识,科学选择猪舍地址,并隔离已出现疾病的生猪,从而有效避免疾病扩散,达到预期疾病防控效果,保证猪场养殖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