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2021-12-02邱海
邱海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综合服务中心 134100)
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村养殖户通常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进行养殖,缺少科学、专业的知识,对畜禽疾病防疫也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导致各种病症时有发生,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基层兽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提升畜禽疾病防治水平,有必要对当前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合理分析,并且研究出切实可行的防治计划,以此保证更加有质量的开展疾病防治工作,为畜禽养殖业实现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1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1.1 诊治方面
当前我国基层兽医在疾病诊治方面存在盲目诊治的情况,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威胁养殖户的实际利益。诊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兽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模式为出现发烧给予退烧和消炎处理,好转后立即停药,导致药不对症、畜禽反复出现病症的情况时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兽医对诊治知识更新不够快,不了解当前各种常见病症的病症表现、发病原因及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只是按照以往经验进行给药治疗,并没有对病症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2)在进行治疗时[1],大部分防疫药物都以抗生素为主,长时间会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且抗生素也会残留在畜禽体内,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3)在一些地区接种前不会对抗体进行检测,导致部分畜禽产生应激,甚至患病死亡。
1.2 用药方面
在畜禽防、治疗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常规给药一般是掺进畜禽的食物和水中,紧急情况下可以进行注射给药。在用药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兽医时常会出现盲目用药的情况,仅按照自身经验和兽药说明进行给药治疗,非常容易导致畜禽出现药物中毒情况[2]。如畜禽本身患病情况并不严重,而兽医盲目按照说明进行用药,比较容易导致畜禽病情加重;或者一些患病情况比较严重的畜禽,兽医如果不能加大药量,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导致畜禽体内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由于不同种类畜禽在病症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用药需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给药途径、用药方式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兽医无法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那么必然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期,影响实际治疗效果。
2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改进策略
2.1 宣传防治知识,提升防控意识
养殖业是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实现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提升畜禽健康情况,有必要对当前养殖业中的农户进行疾病防治宣传,保证其能正确理解疾病防治的重要性,更加有质量的进行养殖。首先,由于我国养殖户大部分都是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群,其对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和正确疾病防治知识不够了解,也没有真正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导致畜禽时常会出现各种疾病[3]。为了提升养殖户对疾病的认识,基层兽医可以积极开展知识宣传活动,将一些比较常见的畜禽疾病发生原因、常规治疗方式等告知养殖户,使其能正确操作,保证畜禽健康。其次,当地地方政府可以积极举办关于疾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将培训重心放在如何强化养殖户意识方面,保证畜禽养殖业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2.2 强化诊治过程,保证方案合理
在畜禽出现各种疾病后,基层兽医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为了能提升诊治效果,合理选择方案,需要对兽医诊治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强化。首先,兽医在实际诊治期间需要明确用药目标和途径,并且按照畜禽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4]。同时,为了保证药物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兽医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兽药使用标准,明确到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避免由于用药量过大导致畜禽出现耐药性。除此之外,兽医还需要在适合的条件下对畜禽实施药敏实验,强化畜禽护理工作,如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等,以此提升畜禽疾病抵抗能力。其次,需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用药疗程,真正实施有效的疾病防治工作。一般情况下,畜禽的给药途径主要有肌肉注射、口服和静脉注射几种方式,但在实际诊治过程中需要按照畜禽疾病发展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方式。如在口服给药时,一般需要保证药物具备良好溶水性,并且定期搅拌药物,保证药物不会由于沉淀而影响用药效果[5]。在家禽实施点眼免疫过程中,不应在点眼后马上将家禽放开,而是要在药物全部吸收后再将其放开,这样能保证疫苗有充分的时间发挥药效。此外,兽医还需要合理把控治疗疗程,一般情况下治疗疗程在3~5d内,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给药,对于症状有所缓解的畜禽不可以马上停药,要继续给药,真正加强治疗效果。
2.3 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培训力度
兽医人员的基本专业素质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能有效提升兽医个人专业水平,需要完善当前兽医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力度,保证兽医能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首先,由于基层兽医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工作期间一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进行治疗,降低防治效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升兽医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相关部门、政府要积极开展知识培训工作,邀请一些专业畜禽研究人员开展讲座,有效提升兽医的畜禽防治水平。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定期举办知识交流会或知识研讨会,促使兽医之间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其对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提升基层兽医的整体水平[6]。其次,需要培养基层兽医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其能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弥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兽医还需要积极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学会应用互联网中的资源,解决在实际诊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对药物药理、诊治方法等进行深入学习,真正提升疾病防治能力。
3 结束语
畜禽健康情况直接影响畜禽业发展情况和养殖户利益。兽医作为保证畜禽健康的关键,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保证诊治效果。这样不仅能保证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畜禽疾病防治工作,同时也能促使养殖业实现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