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台县草原资源现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

2021-12-02任素兰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草种盖度中质

任素兰

(山西省忻州市草原工作站 034000)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经112°57′41″~113°50′56″,北纬38°28′~39°4′49″。南北长50km,东西宽70km,总面积2865km2,其中山地2215km2,盆地364km2,丘陵286km2。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最低海拔624m,东北部最高海拔3058m,形成梯次明显的气候特征。

按照山西省草原资源清查总体部署,以20 世纪80 年代第一次草原资源调查,第二次山西省草原资源调查为基础,结合应用地面调查和卫星遥感技术,快速准确掌握五台县草原资源数量、质量、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分析其变化情况,编制《五台县草原资源清查报告》 和成果图件,建立五台县草原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县草原图斑的边界、类型及资源、生态、利用状况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包括草原类型、面积、产草量、退化程度、质量等级等,编制出五台县(1:5 万)系列草原类型分布图、草原质量分级图、草原等级划分图等专题图。全面摸清五台县草原面积分布、类型等级、利用现状、生态状况等基础信息,提高草原精细化管理水平,明确草原管理范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草原资源提供信息基础、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1 草原分类系统及类型特征

1.1 分类系统

五台县有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高寒草甸类3 个草原类。高山蒿草与杂类草、地榆与杂类草、苔草与杂类草、白莲蒿与禾草、蒿与旱生禾草、具灌木的白莲蒿、具灌木的苔草与温性禾草、长芒草8 个草原型。

1.2 类型特征

1.2.1 草原类特征

温性草原类:在温带丘陵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多年生禾本科草为主发育形成的草原类型。

山地草甸类:在温带山区气候温和与降雨量充足的气候条件下,以丰富的中生草本科植物为主发育形成的草原类型。

高寒草甸类:又称高山草甸类,是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在高山气候条件下,以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发育形成的草原类型。其植被组成常伴生中生多年生杂类草,植物种类繁多,莎草科、禾本科及杂类草都很丰富,密丛性短根茎蒿草属,为重要的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有时形成平坦的植毡。

1.2.2 草原型特征

8 个草原型中占草原面积较多的草原型有具灌木的白莲蒿、苔草与杂类草、长芒草,其特征如下。

具灌木的白莲蒿: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根稍粗大,直径可达3cm;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近球形;瘦果狭椭圆状卵形或狭圆锥形;花果期8~10 月。

苔草与杂类草:苔草是莎草科苔草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形成疏丛;秆直立,高8~15cm,基部具浅红褐色枯死叶鞘;叶细条形,近等长于茎,宽1.5~3.5mm,边缘内卷,灰绿色,粗糙;小穗2~4,顶生小穗雄性,棒槌形,长0.5~2cm,具短梗或近无梗;侧生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0.5~1.5cm,有5~15 小花,具梗;雌花鳞片宽卵形,先端钝或尖,锈色,明显地短于囊苞;囊苞革质,卵形,三棱状,长3~4mm,黄褐色,有光泽,顶端具直的喙,后面具3~5 条脉。

长芒草:长芒草匍匐根状茎黄白色,细长,横走地下,甜而可食;节上生褐色鳞片和不定根。秆直立,高30~80cm,具2~3 节,节上有长柔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背有坚硬而突出的主脉,叶鞘无毛或鞘口具纤毛,叶舌小,干膜质。圆锥花序圆柱状,密生长白色柔毛,将小穗完全隐蔽;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mm,淡黄色,每小穗含2 花,仅第二花结实;熟后自柄上脱落,随风雨传播。

2 草原资源清查结果

2.1 草原面积与分布

五台县草原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北部,正西部零星分布。其中草原面积小于0.1 万亩的有369 个图斑,面积10.46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6.18%;0.1~0.5 万亩之间的有111 个图斑,面积24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4.17%;0.5~1 万亩之间的有12 个图斑,面积8.18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4.83%;大于1 万亩的有34 个图斑,面积126.67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74.82%。

2.2 草原类型评价

草原类有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高寒草甸类3 个,其中温性草原类139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2.10%;山地草甸类22.82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3.48%;高寒草甸类7.49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4.43%。

草原型有8 个,其中白莲蒿与禾草型18 个图斑,面积11.56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6.83%;地榆与杂类草型7 个图斑,面积1.81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07%;高山蒿草与杂类草型19个图斑,面积7.49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4.43%;蒿与旱生禾草型36 个图斑,面积9.32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5.50%;具灌木的白莲蒿型253 个图斑,面积87.8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51.86%;具灌木的苔草与温性禾草型38 个图斑,面积3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76%;苔草与杂类草型53 个图斑,面积21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2.41%;长芒草型101 个图斑,面积27.33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6.15%。

2.3 草原产草量评价

草原资源平均产草量3832.66kg/公顷,可食产草量3257.76kg/公顷。

2.4 草原等级评价

依照《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的草原等级综合评定指标,将草原5 等归并为优质、中质、劣质,草原8 级归并为高产、中产、低产、共计将草原等级划分为优质高产、中质高产、劣质高产、优质中产、中质中产、劣质中产、优质低产、中质低产、劣质低产9 个等级。

草原等级主要以优质高产、中质高产两个为主,其中优质高产草原193 个图斑,面积54.6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32.25%;优质中产草原19 个图斑,面积4.22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2.49%;中质高产草原150 个图斑,面积50.28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29.70%;中质中产草原108 个图斑,面积32.08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8.95%;劣质高产草原54 个图斑,面积28.11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6.60%;中质低产、劣质中产草原各有1 个图斑,面积分别为120.25 亩、68.53 亩。

2.5 草原载畜量评价

草原资源总产草量112.03 万t,理论载畜量186.71 万个羊单位。

2.6 草原植被盖度

五台县草原资源综合植被盖度为60.27%。

3 草原退化现状

3.1 退化草原面积与分布

五台县草原资源轻度退化主要集中于西北部;中度退化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北部。无退化草原419 个图斑,面积139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2.10%;轻度退化草原24 个图斑,面积1.98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17%;中度退化草原83 个图斑,面积28.33 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6.73%。

3.2 草原退化特征与原因

3.2.1 草原退化特征

西北部轻度退化草原,草原生产力下降,植被盖度降低,地表裸露,土壤持水力降低,生物灾害频繁发生。

中部和东北部中度退化草原,原有的建群草种和优势草种如旱生禾草、温性禾草、长芒草、苔草等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有的次要植物如鬼见愁等逐渐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不同程度地出现地面裸露,冲刷沟越来越多土壤持水力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灾害频繁发生。

3.2.2 草原退化原因

草原所有权、使用权不明确,有草无主,责、权、利不明,“管、建、用”与“责、权、利”不统一,滥垦、滥牧、滥挖、滥占、私植等现象时有发生,更谈不上合理的保护与科学的利用。

4 草原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

4.1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属于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及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治公害等重要作用。

4.1.1 划定基本草场

选择适宜机械作业、草原等级高的草原资源划定为基本草场,作为牧草刈割地,发展牧草加工产业。

4.1.2 休牧禁牧、划区轮牧

根据草原资源牧草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实行暖季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冷季休牧禁牧牲畜回圈舍饲,促进草原资源的再生,达到草畜平衡、生态平衡。

4.1.3 草原有害生物防控

建立健全草原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体系,完善应急机制,制定防控实施方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防控草原中华鼢鼠、布氏田鼠、蝗虫、草地螟等草原有害生物,采取保护和利用天敌、改变有害生物适生环境等生态治理措施,使草原害鼠害虫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以下。

4.2 草原生态修复

根据退化草原植被盖度采取不同的人工干预措施,待草原植被盖度达到或超过70%以后再行牧草刈割或划区轮牧。

4.2.1 人工草原建植

针对草原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严重退化草原或耕地实行翻耕播种,采用适合当地耐旱、耐寒、耐践踏的优势草种,如紫花苜蓿、沙打旺、晋农1 号达乌里胡枝子、蓝花棘豆等豆科草种和披碱草、无芒雀麦、冰草、老芒麦、羊茅、草地早熟禾等禾本科草种5~6 种进行混播或某1 种单播,实施人工草原建植。

4.2.2 免耕围栏补播

针对草原植被盖度在30%~50%之间的中度退化草原先行围栏,然后划破地皮选用当地耐旱、耐寒、耐践踏的优势草种,如紫花苜蓿、沙打旺、晋农1 号达乌里胡枝子、蓝花棘豆等豆科草种和披碱草、无芒雀麦、冰草、老芒麦、羊茅、草地早熟禾等禾本科草种5~6 种进行混播或某1 种单播,实施免耕围栏补播或免耕补播。

4.2.3 围栏封育

针对草原植被盖度在50%~70%之间的轻度退化草原,实施围栏封育,减少人为破坏,减少牲畜啃食,促进草原生态植被自然修复。

4.2.4 建设本土草种繁育基地

选育适宜本土草原生态修复的草种,建立本土草种试验、繁育基地,增强本土草种的适应性和供给能力。

5 小结

通过清查五台县草原资源面积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草原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草种盖度中质
植物生长季节早期高原鼠兔挖掘觅食对植被的影响
三裂叶豚草在新疆典型生境的发生分布调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
一种防控林地薇甘菊的高效、减量复合药剂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