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性教育中的预防幼儿性侵害教育

2021-12-02李佳洋刘文利郭爱华

江苏教育 2021年59期
关键词:预防性部位危险

李佳洋 刘文利 郭爱华

一、预防幼儿性侵害教育的现实需求

2021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了《“女童保护”2020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儿童性侵案例数量较2019年仍有上升;熟人作案占比74.04%,包括教师、亲戚等;施害人多次作案的占比59.04%;施害人年龄最小的仅10岁,受害儿童年龄最小的仅1岁,而这些仅仅是实际发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修订后的《未保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预防性侵害是全面性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若要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的危险,从幼儿园起就应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预防幼儿性侵害教育的教学实践

“好秘密坏秘密”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研发的幼儿园全面性教育系列课程之一,其课程内容包括帮助幼儿认识隐私部位,学会辨识性侵害危险场景,知道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如何预防性侵害以及掌握自我保护和寻求帮助的能力等。本文以“好秘密坏秘密”课程为例,探讨预防幼儿性侵害的教学实践。

(一)认识身体是自我保护的基础

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是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基础性知识。在课程中,幼儿接触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是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包括隐私部位的科学名称及功能,如何清洗隐私部位和保护隐私部位的安全等。例如,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隐私部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触碰,可以被谁触碰,在什么情况下谁都不可以触碰。

(二)尊重自己的感受并学会表达

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是贯穿幼儿园全面性教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好秘密坏秘密”课程中,教师向幼儿强调,当有不舒服的感觉时一定要说出来,告诉信任的成年人,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包括他人对自己身体的触碰以及非身体接触造成的心理不适。

(三)学会逃离危险的技能

幼儿性侵害施害人往往会选择幼儿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的时候作案,多选择偏僻隐蔽的场所。在课程中,教师教给幼儿应对危险的“三步法”,包括用不同的方式大声说“不”、尽快离开、及时告诉信任的成年人。

(四)学会寻求帮助的技能

能够向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是幼儿获得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幼儿性侵害案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受害幼儿往往迫于施害人的威胁不敢声张,而在没有外界力量阻止的情况下,施害人往往多次作案,不会自动终止,有的持续作案达到2~3年甚至更久。在课程中,教师告诉幼儿,如果有人做出让你感觉不舒服的事或触摸你的隐私部位,要及时告诉父母或信任的其他成年人。

三、预防幼儿性侵害教育的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中性侵害危险场景的设计

学会辨识性侵害危险场景,能够帮助幼儿尽早远离危险,减少遭受性侵害的风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向幼儿展示性侵害危险场景,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正确地认识什么行为属于性侵害,进而学会如何预防性侵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

1.担心教师形象受损。

在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告知幼儿教师也会实施性侵害,幼儿可能会害怕教师,甚至对幼儿园产生心理阴影。针对这种担心,建议教师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很多老师都是非常爱孩子的,但有极少数老师可能会对幼儿做出不好的行为(在此,教师需要向幼儿列举具体的行为,如触摸幼儿的隐私部位或让幼儿触摸他的隐私部位等),如果遇到这样的‘坏’老师,一定要立即告诉信任的其他老师或者父母。”

2.性侵害场景设计不到位。

有的教师认为,性侵害场景过于敏感或者对于幼儿来说过于直白,因此他们设计的性侵害场景通常较为“隐晦”。儿童性侵害是指在儿童未认识到此种行为的情况下,引诱或强迫儿童进行的性行为,是以儿童为目标满足自己的性需求或其他目的的行为,包括身体接触和非身体接触两种。在实际教学中,建议教师在设计性侵害场景时采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叔叔到你家里来玩,趁爸爸妈妈不在现场,偷偷地让你摸他的阴茎,并且让你不要告诉爸爸妈妈;一个大哥哥让你跟他到小房间,让你脱掉衣服给你拍照,并且让你不要告诉其他人;你到亲戚家,亲戚邀请你一起看视频,视频里的人都没有穿衣服,并且让你不要告诉爸爸妈妈……这些性侵害场景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例,不告诉幼儿不代表这些事件就不会发生,当幼儿对此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他会逐渐提高对危险场景的敏感度和辨识度,进而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受害风险。

(二)情境游戏中寻求帮助技能的掌握

在指导幼儿掌握寻求帮助的技能时,教师不能泛泛地告诉幼儿,遇到危险时要找警察、教师、父母,要针对不同的危险情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幼儿通过思考逐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中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超市中孩子与父母走失的场景。

教师:如果你在超市里跟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

幼儿:我去找警察叔叔。

教师:超市里没有警察叔叔,你还能找谁?

幼儿:我去找老师。

教师:老师现在也不在超市里。

幼儿沉默。

教师:你在超市里见过穿制服的收银员或保安吗?

幼儿:见过。那就找收银员或保安。

教师:是呀,你可以找穿制服的超市工作人员,他们可以是保安、收银员、摆货架的工作人员等。

幼儿点头。

教师:如果你们走丢了,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找到爸爸妈妈呢?

幼儿:超市里有个大喇叭,我可以用大喇叭喊爸爸妈妈回来。

教师:是的,如果你在超市里走丢了,可以请超市里的工作人员带你到客服中心,他们会通过广播告诉爸爸妈妈来这里找你。

教师:如果有陌生的叔叔或者阿姨要带你去超市外面找爸爸妈妈,你能跟他们走吗?

幼儿:不能!

教师:为什么呢?

幼儿:因为他们不是我信任的人。

教师:如果有陌生的叔叔或者阿姨硬要拉你走怎么办?

幼儿:我就大声喊“不”,叫工作人员来救我。

教师:非常好!

在情境游戏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引导,引发幼儿思考,帮助其逐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情境的展示,加强幼儿类似技能的掌握。

(三)情境游戏中技能演练的严肃性

对于幼儿来说,情境游戏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在预防性侵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基于预防性侵害的教学活动必须引导幼儿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游戏中的技能演练。

在指导幼儿学习逃离危险的技能的教学中,教师会设定不同的场景,让幼儿通过演练掌握远离危险场景以及寻求保护的技能。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若教师在演练前没有向幼儿传递预防性侵害的重要性及危险性,大部分的幼儿可能无法建立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他们会把接下来的自我保护技能演练当作一个有趣的角色扮演。例如,当教师扮演陌生人要去拥抱幼儿时,幼儿笑嘻嘻地“享受”着教师的拥抱;当教师扮演坏人追逐幼儿时,幼儿边笑边欢快地跑开。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混淆幼儿对性侵害场景的认识,无法正确分辨什么是安全的游戏,什么是危险的情景。因此,教师要先帮助幼儿理解自我保护及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对演练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当教师扮演“反面角色”时,要戴着“面具”,转换身份;角色扮演开始前要明确告诉幼儿,现在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等角色扮演完成后,教师要摘下“面具”,告诉幼儿现在角色扮演结束了“,恢复”自己的教师身份。

猜你喜欢

预防性部位危险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喝水也会有危险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