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家长的考试
2021-12-02陶礼宾陈庆荣
陶礼宾 陈庆荣
一、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与考试环境有关的特殊焦虑类型,指学生面对考试情景时产生的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的情绪反应状态。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帮助孩子维持兴奋状态,在考试中发挥更好的水平;过度的考试焦虑不利于孩子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随着教育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面对考试时的焦虑越来越重,这不仅会影响考试成绩,还会影响日常的心理健康。
孩子们在生活中面对数不清的大考小考,家长们也面临一个重要的考试,那就是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需要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
二、学习风格
在学习中,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学习风格的差异。学习风格指的是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知识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特点。
认知学习风格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他以认知方式为基础,将学习者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类。在认知方式上依赖外在参照,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的属于“场依存型”,反之则属于“场独立型”。“场独立型”的孩子在加工有关学习的信息时,更多地依据内在参照标准,可以用“看树不看林”来形容;“场依存型”的孩子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且具有较强的定向分析能力,可以用“看林不看树”来形容。“场独立型”的孩子偏爱自然科学学科,其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学习自主性强,喜欢个人钻研或独自学习。对于这类孩子,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尊重其个性思维,给予适当的辅导。“场依存型”的孩子偏爱社会科学学科,善于运用整体的知觉方式,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方式,乐于在集体中学习以取得互相学习的机会。对于这类孩子,应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开展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全班辩论等,让他们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及时获得信息,提高自己。对于中间型的孩子,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势,即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积极合作的潜力;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敢于开口,然后再适时引导他们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在了解到不同学习风格都有其自身特点之后,家长就可以改变对孩子单一严苛的要求,尝试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闪光点,让孩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应对学习时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三、考试心理辅导与家庭支持
孩子害怕考试的原因几乎都是怕成绩不理想,他们认为成绩不理想会带来以下结果:(1)让父母失望,失去父母的关爱;(2)对自己失望,产生对自己的责备;(3)被同学嘲笑,被老师冷眼相对。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评价过于单一,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过于看重分数。
为了改变孩子对考试的片面看法,家长可以在改变自己和改变孩子两个方面努力。
1.改变自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成绩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成绩的看法,进而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所以,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不只是成绩的高低和排名;要重视孩子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力,耐心地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关爱”,明白父母爱他们是因为他们自身,而不是成绩这些外在的东西。父母要做孩子的风帆,陪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风浪。
2.改变孩子。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他们考试时的表现有很大影响。自我价值感指孩子对自身价值的认可程度,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在考试中感受到的焦虑水平更低。家长在生活中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有很大的影响。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具备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大多自我评价较为积极正向,自我价值感较高。在民主、自由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信任,父母给予孩子肯定与赞扬,这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恰当、正确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建立起稳固的自我信念,进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第二,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孩子主动参与生活。如在家庭会议中,允许孩子参与讨论并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同时给予孩子正面评价。当孩子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时,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会被激发出来。
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陪伴与鼓励,形成对成绩、对自己、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之后,不仅考试的压力会迎刃而解,面对生活中的其他挑战也会游刃有余,他们会成为健康成熟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