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2021-12-02马海燕
马海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了包括制度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的重要性。坚定制度自信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能够凝聚共识,固本培元,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
一、新时代加强高职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背景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是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就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主张。这些论述和主张都为我国做好新时代高职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时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为国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心系家国、以技报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制度自信教育的基本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前景光明,但挑战也十分严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的民主输出与政权颠覆,网络时代,西方所谓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的输出也借助网络这一载体以更为隐蔽的方式进行着。第一,西方国家的网络民主输出与商品输出裹挟在一起,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的极力推销,宣扬彻底私有化,主张完全市场化,企图削弱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第二,西方国家借助其网络优势在虚拟网络空间大力鼓吹其“三权分立”民主宪政模式的制度优越性,扭曲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理性认识,进而怀疑和否定我国的民主政治[3]高国涛、杨文华:《西方网络民主输出情势下大学生制度自信的重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第3期,第36-37页。;第三,西方国家的民主输出与文化捆绑在一起,利用影视作品、报刊杂志、学术交流等形式藉由网络向世界倾销,渲染其自由民主价值观的普适性,冲淡了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归属感,影响着大学生的制度认同。因此,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制度认同教育尤为重要。
高职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是一个多方面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需要高职院校党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在校学生,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有序推进。对于高职院校的党政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做到的是,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实际工作。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需要做到的是,如何在准确把握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强化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指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培养高职学生的制度自信。对于广大高职学生而言,需要做到的是,如何主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理解“四个自信”,自觉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上述三个问题,对于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而言,亟需深入研究、不断探索。
二、高职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制度自信教育状况是比较好的,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也是认可的,也有较强的家国情怀。但是由于各种外部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认识和对制度自信的认识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有待深入,制度自信有待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源自其自身的制度优势,而高职学生的制度自信则一方面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来自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认知、理性评价和积极体验。这其中正确的认识是高职学生建立制度自信的前提,然而当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在制度认知方面还有待深入。
(二)培养制度自信方面,高职院校各部门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
课堂教学在提升高职学生制度自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认知与理性评价。具体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本质、发展历程以及中西方制度比较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正确认知并进行理性评价,但理论讲述居多,学生实践体验不足;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更侧重于技术性和应用性,对学生制度自信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学生制度自信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实践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与高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辅导员,与对学生的政治立场觉悟等关注相比,辅导员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高职院校团委开展了很多活动,但是有针对性地培育高职学生制度自信的活动有待加强。
(三)制度自信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进一步密切结合
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培养学生树立高度的制度自信,离不开课堂上教师关于制度自信的理论阐释,更离不开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体验。理论学习中获得的认知只有在实践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植根于青年学生的心中。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在学生制度自信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制度自信的种子在青年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制度自信教育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上的重视,需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设计相配套,并且加大实践教学的制度支持与经费保障力度。
三、高职院校制度自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做好高职院校制度自信教育工作应把握的重点
1.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问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勇担责任和使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上不动摇,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制度自信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制度理论研究,真正把制度自信教育贯通到教学科研育人的全过程。
2.深刻领会“四个自信”的内在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植根中华大地自主开创并由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机构成,具有中国独特属性的社会主义。[4]刘希良:《坚定制度自信的三个维度》,《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1期,第71页。因此,坚定制度自信必须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理论及文化之内在辩证关系。高职院校在制度自信教育过程中,不能单纯强调制度自信,而应该将制度自信融入到“四个自信”之中,在厘清彼此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更为立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解其独特性,进而在思想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行动上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3.牢固树立和增强政治意识、问题意识和对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这表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政治方向、找准问题要害,不断增强阵地意识。[5]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人民日报》2016年1月25日,第 7 版。具体到高职院校制度自信教育,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增强政治意识、问题意识和对象意识。有坚定的政治意识才能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意识形态教育、制度自信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才能直击要害,厘清各部门在制度自信教育中的责任分工,构建大思政格局,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有科学的对象意识制度自信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深刻把握高职思政课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遵循规律,有序推进制度自信教育工作。
(二)加强系统规划,积极探索制度自信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制度自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规划,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将制度自信教育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创新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广泛参与且讲求实效的教育和宣传,努力构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的制度自信教育工作体系。
1.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教学与学生培养。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制度自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等兼具理论性与时政性的课程,教师应该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课程的内容,在课程中加强国家制度体系的相关内容,加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制度优势的常识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提高其辨识能力,增强其制度自信。
2.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拓展制度自信教育渠道。高职学生制度自信的建立离不开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将制度认知与制度自信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贯通第一课堂、学生校园生活空间、劳动与社会实践、科研和创新创业、网络虚拟空间等多个空间,将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员、 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在广大高职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制度自信教育与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祖国观和民族观,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3. 分层分类有序推进制度自信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高职院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尤其是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并将其纳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任务。将制度自信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与高职院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党员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知,准确把握制度自信的当代内涵,进而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制度自信,强化责任担当,自觉遵守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增强制度意识、按制度落实,真正将制度自信融入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
提升高职院校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并将其制度化,加大制度自信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职工从社会形态、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三个维度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6]朱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多维度解读》,《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第40页。,真正掌握制度自信的内涵与实质。同时持续组织或者选派各类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参加教育部、省市教育厅(教委)以及学校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哲学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培训班,持续提升其理论素养。此外,针对新入职的教职工,在其岗前培训过程中,增加制度自信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坚定制度自信,筑牢信仰根基,践行制度自信,真正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积极推动思政课课程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时代感以及吸引力,真正让制度自信的种子在青年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首先,对高职院校的“概论课”“思修课”与“形势政策课”这三门思政课程在学生制度自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整体设计。“形势政策课”注重从国内外形势的比较中展现中国的制度优势,“概论课”注重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认识中国的制度体系,而“思修课”则注重从具体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制度优势,贯通高职三门思政课,完成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感知、认识、评价以及制度自信的建立。其次,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针对高职学生理论水平有限的实际,高职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运用多种媒体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且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我国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呈现在课堂上,如用快闪PPT等方式呈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让学生在视听冲击之下感受山乡巨变,增强“四个自信”。针对高职学生乐于实践的特点,思政课教师将课上与课下有机结合,课上坚持推行“课堂分享”环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生活中有关国家社会发展的见闻与班级师生分享,在分享与互动中建立对国家社会的理性认知;课下组织学生开展“家族史研究”,通过自己家族的今昔对比,通过衣食住用行等细微之处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和感受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讲好自家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最后,加强制度自信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与创新。高职院校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职业性与实践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入有很好创新变革实践的工厂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政策制度的变革创新与行业和职业发展的密切联系,深刻感知并逐步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认同与信任。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高职学生制度自信的建立和培养无法单纯依靠三门思政课来实现,需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首先,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助,组织宣传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等多部门联动,共同制订较为系统完整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管理、运行与评价体系,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第三,提升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引导其转变观念,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课程在高职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将该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国家社会制度发展相联系,将该领域先进技术的产生发展与先辈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工匠精神相联系。第四,搭建平台,建立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长效“结对子”机制,强化两者的有效沟通与协同作用。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厚植制度自信土壤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然而一旦内化为人们的态度和信念便会持久深远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校园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亦如此。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有助于培植制度自信的土壤,让制度自信的种子在青年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1.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校园网络的存在也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提供了充分而生动的表达形式。高职院校在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时,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亲民性,随时将校内外的“好声音”“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在消解境外媒体负面报道与网络谣言的同时,让学生对我们的国家、政党、制度、道路产生认同和共鸣。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新媒体建设规划,健全制度推动新媒体建设秩序化、规范化、责任化运营。如在完善学校官方微博、微信、QQ工作群等的同时,开展校园新媒体备案登记工作,规范新媒体建设的审批,实行备案制度、年度检查制度、信息发布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新媒体的协同联动,真正让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让新媒体在高职学生制度自信的培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新媒体,如进行校园微博达人评比、自媒体宣传大赛、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培训等,真正引导学生从高校校园网络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创造者和建设者[7]许建华、谢明香、刘云颇.:《自媒体时代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正能量路径探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118页。,涵养网络良好生态,厚植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充盈校园网络空间。
2.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指向和行为品质,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和育人取向之中。首先,高职院校在注重职业精神的基础上,要将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工匠精神纳入到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之中。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不仅是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在未来工作中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热情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与祖国和人民同向同行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高职院校在强调学生实践精神的同时,要将理想信念注入校园精神文化之中。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钙”。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的前途命运,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立志高远。最后,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当今时代,思想多元碰撞、文化深刻交融,青年学生的三观尚未确立,高职院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在高职校园形成务实奋进、爱校爱国的校园精神文化。
3.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品质。首先,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其校园幸福感。校园是高职学生大学生涯中感知社会的重要场域,完善的设施和服务能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职业教育本身快速发展,增强自信。其次,创新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一方面应在物质、场地和人员等方面对学生社团工作进行扶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应重视对社团学生骨干的培训、指导与激励,鼓励其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把握社团的核心价值观,将“四个自信”的内容融入到社团的日常管理和各项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再次,加强校园宿舍文化建设。逐步完善高职宿舍园区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温馨的硬件环境和人性化的软性服务,为学生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宿舍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荣誉感。最后,加强对高职校园公共宣传空间的管理与创新。校园公共宣传空间的内容应确保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紧跟形势,及时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四个自信”。同时,公共宣传空间的设计应有所创新,以当下青年喜闻乐见的新颖设计吸引高职学生,如互动参与式设计,让高职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用年轻人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