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住宅区户外小尺度空间的康养花园设计探究
——以重庆龙湖颐年公寓康复花园为例

2021-12-02唐瑜皎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住宅区水景康养

唐瑜皎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0)

1 康养及康养花园概况

1.1 康养的定义

康养的概念较早就被应用于旅游研究领域,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内对康养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在学术界,学者普遍将“康养”解读为“健康”和“养生”的集合,重点关注在生命养护之上,用健康和养生的概念来理解康养的内容。在产业界,则倾向于将“康养”等同于“大健康”,重点将“养”理解成“养老”。目前对“康养”的主要理解是“健康+养老”,认为“康养”是“健康”与“养老”的统称。

笔者看来,康养是包含心理和身体两部分健康的概念,康养可以是一种具有短暂性、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过程,也可以是一种具有长期性、动态性的休闲活动过程。

1.2 康养花园定义

康养花园又称康养景观(Healthy Landscape),国内外学者都对康养花园有释义。密歇根州立大学乔安妮·韦斯特菲尔教授认为,康复花园能为病人提供消极或积极的恢复身体功能的机会,重点强调的是从生理、心理和精神3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重拾人的整体健康。刘滨谊认为,康复花园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可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减轻使用者的压力,改善其生理和心理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因此,康养花园旨在通过对场所空间功能组织安排、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以及人文氛围的构建,形成让使用者身心得到放松的户外空间。

2 住宅区户外空间

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的建设性用地不断减少,地块寸土寸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开发商想方设法利用有限的地块创造更多的收益。由于住宅区户外空间狭小已成为客观现实条件,在面对这类项目的时候,需要分析住宅区内部环境条件,设计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找到最佳的空间规划方式,尽可能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以下是3个空间设计措施:①当住宅区建筑间无法形成面状户外空间时,可考虑随着路径的延伸,设置带状户外空间,在带状两侧设置景观节点或放置有利于舒缓身心的构筑物设施等,形成康养花园带。②当住宅区建筑存在架空层时,可以考虑将架空层作为户外空间的延伸面,在架空层设置利于健康的活动器材或作为半开放式私密交互空间,让康养理念存在于住宅区各个角落。③住宅区通常有屋顶预留空地,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一些屋顶康养花园,不仅利用和美化了空间,而且使业主走出室内到室外参与各种活动,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就能感受康养带来的舒心。

因此,住宅区户外空间不足并不能成为舍弃康养花园的理由,只要设计团队坚持用心为客户考量,就一定能在小地块中做出丰富多彩、被世人称赞的项目作品。

3 重庆龙湖颐年公寓康复花园

3.1 项目概况

重庆龙湖颐年公寓位于重庆高新区, 处于大坪商圈、杨家坪商圈、石桥铺商圈环绕的核心区域——科园路片区。从外部环境来看, 该地块周边医疗资源、景观资源较为丰富, 社区服务设施便捷, 商业氛围、文化氛围较浓厚。该项目定位为医疗与康养结合的养老院, 其建筑主体为功能复合的高层综合体, 共服务养老人数173人, 其中非失能、轻度失能老人约占80%, 中度、重度失能老人约占20%。目标场地为建筑顶层屋顶花园, 现状功能以休闲、游憩花园为主。

3.2 项目优势

本项目属于典型的住宅区户外小尺度空间设计的典范。尽管空间不足,设计团队并没有摒弃康养花园的设计,充分利用屋顶空间,通过植物种植、小品构筑物设置、无障碍通道的全覆盖、五感行为心理设计等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一个康养休闲的户外空间。因此,本项目对于住宅区户外小空间康养花园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3.3 项目局限性

重庆湖颐年公寓的康养花园主题针对与老年人群体,而康养的概念不应该仅针对于老年人群,康养花园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青年人群。全民康养的理念应深入每一个居住区。设计团队通过风景园林要素景观的塑造,多方位的空间功能组织,人文氛围的构建,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心理生理需求的业主体验到康养休闲的理念。

4 住宅区户外小尺度空间康养花园设计建议

小尺度空间的客观条件,限制了设计者对于场地空间功能组织的发挥。因此,当住宅区户外空间不足时,我们应该在垂直空间中寻找设计的可能性。将视线放置于楼层架空层、屋顶空地平台等场地,利用设计策略将康养花园设置其中,让住宅区空间层次丰富有趣且具有康养休闲意义。

4.1 景观塑造

景观塑造是康养花园设计的核心,好的景观可以使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有利于缓解人群的紧张、疲劳、烦闷等负面情绪。以下将从水景设计、道路铺装设计、植物设计、构筑物设置四方面对康养花园的景观塑造提出建议。

4.1.1 水景设计 风景园林中水体是各种水景的总称,是园林景观和给水、排水的有机结合。一般分为静水(如假山水池、镜面水池等)和活水(如跌水瀑布、喷泉等)。在住宅区户外小空间里,适合占地面积较小的水景。景观性水景:在住宅区户外小尺度的康养花园中设置小面积的观赏性水景,如镜面水池,一方面镜面水池可以将康养花园周围环境倒影其中成为景色,增加康养花园景观特色。另一方面,水池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可以调节小气候,汇集、排泄天然雨水。互动性水景:互动性水景可以增添康养花园的乐趣,调动业主的参与度。在住宅区户外小尺度空间的康养花园中设置一些能够让业主主动参与的水景、如灌溉水景、踩踏式喷水系统等,一方面业主在主动使用这些水景措施的时候身心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业主参与的动态过程也成为别样的风景。

4.1.2 道路铺装设计 住宅区户外空间中的康养花园道路铺装设计应该受到重视,根据不同需求的业主规划出多种类型的道路铺装。慢行道路铺装:慢行道路是针对想要漫步或者行动不便的业主设计的,慢行道设置在2.5~3.0m左右。慢行铺装讲究舒适性,运用天然木材、石材、地被植物作为铺装,在道路中可以运用不同材质进行拼贴花纹形成特色铺装。快行道路铺装:快行道路适用于需要一定活动量、行走方便的人群,他们的需求在于通过一定的快行舒缓身心。快行道路的铺装可以运用彩色沥青、砖石等铺装,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运动道路铺装:康养花园中需要为处于亚健康的人群提供可以运动的场所,即使在狭小空间里也可以使用彩色塑胶材料规划出带状跑道,在跑道上标出距离并设置一些鼓励的话语。生命在于运动,人们可以通过运动排汗来舒缓一天的疲惫。

4.1.3 植物设计 植物是康养花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植物可以作为景观观赏,也可以作为分割空间的工具,同时植物能够使人群心情愉悦,有利于身心的康复疗养。垂直植物景观:由于户外空间不足,因此尽量在竖向上做出植物景观以求高效利用空间。在垂直面上进行植物栽植还能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体验到植物的美感。坐轮椅的老年人、小孩可以触摸植物,观察植物的色彩;中青年可以闻到植物的芬芳、欣赏植物的姿态。植物绿篱:运用植物绿篱一方面可以将住宅区户外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另一方面美化了环境。通过运用草本、灌木、乔木的层次搭配形成绿篱景观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情放松。

4.2 设施设计

4.2.1 休憩系统设计 康养花园中,休憩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不同业主对于休憩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在设计休憩系统时要从多个群体需求出发。针对老年人群体业主休憩系统时,注意老年人行为心理以及身体机能的退化,在设置座椅时,考虑到人年老时普遍身高会降低5%,将座椅调整到适合老年人的尺寸,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于舒适性的需求,在座椅的材质选择上以柔和材料为主;针对中青年业主休憩系统时,多考虑景观视线的配合以及休憩设施的最近放置点,方便中青年在康养活动中得到放松。

4.2.2 导视系统设计 导视系统设计也不能只用一套标准去设置。对于视力衰退的人群,可以将导视系统放置在地面,运用类似大地景观的塑造方法,将导视系统用鲜艳的铺装材质凸显出来;对于需要在轮椅上移动,或者身体矮小的儿童,导视系统竖向高度应比正常尺度的导视系统更低;对于心情低落的工作群体,导视系统应该更加生态绿意,让他们仿佛置身大自然中,感受闯进森林、潜入海底的乐趣。

4.2.3 无障碍设施设计 无障碍设施设计是康养花园设施设计中最体现康养理念的部分,在康养花园中,在有阶梯的旁边做出一定的坡度,方便轮椅的活动;在道路两旁增加双排扶手,以方便不同高度的人群使用;对所有存在危险性的硬质进行圆角处理等。

4.2.4 照明系统设计 照明系统的设计在康养花园中包含三部分的意义,一是照明系统能够在夜间为人群提供光亮,保证业主的活动过程安全性。二是照明系统本身可以成为景观,灯光形成特色景观让人在夜间感受到别样的魅力。三是灯光代表着温度、温暖,人们在灯光下细细品味人生,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的哲理。

5 小结

康养这一概念被反复提及的背后,是广大客群的健康需求。我们发现,不仅老年人注重健康,越来越多的在职场中打拼的年轻人、中年人也开始重视身心健康的打理。对于追求修身养性的人们来说,安享生活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住宅区作为人们的家园被给予厚望,人们渴望在其中觅得集自然与生活健康于一体的休闲空间。当现实条件受到限制时,仍然不能放弃让身体放松、精神得到慰藉的期待。因此,设计师在应对面积有限的小尺度地块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从各方面探讨,合理利用有效空间,构建康养花园户外空间,为全民康养理念的推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住宅区水景康养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天音水景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无限追踪⑧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传统造园思想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住宅区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