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推介

2021-12-02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根肿病菌核病黄曲霉

1.1 技术概述

1.1.1 基本情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耕作制度和栽培模式变革、品种不合理布局、带病种子和农机跨区调运等诸多因素影响,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的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经成为我国油菜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对于油菜菌核病,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病品种主要以避病和耐病为主,传统的化学防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最理想的施药时间是在盛花初期,而此时油菜已经封行,人工施药较为困难。而对于油菜根肿病,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不抗根肿病,传统的防治技术(撒施生石灰、氰霜唑或氟啶胺灌根等),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耗时费工,防治难度较大。导致了很多地区基本不采取任何病害防治措施,结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到油菜种植效益以及农民种植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并集成了以植保无人机喷药防治为核心的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以及针对不同种植模式的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该技术具有轻简易行、防治效果好、防治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增产增效显著。

1.1.2 示范推广情况 自2010年以来,依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相继在长江流域20多个地市建立了0.67万hm2以上的核心示范区,对以植保无人机喷药防治为核心的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进行了试验示范。目前,该技术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全国各油菜主产区也在大面积地示范和推广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hm2,较好地解决了油菜菌核病防治耗时费工的难题。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也相继在湖北、安徽和四川病区示范推广多年,防病增产效果显著,是一项根肿病严重病区突破性重大增产技术措施。

1.1.3 提质增效情况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实施,可使产中管理的成本控制在100元/667m2以内,与传统相比降低2/3以上,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8%以上,农药减施20%以上,节水90%以上,挽回菜籽直接产量损失12%以上,综合效益增加200元/667m2以上。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可使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挽回菜籽直接产量损失50kg以上,综合效益增加100元/667m2以上。

1.2 技术要点

1.2.1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加强措施,生物和农业防治为辅。

1.2.1.1 选用抗病品种 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区,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避)病品种,如秦优7号、秦优10号、中双9号、中油杂19、华油杂62等,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1.2.1.2 芽前封闭除草技术 在现有联合播种机上增加喷药装置或采用高效喷雾器械,在油菜播种后喷施精异丙甲草胺、异松·乙草胺等封闭除草剂,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以抑制杂草生长,预防苗期菌核病的发生。

1.2.1.3 苗期“一调三抗”技术 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区,尤其是花前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区域,采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喷雾器械在油菜苗期喷施碧护、阿泰灵等复合型药剂,调节油菜生长平衡,提高植株免疫力,增强油菜抗病、抗虫、抗逆能力,预防苗期菌核病的发生。

1.2.1.4 花期“一促四防”技术 在油菜盛花初期,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咪鲜胺(戊唑·咪鲜胺、异菌·氟啶胺)、硼肥、磷酸二氢钾、植物源助剂等混合药剂,防治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早衰(“老鼠尾巴”)、防高温逼熟,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油菜花期“一促四防”油菜秸秆(菌核)快速腐解。

1.2.1.5 秸秆(菌核)快速腐解技术 在收割机上安装喷雾施药装置,对油菜秸杆喷施有机物料腐殖剂、盾壳霉等复合型生物菌剂,加速秸杆和菌核腐解,一方面减少田间菌源物数量,另一方面培肥地力,提高后茬作物产量。

1.2.2 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

1.2.2.1 用抗病品种 油菜抗根肿病新品种“华油杂62R”和“华双5R”抗病效果显著,对我国多数油菜主产区根肿菌生理小种表现为免疫抗性。

1.2.2.2 延期播种 播种时应尽量避开根肿病适宜发生的土壤温度(20~25℃)和湿度(大于50%)等环境条件,如推迟播种期10~15d,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1.2.2.3 直播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按1L水加10%氰霜唑15mL、胺鲜酯15mg的比例配制浸种液,将种子按1∶5的比例放入浸种液中浸泡1~2h,取出晾干后播种。播种时施10kg/667m2石灰氮和30kg 45%三元复合肥作底肥。播种密度以2~2.5万株/667m2为宜。

洞庭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修复整治力度,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内参连续报道,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应强烈。2017年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将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列为湖南省1号问题。洞庭湖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大民生工程、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尽快、有力、有效地加以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问题,除了湖南省主动作为外,需要沿江省市的共同努力,更多的还需要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重点支持和协调推动才能解决。

1.2.2.4 移栽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在病害较轻或人工较缺乏的地方,可采用苗床土壤消毒的方法育苗,即平整苗床后,表面均匀喷施10%氰霜唑1500倍液,用药量以表层15cm土壤充分湿润为宜。在病害较重的地方,可采用育苗筒育苗,即平整苗床后,将蜂窝状纸质育苗筒(直径6cm,高8cm,可降解)在苗床上展开,筒内填80%无菌土,用无菌水淋透后播种,上面再覆盖一层无菌土。播种后30d左右选择健壮苗移栽大田,移栽密度3000株/667m2左右。移栽时施10kg/667m2石灰氮和30kg 45%三元复合肥作底肥。移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用10%氰霜唑2000倍液灌根。

1.3 适宜区域

全国油菜菌核病、根肿病发病区。

1.4 注意事项

施用封闭除草剂时,应根据土壤墒情决定兑水量,推荐30~60kg/667m2。干旱不利于药效发挥,遇雨或田间有积水时容易发生药害。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化学农药时,一般药液用量500~1000mL/667m2,药液浓度较高,容易产生药害,因此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慎重。同时,植保无人机的雾滴粒径较小,为保证防治效果,建议向药液中添加喷雾助剂,以提高雾滴的高湿润性、抗挥发性、强渗透性、扩展性以及耐雨性等。根肿病的防治重在预防,一旦作物遭到病菌侵染再用药毫无防治效果,因此在有根肿病发生的田块必须注重预防,提前施药。

2 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2.1 技术概述

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油菜办公室等开展协同攻关,引进吸收国内外最新科技处成果,将机械化高抗高产油菜新品种、种子包衣、种肥同播、缓控释肥、病虫草绿色防控、直接收获等油菜优质高产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建立了适合两熟和三熟等不同耕作模式下的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我国菜籽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劳动用工从每667m25~10个下降到0.5个以内,农药施用量降低90%以上,肥料施用量减少10%以上,机收损失率下降到5~8%,直接或间接增产5~15%,产油量提高8%以上。2013年以来,该技术在湖北武穴、云梦、公安,江西湖口、瑞安等地开展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了油菜籽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以上,油菜生产成本从5.0元/kg降低到了2.0元/kg,规模化生产成本减低到了1.7元/kg,大大提升了油菜生产竞争力。

2.2 增产增效情况

该技术以高产高油为基础,以绿色高效为目标,物资机械投入成本约300元/667m2,一般产量150~200kg/667m2,按照4元/kg计算,产值600~800元/667m2,扣除成本,效益300~500元/667m2。同时还实现了减肥减药,农药施用量降低90%以上,肥料施用量降低10%以上。

2.3 技术要点

2.3.1 机械化高抗高产油菜新品种包衣种 选用阳光2009、华油杂62、中油杂19、沣油737等抗病优质高产机收油菜品种。也可选择国家或本地省级审定或登记的油菜新品种,要求具备高产、抗菌核病、耐密、抗倒等适宜机械收获的特性。播种前用“种卫士”拌种包衣,防治苗期虫害。

2.3.2 适期种肥同播技术 9月底至10月上中旬采用2BFG-10油菜联合播种机或2BYM-6/8型油麦兼用精量联合直播机种肥同播,播种量200~300g/667m2,成苗2.5~3.0万株/667m2。若播期推迟(10月15日以后)可增加播种量到300~400g,适当增加密度到3~4万株/667m2。

2.3.3 高效施肥技术 选用“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稻田油菜施35kg/667m2,旱地油菜施25kg/667m2,随多功能油菜联合播种机播种时一并施用。若施用一般性的复合肥时须施用1kg/667m2的硼砂或0.5kg/667m2的高含量硼肥(有效硼12%以上)作为基肥,防止油菜花而不实。

2.3.4 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 直播后3d内用乙草胺封闭除草,蕾苔期或花期用无人机或大型机械喷雾按每667m225%咪鲜胺50mL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g、30g速效硼、60g磷酸二氢钾对水喷施,促进生长结实,防病、防衰、防倒、防花而不实。建议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降低防治成本。

2.3.5 直接收获技术 油菜黄熟时,利用无人机喷施80~100mL/667m2“立收油”干燥剂,喷施后5~10d采用4LZY-2.0S型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

2.4 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宜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安徽、江苏、浙江、广西等省)、黄淮油菜主产区(河南、陕西)、北方春油菜产区(青海、内蒙、甘肃、新疆、西藏)推广。

2.5 注意事项

选择品种要选用适合当地区域的审定或登记品种。北方春油菜产区应按照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播期。

3 花生枯萎病及叶部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3.1 技术概述

花生苗期真菌性枯萎病(包括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和生长中后期的叶部病害(叶斑病、网斑病、锈病、疮痂病)是大部分产区主要发生的病害。从2008年起,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团队联合各综合试验站,对花生苗期枯萎病和叶部病害的防控进行了抗性品种鉴定、低毒高效药剂筛选和栽培措施控制等措施的研究,建立了一整套综合防治方法,并在华南、长江流域、黄淮和东北产区进行了示范,田间防效达50%以上,有效地降低了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3.2 增产增效情况

2013年以来,该技术在河北石家庄、湖北襄阳、江西赣州、山东潍坊等地进行大面积集成示范,该技术可减少产量损失20%~40%,增效100~200元/667m2。大面积推广应用,可降低产量损失20%左右,扣除成本后可增加收益80~100元/667m2。

3.3 技术要点

3.3.1 种植抗病、耐病花生品种 不同产区根据当地主要病害种类选择抗病或耐病的花生品种。如在华南产区选择粤油20、桂花32,长江流域选择中花16、天府18,黄淮产区选择远杂9102、冀花4号、花育33等。

3.3.2 农业综合防治 合理轮作,合理选择跟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或者其他非寄主作物进行1~2年轮作。清洁田块,花生收获后,及时清楚田间的病株、病叶和秸秆。适期播种、平作改垄作、平衡施肥等技术措施。

3.3.3 拌种防治苗期枯萎病 推荐用萎锈·福美双悬浮剂进行播前拌种,也可选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精甲·咯菌腈悬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3.3.4 叶面喷药防治叶部病害 叶斑病、网斑病、疮痂病: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3种病害的防效最好,推荐使用,也可选用类似成分和功能的药剂。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锈病:优选粉锈宁或敌锈纳、萎锈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间隔7~10d,连喷3~4次。

3.4 适宜区域

本技术可以适宜各花生产区。

3.5 注意事项

药剂拌种花生后,最好当天拌种,晾干后,当天播种。建议防治叶部病害的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4 花生黄曲霉素全程控制技术

4.1 主要内容

花生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年总产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既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和蛋白质来源,也是我国粮油类商品中为数不多的具出口创汇优势的农产品。农业部连续多年监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威胁花生质量安全、限制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出了中花6号等黄曲霉毒素抗性品种,创建了花生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建立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经协同攻关和集成组装,形成了花生黄曲霉毒素全程控制技术,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对我国花生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其它农产品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提供可复制借鉴的引领性技术路径。

(1)选育的中花6号、中花21号(鄂审油2012001)等花生抗性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特性,已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筛选出了适应不同产区的花生抗性品种。

(2)创建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已经通过成果鉴定(鄂科鉴字〔2012〕第04119191号),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发明专利30多项,并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奖励。该技术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国际著名顶级期刊ChemSocRev评述“不仅高灵敏而且准确”、CurrOpinBiotech评述“发挥了引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成果部分产品被美德意比新等国应用,并被FAO国际半干旱所在亚非地区推广,使我国跻身于本领域国际领先行列。

(3)花生黄曲霉毒素全程控制已经形成了系列技术农业行业标准,包括《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规程》(NY/T2308-2013)、《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1286-2007)、《植物性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技术规程》(NY/T2545-2014)、《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抽样技术规程》(2016年11月通过农业行业标准审定)、《黄曲霉菌株产毒力鉴定方法》(NY/T2311-2013)、《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方法》(NY/T2310-2013)等。

4.2 技术要点

4.2.1 核心技术 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产前抗性、优质品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

4.2.2 配套技术 产中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产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技术;产后花生安全储藏技术;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产后花生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标准。

4.2.3 技术组装 集成产前抗性品种选择、产中病虫害防治和风险预警技术、产后低温、气调、真空等安全储藏技术及紫外光降解、臭氧降解减毒技术,全程贯穿应用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等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全程控制技术模式、花生安全性评价技术及《花生黄曲霉毒素控制污染技术规程》《植物性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技术规程》《黄曲霉菌株产毒力鉴定方法》等配套标准,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保障消费安全,支撑产业发展。

4.3 适宜区域

本技术可以适宜各花生产区。

猜你喜欢

根肿病菌核病黄曲霉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大白菜抗根肿病研究进展
我国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及检测方法研究
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优化
四川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控对策
云南临沧积极引进抗根肿病油菜品种
河南省农科院育出6个抗根肿病白菜新品种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LC—MS/MS定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