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师导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1-12-02王琼娟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导学思政教育

王琼娟

(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放教育面向的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和工作经验的成人学生,他们“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社会参与度相对较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1]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使得从事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成人学习者需求的教学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导学能力。

一、开放教育思政课的特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人’为‘思政课’的对象,就是要通过‘思政课’教育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2]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政课要体现不同学段特点,“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这说明由于本专科阶段的大学生具备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对其开展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开放教育学生均是接受本专科阶段的大学教育,但是教与学的过程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差异,在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上,这些学生有的相当于高中学生水平,有的相当于初中学生水平。同时,这些成人学生基本上都具备相当的社会经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比在校大学生更加复杂,“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中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必然导致他们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无论在理解思政课中相同的学习资源,还是在理解不同的学习资源方面,预设的需求和期待差异更大”,[3]因此参照高校思政课着重开展理论性学习的做法并不妥当,而是要找出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开放教育是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开放教育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媒体教育技术及灵活的支持管理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限制的学习时空条件和全方位的良好的学习环境。”[4]相应地,基于开放教育学生客观上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以及社会化、功利化的学习动因和实用性、速效性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对象多元、方式间接、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等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开放教育的对象是成年学习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职业和学习需求不同,知识储备、社会经历和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纯地以理论性教学为重,而是要根据学习者认知水平的不同,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符合其所属学段特点的教育,因材施教,开展多元化的思政教育。

(二)教育方式的间接性

与传统的教育不同的是,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通过教材、网上教学资源、直播课堂、互动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将教师和学生集中在教室里开展面对面的教与学活动。同时,为了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开放教育通过系统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主要通过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间接联系在一起的。开放教育思政课教与学的过程自然也是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的,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资源设计方面不仅要满足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还要注重内容表达的实用性、生活化和交互性;另一方面,由于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多,开放教育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思维习惯,个性化的适度引导是改变其认识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的有效导学在这种教与学相对分离的间接教育方式中显得十分关键。

(三)教育范围的广泛性

对于传统的高等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是确定的,目标也是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中实现的。针对开放教育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是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开放教育以网络平台为主要阵地,构建“六网融通”的空间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对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虽然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使学习行为更加自主和自由,同时,基于网络无限延展性的特点,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学生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最关键的是开放教育学生基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往往对网络媒体中的某些现实问题关注较多,多少会受到网络言论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教师需要掌握了大量正确信息,并且精选出有说服力的、最新的信息资料,运用批判思维彰显思政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效果,实现价值观念的认同。这实际上是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相对来说任务更加艰巨。

(四)教育内容的复杂性

如前所述,开放教育学生在年龄、职业背景、学习能力、分布地区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客观上来看,这些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在校大学生相比更加复杂。具体来说,一是大部分开放教育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不同的社会经历导致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各异,这必然对思政课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二是学生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学习能力和目的等各不相同,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起点的设置上做足功课,还要解决教学过程因众口难调而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问题。三是学生缺乏自我成长意识,面对理论性、抽象性内容相对较多而实用性不甚明显的思政课程,更是感觉深奥又枯燥,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动力不足,甚至还会有潜在的抵触情绪。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更是加剧了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开放教育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还应当及时把握学生的基本思想倾向,并结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客观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师导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实现价值趋同,思政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好的思政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5]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并使其实现育人、树人的功能呢?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的对象呈现多元化特点,且学生在文化背景、社会认知、思维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育范围广,内容相对复杂,而且教与学的过程并不囿于固定的时间和场地,却需要通过资源与支持服务进行连接,因此,教师的导学作用便显得极为关键。

(一)教师导学是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有机生态的关键因子

教师导学就是“导学教师根据开放教育具体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和实际需求,设计并引导开展各种学习、讨论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服务的行为。”[6]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将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来进行研究,可以分为内部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系统两个层次,内部生态系统主要由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学习支持服务四大生态因子组成,而外部生态系统则由相应时空阶段的各种经济、文化、政策等因子构成,这些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个教育生态系统中,我们要通过思政课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导学作为构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借助于各种支持服务手段和教学策略,整合各种经济、文化、政策等要素,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顺利地传递给学习者,是在维系各因子之间良性互动和系统平衡过程中产生关键作用的主导因子。

(二)教师导学是激发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内驱力的重要因素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来分析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一种适合学生需求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认知的基础上,借助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自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外部信息并不代表知识,其本身是无意义的,只有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双向互动作用才能构建我们所谓的意义。”[7]针对开放教育的这些成年学习者开展思政课教学,激发其内驱力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拟传授的新知识的有效互动,教师导学自然是实现这个过程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导学是开放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要让多元多样的价值认知能够和谐共生,使之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一致。”[8]开放教育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比普通高校学生要低,且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可塑性相对较小,因此,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获得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情境的适宜性。换句话说,传统高校思政课的系统教学并不适合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规律,紧跟时代步伐,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运行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及时进行干预,确保学习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教师导学更能有效地促进开放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开放教育思政课导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开放教育学生大部分都是已经进入社会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劳动者,他们一般是基于个人的兴趣、工作岗位的需求等因素选择开放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素养,价值认知的多元化特点在这个学习者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成人学习者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复杂性不言而喻。在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导学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支持服务的提供者。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才能有效促进开放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开放教育思政课导学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综合性导学能力。

(一)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能力是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互联网+’时代,学习是现代教师的存在方式,伴随教师教书育人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9]当今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思政课本身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完备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文史哲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及时更新,站在理论前沿做学习的先行者。开放教育思政课的导学教师面对的是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的成人学习者,对于枯燥理论知识的接受力十分有限,因此,尤其要善于综合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信息和技术,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以鲜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才能让缺乏趣味性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最大的教化育人的作用。因此,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树立自我超越的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教育观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认为学生具有主动接受信息并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因此,立足于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开放教育学生中开展思政课的导学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而取得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如何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教师组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学情境交互,学生通过情境交互主动进行知识建构。”[10]可见,导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当的素材,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和各类支持服务,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教学素材的挖掘能力

思政课是所有专业专、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受课对象很广泛。虽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一样的,若要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必然要在教学素材的取舍、挖掘上有所区别。况且,开放教育学生即使所学专业相同,由于知识背景不同,教师要想在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就必须建构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此时,选取适当的教学素材并进行充分挖掘就显得非常关键。比如从主流媒体优秀纪录片中选取教学素材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优先选择其中体现地方元素的案例,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挖掘这些纪录片中的说理策略、表达方式等,将深刻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故事,为学生创设出独具一格的思政课学习情境。

(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已成为所有类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技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是开放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为了适应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国家开放大学开创了“六网融通”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教学、管理、服务、评价整合进一个强大的网络平台,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支持服务的前提,对于开放教育思政课的导学教师而言,强大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进行教学情境创新的有力保障。

(五)科研反思能力

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源于教育实践,同时又促进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在“六网融通”模式下对开放教育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导学教师必须加强科研反思能力,不仅要掌握定性定量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前沿的教育理论,研究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相应的教学规律,还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导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导学方案,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去改进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导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效果。

四、提升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师导学能力的对策

教育是人类延续发展的一种内在本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具有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11]可见,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是大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顺应这一时代使命,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师应当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浪潮中积极探索,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导学能力,寻求有效的导学方法。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提高综合导学能力为核心,规范思政课教师的选拔、培养、评价等机制,建设一支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思政课导学教师队伍。

(一)健全选拔机制,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结构

首先,加强思政课师资建设的长远规划。不仅要根据教学需求制定短期的教师招聘计划,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还要有预见性地做好长期人才规划,使教学需求与人才配备保持动态平衡。其次,要严把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对拟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想、道德、心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优先考虑具备良好的开放教育思政课导学能力的教师,比如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能通过适当的方式有效地启发学生。第三,开辟特聘渠道引入兼职思政课教师。实践经验和身边的典型往往是思政课导学中的闪光点,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因此,制定思政课兼职教师标准,然后根据相应的要求,从当地各行各业选取一些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或者行业道德典型、党政领导干部等先进人物担任兼职教师,以专题讲座、实践指导的形式,拓展开放教育思政课导学的范围。

(二)完善培养方式,搭建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平台

第一,创新学习领域。开放教育思政课与普通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对象上存在差异,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学透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开拓学习领域,如发掘身边的优秀教学案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掌握新媒体技术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充分发挥开放教育的便利性特点等。因此,可以结合电大系统的结构特点建设开放教育思政课三级培训体系,由地市级电大负责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教师培训项目,省级电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级培训项目,国家开放大学层面设立定期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三个层面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同时,有意识地选派或鼓励思政课教师参加系统内外各层级的学习、培训、会议,开展各种层次的思政课导学视频展示等竞赛活动,通过开展交流会、研讨会、竞赛等方式,增进教师之间在导学方面的互动与交流。

第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将思政理论以最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注重提升思政课导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开放教育集中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基本上各个专业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基地,而专门为思政课教学设置教学基地的做法并不常见,因此,可以联合有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置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实践场所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基地收集、加工本土教学素材,并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还能使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建设一系列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理论源于实践,思政理论则是源于党和人民建国、创业的伟大实践,通过建立一批研学基地,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并有效引导学生也坚定“四个自信”。

(三)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活力

开放教育思政课的教学依托由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分校和市级电大三个层面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进行的,这种课程教学团队与传统高校的相比,稳定性较弱,分工协作的难度也大一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应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基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利用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12]实际上,教学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而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成员分属于不同的单位,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教师导学因地、因人而异。虽然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但是作为一个高效运作的思政课程教学团队,还是需要走标准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因此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教师的任职标准,导学的基本要求、导学教师的基本职责、导学教师的激励保障措施等也都应该通过必要的制度规定下来,严把政治关、师德观、业务观。其次,创新思政课导学教师的激励机制。思政课师资欠缺是普遍现象,在基层电大尤其如此,因此,为了解决师资缺口,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胜任思政课导学教师的党政管理干部、相近专业的教师、符合条件的辅导员等转岗为思政课导学教师或者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将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将思政课教学经历规定为上任或升任党政领导干部的优先条件。第三,实行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政治、师德、业务方面有瑕疵的,应强制退出。思政课导学方面,导学能力明显不能满足开放教育教学需求的或者教学明显没有效果的,给予培训机会,仍不符合要求的,建议其转岗。

猜你喜欢

导学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