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酿酒专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2021-12-02李恒进赵德明潘世江于加乾王顺强朱穆君余世权钟和平江青山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宜宾粮油

李恒进,韩 冬,赵德明,潘世江,于加乾,王顺强,朱穆君,余世权,钟和平,江青山*

(1.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四川省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宜宾 644000;3.四川省宜宾市粮油质量监测站,四川 宜宾 644000;4.四川省宜宾市标准化促进会,四川 宜宾 644000;5.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0)

宜宾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工艺独特,有“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之美誉。宜宾是多粮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主产区,一直秉承和坚守传统固态法酿造工艺。以高粱、水稻、玉米、糯稻、小麦为重要原料,对形成多粮浓香型白酒特色风格具有基础性、关联性作用。近年来,白酒作为宜宾“双轮驱动发展”的支柱产业,持续得到发展壮大。多粮型白酒生产使用的原料为高粱、水稻、糯稻、小麦、玉米等[1-2]。不同原料或不同原料比例产出的白酒,在风味上差别很大,为了提高白酒的出酒率和优级率,需要保障绿色优质的酿酒专用粮原料[3],企业逐渐重视酿酒专用粮基地的建设和安全性的检测[2,4]。实施农业标准化,能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是规范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效益的有效途径[5]。

作为我国白酒优质核心产区的宜宾,近年来,白酒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酿酒专用粮中水稻生产存在种植粗放、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与“优粮名酒”的地位不相匹配,对宜宾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亟需制定技术标准予以规范指导,做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为建立健全宜宾白酒品质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遵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宜宾酿酒专用水稻绿色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加工、运输和质量溯源。本标准适用于宜宾市行政区域内酿酒专用水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 131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谷物加工卫生规范》;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技术规范》;GB/T 22497-2008《粮油储藏熏蒸剂使用准则》;GB/T 22498-2008《粮油储藏防护剂使用准则》;GB/T 26433-2010《粮油加工环境要求》;GB/T 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DB51/T 277-2014《水稻简化旱育秧技术规程》;DB51/T 870-2019《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DB51/T 883-2009《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规程》;DB5115/T 28-2020《酿酒专用粮稻谷》;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1532-2007《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程》;NY/T 2737.2-2015《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酿酒专用水稻

淀粉干基≥80%、直链淀粉含量≥24%并适宜酿酒的籼型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

3.2 绿色生产

选择抗逆性强的酿酒专用水稻品种,生产过程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DB 5115/T 28-2020《酿酒专用粮稻谷》要求的规范化生产技术。

4 产地环境

符合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产地建设应符合GB/T 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规定。

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用

选用经审定或引种备案并在当地示范种植、抗逆性强、品质特性符合酿酒专用水稻产品标准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的规定。

5.2 育秧

5.2.1 苗床准备 苗床要求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力中等偏上。播种前2个月,施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667m2;播种前10~15d,施45%的氮(18%)、磷(12%)、钾(15%)三元复合肥50kg/667m2;苗床与本田比例:人工插秧1∶(7~8)、机插秧(1∶90~100)。

5.2.2 用种量 根据千粒重大小,杂交稻播种量0.75~1kg/667m2,常规稻播种量1.5~2kg/667m2。

5.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24h,用清水浸泡10~16h,再用多菌灵或三氯异氰尿酸药液浸种12~14h,漂净、滤干后,保温破胸至粉嘴状态。旱育保姆包衣种子的不用药剂浸种和催芽。

5.2.4 播种时期 平丘区播种期2月25日至3月10日。其余地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移栽苗龄确定播种期。

5.2.5 育秧方式 湿润秧田育秧,播种后需踏谷入泥,厢面保持湿润状态;旱育秧按DB51/T277-2014《水稻简化旱育秧技术规程》要求执行;机插秧按DB51/T870-2019《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要求执行;抛栽秧按照NY/T1532-2007《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程》要求执行。播种后搭拱盖膜保温保温。选用农膜应符合GB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规定。

5.2.6 秧田管理 出苗期保持田间湿润,3叶后揭侧膜通风,4叶后揭膜炼苗,浅水灌溉,每667m2施用3~5kg尿素作“断奶肥”。旱育秧、机插秧、抛栽秧在移栽前需保持床土湿润,有利带土移栽。湿润保温育秧需在移栽前5~7d追施1次“送嫁肥”,移栽前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浸秧。

5.3 整田

5.3.1 免耕栽培 上年水稻收割后及时蓄水,移栽前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杂物,一次性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667m2。整田质量应符合NY/T1532-2007《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程》规定。

5.3.2 平板栽培 冬水田或冬闲田在移栽前7~10d翻耕整田,一次性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667m2,田面顿整平,保持浅水。

5.3.3 厢式栽培 在栽秧前5~7d去掉田中杂物,一次性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667m2。按水流方向拉绳开沟作厢,以厢宽160~18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开厢,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并整平,保持厢沟深水、厢面湿润。

5.4 移栽

5.4.1 移栽期 湿润育秧、旱育秧、抛栽秧30~35d或4~5叶移栽;机插秧18~20d或3~4叶移栽。

5.4.2 种植密度 人工插秧种植:每667m2栽植1.0~1.2万穴,按照肥力水平常规稻每穴3~4粒谷粒苗,杂交稻每穴1~2粒谷粒苗。等行距种植规格为33.3cm×19.8cm;宽窄行种植规格为(46.2+19.8)cm×19.8cm。

机插秧按DB51/T870-2019《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技术要求进行;抛栽秧按NY/T1532-2007《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程》技术要求进行。

5.5 施肥

5.5.1 原则 按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规定执行。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使用,推行秸杆还田循环利用。

5.5.2 施肥量 根据肥力水平确定,中等肥力田每667m2施纯氮(N)10~15kg,氮:磷:钾(N∶P2O5∶K2O)为2∶1∶1。依据土质增施硫酸锌肥1~2kg/667m2等微量元素肥料。

5.5.3 施肥方式 氮肥施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5∶1.5,分蘖肥在移栽后7~20d分2次施用,穗粒肥在拔节至破口期施用。磷肥、锌肥施用全部作底肥施用。钾肥施用60%~70%作底肥,其余部分与穗粒肥一并施入。

5.6 灌溉

分蘖前期保持湿润或3cm以下浅水。总苗数达到24万苗/667m2后,可采用深水灌溉或排水晒田方式控苗。幼穗分化及抽穗扬花期保持3~5cm水层。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湿润。蜡熟后自然落干。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草害种类

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等;主要虫害: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草害:稗草、千金籽、看麦娘、马唐、空心莲子草(水花生)等禾本科和阔叶草类。

6.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采取药剂浸种、浸秧预防稻瘟病的基础上,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创造利于天敌繁殖生长的生态环境,达到防治指标时,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结合、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选用逆性强品种,定期轮换品种,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发生。

6.3.2 物理防治 采用色诱、光诱和性诱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害虫。

6.3.3 生物防治 在4月下旬至7月中旬,每667m2稻田放置二化螟性诱器1个,诱杀二化螟雄虫;在移栽后2~3d每667m2稻田安放2~3张毒·蜂杀虫卡(生物导弹)防治二化螟。提倡采用稻鸭共栖、稻鱼共育、稻蛙共生技术综合防治田间病虫草害。

6.3.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按N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进行,合理轮换用药,达到防治指标时,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参见附录A。

7 收获

及时拔除田间粒型、株叶型明显不同的稻株。当全田稻谷成熟度达90%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抢晴收割。采用自然晾晒或低温烘干(温度≦50℃),使稻谷含水量低于13.5%。采用保质干燥技术,最大限度减轻烘干过程对加工用途的影响。

8 贮藏

按照GB/T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规定执行。真菌毒素、污染物、农药残留等符合DB5115/T28-2020《酿酒专用粮稻谷》要求;贮藏过程中药剂使用符合GB/T 22497-2008《粮油储藏熏蒸剂使用准则》、GB/T 22498-2008《粮油储藏防护剂使用准则》规定,提倡使用生物制剂;严格控制贮藏环境条件,防止外来污染。

9 加工

卫生符合GB 131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谷物加工卫生规范》、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技术规范》要求;环境符合GB/T 26433-2010《粮油加工环境要求》要求;建立符合DB5115/T 28-2020《酿酒专用粮稻谷》产品标准的加工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

10 运输

符合保鲜运输条件,散粮运输过程中经受连续高温(≥30℃)的时间不得超过5d。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11 质量溯源

建立酿酒专用水稻生产全程质量追溯制度,参照附录B做好田间生产全过程记录,备查追溯。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宜宾粮油
广西:审定通过4 项果品深加工技术规程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宜宾(外四首)
三江叠翠盛琼浆,老宜宾酒酿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