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莱斯元素的传承、创新与运用探讨
2021-12-02阿不都热西提买买提王新丽
阿不都热西提·买买提,王新丽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艾德莱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新疆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地域艺术特点集中展现在尺幅之中,为发展民族风格服装提供了宝贵资源。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和旅游产业,以艾德莱斯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设计师们将艾德莱斯绸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在服装设计中广泛应用,为发展现代服装注入了新的时尚元素,同时也为新疆本土服装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传统艾德莱斯由于受材质、图案、工艺的影响,无论是织造效率还是面料的美感、质量、功能都难以满足现代服装的设计及制作需求,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面存在局限性,无法适应不断提高的大众审美水平。因此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把“民族风格”打造成品牌元素,需要在挖掘艾德莱斯元素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行创新,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凸显民族特色,这对推进民族服装品牌创建十分必要。
1 艾德莱斯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艾德莱斯是一种有近2000年历史的手工丝织品,是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十分喜爱的丝绸料。艾德莱斯在民族服装服饰上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民族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艺术设计水平,还体现了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形态、风土人情、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艺术形式等[1]。
传统的艾德莱斯染织工艺极其复杂,所有工序全部由匠人手工操作完成,采用蚕丝生产,用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按图案的要求,在经纱上扎结,进行分层染色、整经、织绸[2]。艾德莱斯绸图案呈长条形,层次分明,布局对称,染色过程中图案受染液的渗润,呈现自然色晕,形成艾德莱丝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渗透着丰富的民族美学、艺术智慧和深层意蕴。
艾德莱斯绸面料图案大多来源于生活。如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显示了新疆瓜果之乡的特色;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采用工具图案的有栅栏、木锤、锯子、镰刀等,表现了人们的劳动场景;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独它尔、冬不拉等,展现了新疆歌舞之乡的风韵。各种图案具有强烈的新疆地方特色,把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景艺术化表现出来。
艾德莱斯面料色泽十分艳丽,它常用翠绿、宝蓝、黄、青、桃红、紫红、桔、金黄、艳绿、黑、白等颜色,与沙漠边缘单调的环境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新疆各少数民族对某种色彩的选择,除了受自身特有的审美心理支配外,还被赋予更丰富、更深刻的图腾文化内涵,例如:对红色的爱好是对火神的崇拜;对绿色的爱好具有植物崇拜之意;对蓝色的喜好是对蓝天的崇拜;对黄色的崇尚则源于对大地的崇拜,以及对沙漠的敬畏;对黑白色的崇尚则是对天地(白天、黑夜)的敬畏,以及对生活必需品如白色的羊群、白色的奶制品的感恩[3]。这种色彩选择的文化意义也形成了艾德莱斯独特的文化内涵。
因此,从古至今,艾德莱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民族元素,凝聚新疆地域的历史、艺术、生活以及美学的精华,在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通过本土服装的诠释,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传统艾德莱斯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尽管艾德莱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传统的艾德莱斯绸在传承中还面临许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加工质量和表现形式两方面。
2.1 存在的问题
(1)材质:通常采用桑蚕丝生产,织成的面料大多只能用于做夏天的裙装、衬衣等,与其他材质面料相比,过于单一。
上述发现,构成了马克思在“强调自然”和“强调政治”“联盟”的意义上,接受费尔巴哈的重要原因。恩格斯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曾经提到:“‘体系’被炸开并抛在一旁了,矛盾既然仅仅存在于想象之中,也就解决了。……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恩格斯,2012c:228)然而,并不为恩格斯所知晓的,或者说为马克思所刻意隐匿起来的是,后者一段失败了的费尔巴哈式的理论建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2)染色工艺:采用手工扎经染色工艺,生产效率不高,染料的选用以天然植物染料结合传统工艺染色,相比现代印染工艺,风格单调。
(3)品种:主要表现在图案的变化及颜色的变化,与丰富多彩的服装面料相比,品种太少,幅宽偏窄。
(4)品质指标:一是面料的染色牢度普遍不高,通常在3级左右,差的在2级。二是面料偏厚,悬垂性能普遍不好。三是缩水性稍差,通常在8%,洗后会有一定变形。
(5)表现方法:大多采用拼贴工艺,受传统的艾德莱斯扎染工艺及桑蚕丝材质的限制,表现手法单一,无法凸显艾德莱斯元素在民族风格服装设计中的优势。与中亚国家的类似民族风格面料相比,在材质、图案、风格上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新疆本土设计师采用乌兹别克斯坦的艾德莱斯图案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更加美观。
此外,传统艾德莱斯面料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不够,如何将新疆民族风格服装从舞台表演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需要基于艾德莱斯在材质、图案、色彩及制作等方面不断突破及改良,为本土服装设计及品牌建设提供新的空间。
2.2 研究分析
(1)加工产业链不健全,面料生产的局限性制约了本土服装设计表现及制作加工。如艾德莱斯面料,本地生产的品种主要基于传统制作工艺,染整工艺相对落后,材质相对单一,由于织布的蚕丝纱支偏低,面料偏厚,影响面料的质感,缺少薄、轻、飘的风格;面料的色彩及固色质量都存在一些问题,艾德莱斯的美感和特色体现得不够充分。
(2)本土服装企业规模及生产能力较小,在推进现代服装制作工艺的运用方面,无法形成标准化流程,不利于本土服装的精细化生产及地域品牌打造。
(3)质量链的控制缺乏系统性,面料质量及制作工艺还普遍存在技术粗放的问题,造成面料品质参差不齐。
(4)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还不够,近年来随着服装文化的融合和发展需要,民族风格服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中西合壁、古典和现代融合的形式,在基本款式、色彩、工艺上运用民族元素,结合现代服装工艺和制作方法,融入现代服装的剪裁和设计[4]。新疆由于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不足,与内地丝绸工业较发达的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需要引进或合作,采用新的染整工艺,提升面料质量。
(5)新疆民族风格服装起步晚,市场营销及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市场培育与关注的力度不够,发挥艾德莱斯特色开拓服装市场及打造品牌竞争力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模式。
因此,无论是自身质量提升的要求,还是来自中亚、内地等外界市场的改变,都表明新疆艾德莱斯面料存在的品质问题必须通过创新进行改变。
3 艾德莱斯的创新
多元化的服装市场以及人们对服装审美的变化对传统艾德莱斯绸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纺织及印染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艾德莱斯绸的创新与发展,现在常说的艾德莱斯绸面料,更多的是指艾德莱斯风格的面料,在面料材质、工艺、图案、颜色等方面,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进行产品创新。
在面料材质上,艾德莱斯面料不再局限于传统材质蚕丝,而是采用各类服装面料,如纯棉面料、混纺面料、化学纤维面料、毛纺面料、麻纺面料和其他新型面料,使面料风格体现在服装设计中,与款式结合,达到时尚化的效果。
在印染工艺上,除传统扎经染色工艺外,结合现代染整技术,引用沸染法、印花染色及数码印花等技术,增加了图案的多样化。在染料应用上,除植物染料外,使用不同化学染料和助剂,丰富了图案色彩,增加了固色性能。
在图案设计上,结合民族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并通过现代染整工艺,实现图案在不同材质面料上的应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在使用手法上,不再局限于扎染工艺,引进了数码印花、胶印、手绘及刺绣等工艺,将艾德莱斯图案装饰在面料或服装局部上,应用更加广泛。
在创新中发展的艾德莱斯绸,更多的是以一种时尚面料被运用,其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风格元素为服装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通过把艾德莱斯元素融合到现代服装中,与服装造型、色彩相统一,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的有效结合,制作的民族特色服装更贴近现代审美。
4 运用艾德莱斯元素打造特色服装品牌的建议
通过创新艾德莱斯的加工工艺及表现手法,提升了面料质量,改善了风格,拓宽了运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表现手法,而是通过拼接、组合、混搭以及整体运用等新的表现形式,在服装设计中应用艾德莱斯绸元素,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得益彰,体现民族服装的独特魅力。
4.1 引进先进制作工艺,开发新产品
在保留传统艾德莱斯制作工艺的同时,根据民族服装时尚化的市场需求,创新艾德莱斯面料的制作工艺,使艾德莱斯作为一种民族风格元素表现在服装设计中。一是提高用于面料的材质桑蚕丝的质量,桑蚕丝纱线应开发中高支纱,提高纱线质量,改善传统艾德莱斯面料的质感;二是除蚕丝外,研发其他材质的面料,如新疆的亚麻、罗布麻面料,和艾德莱斯图案相结合,可以体现远古丝绸之路的苍凉粗狂的风韵,蚕丝和羊绒混纺的艾德莱斯面料可以展现奢华与光泽之美,和棉、黏胶等纤维混纺的艾德莱斯面料在现代时装中更贴近服装穿着。包括一些新型纤维运用等,通过创新艾德莱斯面料的材质,丰富产品品种,结合现代印染技术的运用,使艾德莱斯元素在服装中的表现更加丰富和形式更加多样。
4.2 提高染整工艺水平,改善产品品质
艾德莱斯的主产地在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南疆缺乏水资源,印染一直相对薄弱,虽然传统艾德莱斯的染色工艺对水的用量较小,但染色效果不佳。此外家庭式的生产模式造成艾德莱斯绸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批量化生产,成本控制较难。新疆应引进现代染整工艺技术,通过在艾德莱斯加工中运用标准化染整工艺,达到改善质量并丰富品种的效果。同时染料不仅局限于植物染料,染整技术除扎经绞染外,可采用现代印染技术及数码印花技术,实现传统文化与流行色、面料创意、图案、花样的创新设计的融合,提升面料加工质量。
4.3 创新艾德莱斯元素的表现形式
通过新的工艺创新艾德莱斯元素的运用,如在一些综合面料中,通过拼贴、刺绣、钉珠等多种工艺融合出艾德莱斯绸的纹饰,立体效果明显,层次感突出,通过面料再造为服装的外在表现形式提供了更为开放的视觉效果[5]。在使用手法上,不再局限于扎染工艺,引进数码印花、胶印、手绘及刺绣等工艺,将艾德莱斯图案装饰在面料或服装局部上,应用更加广泛。在服装设计中,把艾德莱斯图案作为服装的点睛之笔出现,巧妙地置于服装某些意想不到的部位上,比如在前胸、门襟、领部、下摆、袖口、后背、侧胸或裙和裤的边部,整体显得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服装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个性化特征[6]。多种方式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艾德莱斯的特色,赋予服装更多的表现。
4.4 提升设计水平,树立品牌意识
加强设计人才的引进,提升特色面料、特色服装的设计研发水平,用现代化的制作提升民族服装品质,为民族风格服装品牌的培育搭建质量共建平台,推进品牌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
打造民族风格服装品牌,以艾德莱斯元素为特色,在面料、设计与质量上结合民族特色实现差异生产,并通过将民族元素融入产品中,突出产品特色,摆脱服装产品同质化竞争,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通过引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推进品牌市场化运作,需要解决新疆民族风格服装的市场化、产业化、大众化的问题,要依托政府、渠道成员以及品牌客户联合行动,共同创造品牌价值[7],鼓励设计师用好新疆元素,使新疆艾德莱斯元素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吸引消费者的营销卖点,做好宣传。建立品牌战略,培育品牌文化,在培育国内国际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市场、引领大众消费市场等方面,带动本土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4.5 引进内地企业先进经验,资源共享
目前是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有利时机,政府主导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吸引内地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引进内地丝绸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经营理念、成熟品牌,共享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实现共赢。应充分整合政策、地缘、产品研发、技术引进、产品检测、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及供销渠道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合作共享,解决新疆本土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和发展瓶颈,促进以艾德莱斯元素为民族特色的服装产业、旅游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此外,打破地域界限,通过与内地丝绸工业较发达的地区如苏州合作,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推动目前艾德莱斯作坊式生产模式向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提高加工效率。
5 结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大力发展服装产业,汇聚了许多致力于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本土设计师,挖掘艾德莱斯元素的特色,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元融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创新,打造民族风格服装品牌的新产品。实践证明,无论是孙秀琴等十佳设计师们引领的民族风格服装时尚,还是舞台上“艾德莱斯炫昆仑”的精彩展示,以及政府引导的“丝绸之路”国际服装服饰节,以艾德莱斯为特色的本土服装越来越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引领民族服装时代新风尚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