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山水画与真

2021-12-02宋帅

中国画画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意设色青绿

文/宋帅

丰子恺先生提出人生之三重境——真、善、美,绘画之中亦以之为高旨。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山水画中不可或缺之景、笔墨、色与性情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其与真之关联,对比我之绘画本体真与物质真和名人(名家)真,说明绘画并非追摹或是重复古人笔墨、符号或是程序,而是要学习其审美思想与美学情趣,并阐述我之本真自性以及当下名与利对自我本真自性之迷失。基于以上观点并得出结论:山水画描写为“心画”,是心物关照之产物,而非实景简单摹写与写实;行笔运墨须真意;中国山水画设色并非单纯依照实景固有色或光感,而是具有中国画独特意味并具有特定象征意义,即随类赋彩之传统设色理论与依据;作画如同诗词歌赋,立意图写皆须有真性情,对中国画神与意之表达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一、景之真

唐张璪《绘境》中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画“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景,师造化,师自然也,为山水意与境生成之基础。

言求其真,则思之,何谓真?查览典籍,取法立意不一。余觉《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一解与画意中切,即本性、本源。洪谷子言“图真”,须气质俱盛,山水写生须求物象之“真”。言其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夫画者,真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画中言景真,非景之物质之真耳。白石先生言“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为欺世”,由此可见一斑。山水画中描述之真景、真画绝非是自然物象物质真实性再现,是真切反映物质精神与质量,与西方之风景画大相径庭。勿须光源、光感表现,勿须近大远小之焦点透视,更非单纯摹写或照片,其表现形式更为灵活,实景可作虚幻、虚境亦可比真实。中国画所崇尚之神与意正在于此。借以花鸟画作比,梅兰竹菊等皆具气格之物象,作画之时并非依葫芦画瓢,皆可据画面需求而删拔增减,如同六法所言“经营位置”与“传移模写”,能取其精神气格者,真景也。潘天寿先生言立意取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此与中国先贤对天与地、物与我之关照大有渊源,所谓“天地之鉴,万物之镜”。

有作胸中山水者,即非实景写生,或观游后归之案前,依心中之印象而作者,如宗炳之卧游。甚或全凭感悟信手涂写者,如作佛家言之须弥之景抑或神鬼之类,此为真画否?观之俨然有其景致之迹象,气质俱在,真画耳。然可谓真景乎?则须待考量,未敢言之。

真景有时间与地域之别。郭熙《林泉高致》中有言“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古之所谓士大夫,后继文人宫廷而后凡夫庶士为之,皆于中原之地,地域范围相对局限,然今之画者,足迹遍布,于江塞边陲,虽春山恐非淡冶,虽夏山也抑非苍翠如滴,若拘于画论,图写画论言之气质,则易失之真境,又与真景相悖耳,画与诗所描绘之物皆为心物关照之景,是以“心眼”作“心画”“心诗”,悉心体悟,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笔墨之真

“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乃用笔用墨之总决。所谓纵横挥戈,“八面出锋”,用笔之要唯用锋耳。历代传承沿袭之法甚丰,自元朝之前大抵多作中锋,所谓铁画银钩,斩钉截铁,利落厚壮。如北宋之磅礴,南宋之淋漓。自元以后,国情之变,文人隐逸情怀思潮影响及材料工具变更,皴擦涉入其中,笔法较前朝益丰。

用笔须有笔意、笔势,存笔脚,去笔痕。笔意指书画中作者风格、意趣体现;笔势,顾名思义,为行笔落墨之方向与力度势态;笔脚如同人在雪地行走时留下之脚印,取其肯定、中肯之意,与笔痕相对,笔痕则用笔轻浮,不肯定且缺乏力度。此与书法用笔同理。曰“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须知用笔亦有意,笔由心生,意由笔传,而后情之切,畅神写意,物我皆忘,神意之品大抵出于此。

言笔不能无墨,用墨之法粗略言之为水与墨之饱和与交融,有泼墨、冲墨、破墨、积墨等。泼墨较之是否理性与偶然性又分大、小泼墨。大泼墨较随意性,不受“意在笔先”或“胸有成竹”等观念束缚,而后效果偶然性也必定强烈,小泼墨则反之;冲墨之用墨后趁湿以清水冲之,可先冲水,后落墨,亦可反之;破墨在于水与墨之相互参破,有浓淡相破、干湿相破、水墨相破与色墨相破等,此法要在灵活、生动;积墨则层层加墨,据需要有待前一墨迹干时加墨,亦有半干未干时加之。法虽多,须不拘成法,便宜为之。

人言笔墨,如同用笔之勾勒,言之多,司空听惯,即惯以程序。然勾是勾,勒是勒,顺势为勾,逆势为勒,笔墨是笔墨,笔是笔,墨又为墨,墨自笔出,笔依墨存,清笪重光《画筌》中言“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二者不即不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言笔墨之真须持有本真之心,于此,则须知画体之名人真抑或名家笔墨之真非“我”之真。绘事久矣,自战国、东晋兴育,至南北朝确立,又于隋唐兴盛,乃至后世继承演进,可谓面貌不一,富丽精工者有之,酣畅淋漓者有之,隐逸闲散者有之……成一家之言者多风格鲜明、突出,董巨之大小披麻,范成大之豆瓣,郭熙之卷云,马夏之斧劈,山樵之牛毛解索,王洽之酣畅淋漓,云林之惜墨如金,皆有自家独到之程序与表现技巧。然他人笔墨之真非我之真,正所谓唐代诗人李贺所言“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之感受不能从流于他人之感受,我之笔墨不能从流于他人之笔墨,所谓师人、师心、师自然,画者三个过程,亦是三重境。为画者,师人得其技艺技法,得其理法,而后必师自我本真之心,师自然天工造化,历练揣摩日久,自家笔墨乃现。

言笔墨真,不可避免言及古意。元代赵子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何为古意?古意,非时间之别。犹如世人言传统,并非古人为之即为传统,经年之后,吾辈亦为古人,吾辈之画传统乎?不然。隋唐宋元历朝各代乃至今朝画坛皆有传统,皆有古意,非时间之差别,传统、古意无不深谙儒、释、道等深厚文化底蕴所透露及追求之雄浑、简净、高雅、率真、清静、悲悯之境,是历经时间考验所积累与沉淀下之美学思想与审美境界,而与笔墨表象无足关。鉴于此,则吾辈须知,作画有古意,非摹写古人之笔墨足迹,此仅为象,与古意大相径庭,一味图写古人笔墨非真耳。清代四王,致力摹古,笔墨不可谓不精良,然困顿于前人足迹,以彼之手图写他人迹,终无自家风骨。

三、色之真

山水画用色有纯墨色与设色之别。唐代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认为古之画空勾无皴或少皴,皆涉古而未巧,故借色补其虚。夫子言“绘事后素”,传统山水画一向重视水墨发挥,笪重光“丹青竟胜,反失山水之真容”,认为墨色之焦、浓、重、淡、清足以表现山水之“真容”,而非借以设色不可。重水墨一说多为历代文人所认可,影响深远。

吾以为墨色之变在于由白至黑之变,亦可看做色也。

中国设色山水画大抵可分为水墨淡彩、浅绛、青绿、金碧、没骨。水墨淡彩以水墨为主,淡设色附之,用色极淡且少。浅绛设色指于水墨淡彩基础之上附之以赭石或花青为主,淡汁绿、石青、石绿辅之之淡设色方法,多以淡雅取胜。清沈宗骞“浅绛山水全以墨为主,而其色则无轻重之足关”。青绿山水又有大小青绿之别,于水墨或浅绛基础之上施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色,大青绿则以色为主。清沈宗骞“用重(大)青绿者三四分墨,六七分色;淡(小)青绿者六七分墨,二三分色。可见大小青绿之别在于墨与色之权衡耳。于青绿设色之上以泥金勾勒点染,谓之金碧。没骨则直接以色彩或墨彩,不以墨线勾勒描绘物象。后大千先生泼墨泼彩介于此之间矣。虽设色方法多样,然皆有中国山水画所独具之规矩。南齐谢赫品画六法中言“随类赋彩”,“类”,物象耳,须依物象之要求赋以色彩,极重类性与物象物质色之本真。何为物象要求?五行四季耳。《千字文》中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玄、地黄,五行关照也。郭熙《林泉高致》言水之色春绿、夏碧、秋青、冬墨,又言山之烟岚四时之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水画设色历来要求“得意而足”,且于中国深厚文化滋育之下,生成各种指示象征之意,如红则喜,黄有富贵,黑则玄妙等,非单纯照依物象固有色或光感。如京剧脸谱中黑脸象征刚猛正直之人,红脸则为忠勇之士,粉脸则指年迈……此皆由文化渊源及生活高度概括提炼而得,非物质之固有色或空穴来风之一时兴起,此谓真耳。

四、性情之真

王国维先生《唯识宗》中言“内足以摅己,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所谓为诗词歌赋须有真性情。清学者况周颐曾言:“吾览江山,吾观风雨,常觉江山风雨外有迫不得已者,词心也。”这“不得已”者,即为性情。临江海吾即江海,则思浩荡;见落叶吾即落叶,大悲悯之心生而神伤。舍此,则神旨无存矣,打油诗、三句半,皆类无病呻吟,其弊病在于无本真性情。作画亦如是,临青山,涉绿水,置身天地造化之中,图写真容,必是对实景感慨之作,景映于心,心即应照,所谓第一义,此为精神之安在也。

禅者王维,世誉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诗感受独特,细致入微,极具画意。《宣和画谱》中言其诗句“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皆所画也,世誉甚高,憾其迹今之人鲜见矣。然吾之性情不能从流于他人之性情,王维之性情非吾之性情耳,尤须避名家门庭。取其神旨足矣,若用心于外在笔墨之形与象,吾以为外道。

人之性情本真,多为纷繁外物所障,何焉?欲也,所谓欲壑难平,物欲即重,失之自我,非真我。《庄子》中曾言及一寓言,言山坡之上开遍鲜花,然于牛羊之目,唯食料耳。司马迁《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者,实之宾也。须心境淡泊,方得自我,所谓“合心于淡,合气于漠”。佛家言,前之非我,后之无我,于此,方能感怀春之百花秋之月,天地鉴之,万物镜之。

绘事,如同一座金字塔,就好比《周易》中言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说它简单,它简单至极,就如同金字塔的塔尖,莫过神与意;说它复杂,它又如同永远没有底线的金字塔的塔底,无限延伸。或许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永远让你感觉看得见又摸不着,永远有一种感觉的到又不能言传,永远让你想用一辈子几辈子的时间去揣摩它、玩味它、欣赏它,而又感叹它。其中有太多的乐趣与玄奥。记得刚刚踏进美院校门,老师说:画画没那么简单,大学四年能入门就不错。这不是耸人听闻……年轻上进的一辈,在学习体悟的同时,又会面临各种惶恐与不安,这就是我们的这一辈。但是我们知道,只要继续,终会有登堂入室,豁然开朗的一天,期待……■

猜你喜欢

古意设色青绿
熊石望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岩高千尺虎》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寻找古意的配色
《独白系列之三》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郑庆余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