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治党治国的战略领导力
2021-12-02奚洁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光辉业绩,谱写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就在于党的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从领导学、战略学角度看,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是百年大党治党治国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战略领导力。它主要包含了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预见力,洞察风云、敏锐准确的战略判断力,目标凝练、回应期待的战略感召力,擘画蓝图、系统周全的战略谋划力,领悟执行、总揽全局的战略统筹力等内涵。深刻把握党百年来治党治国战略领导力的丰富内涵,对于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和战略领导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所谓战略预见力,就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善于观大势、谋大势、驭大势的能力。战略预见力,首先是对政治方向和历史趋势总体把握的能力。其次,战略预见力是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善于超前思维、提前谋局、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的能力。其三,战略预见力是增强预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复杂政治局面,处理复杂形势的管控力、驾驭力。
战略判断是战略谋划的前置性、关键性环节。只有战略判断准确得当,才能谋划、制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和计划,赢得战略主动。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力是战略谋划和决策、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直接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力,首先表现为观察形势变化的政治敏锐性、政治嗅觉。其次,能透过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现象,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和潮流。其三,善于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准确判断面临的战略机遇。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判断。二是关于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的重大判断。三是关于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
从领导学角度看,能通过一定的愿景、目标,引导、激发、凝聚人们的期待愿望和智慧力量,以组织群众为实现组织的理想、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这是战略感召力的集中体现。设计和提出富有战略感召力的愿景、目标,是政党增强战略领导力尤其是战略感召力的重要途径和思想方法。对此,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即最终的愿景和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党又善于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同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战略定位、奋斗目标以及人民的意愿、需求、期待相适应的具体的愿景、目标,以动员和组织群众为之奋斗。
战略谋划和战略计划、规划的制定,是战略要素的中心环节;战略谋划力,也是战略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即五年规划(计划),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谋划力和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这一系列的战略规划(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确实,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把战略谋划、制定规划和提高党的战略谋划力摆在执政能力建设的突出位置,因为战略规划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的、全局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优势。
战略统筹力,是统筹协调的理念、方针以及在战略执行中贯彻实施统筹协调的能力,其核心要义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习近平指出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统筹兼顾。”他强调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首先,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战略统筹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重要保证。其次,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再次,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最后,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本文摘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中国共产党百年治党治国的战略领导力》(P.120~128),作者:奚洁人)